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德育功能实现路径探讨

2023-11-18 00:11刘一蓓
文教资料 2023年10期
关键词:讲解员高校学生志愿

刘一蓓

(重庆开放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

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实践过程中,并且随着历史进程仍在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和精神品质,拥有丰富的精神内核和实践成果。[1]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是绝佳的德育素材。近年来,红色文化逐渐成为当代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也是德育的重要阵地。20 世纪90年代,随着红色旅游业的兴起,高校与红色旅游业合作,以高校志愿讲解员的方式创新了学校德育教育的载体,创新了红色文化传承的形式。高校学生志愿者在向游客提供志愿服务时,向社会传递了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同时也在红色文化讲解的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探讨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对于推动高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志愿服务概述

(一)高校志愿服务的内涵

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是高校志愿服务的一种形式。志愿服务即志愿者根据自身意愿,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与财富等能力,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务效能和增进社会公共事业良性发展为己任的各项活动。我国的志愿服务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迅速,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福利社会化的推进、志愿服务需求增大、党和政府的重视引导与积极推动、志愿社会环境不断完善、民间组织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增多以及社会媒体的宣传推进、人们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管理性质上,志愿服务可以分为政府部门下设的“官方”团体和独立于政府存在之外的“非营利性组织”。高校志愿服务是对中国志愿服务的一个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是以高校为主要载体的志愿服务。高校学生是中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充分利用高校校园这个特殊的“社区”,亲身参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提高自身的品德和综合素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是学生自我成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高校志愿服务的特征

1. 自愿性

志愿服务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自愿性。所谓自愿性,是指志愿服务是自愿的,而不是强迫或者机械被动的。志愿服务的自愿性源自志愿者发自内心地对自愿精神高度认可,源自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精神。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由一群具有自愿精神的高校学生组成,他们加入高校讲解员队伍是一种潜意识的自觉行为,在志愿服务的行动上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奉献性、积极性、主动性,追求的不是物质的回报,而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和精神层次的升华,是一种参与社会的经历和体验。大学生通过自愿成为高校志愿讲解员,在讲解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提升认识、洗涤心灵,以革命精神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追求新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2. 务实性

志愿服务是一项实践性活动,具有很强的务实性,要求志愿者必须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形式和途径。作为个人的大学生只有融入社会中去,才能体现出自我价值,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实现自我。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融入社会、走进社会的一种途径。基于红色文化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是高校学生脚踏实地地自我体验、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生面向的是不确定的服务对象,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发挥讲解员的作用,才能将红色文化的讲解落到实处,才能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提升。

3. 公益性

公益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参与志愿服务讲解员队伍是大学生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向社会传递爱心和提供服务帮助的过程,目的是服务社会和他人,实现自我价值,摒弃任何物质追求和金钱回报,动机是高尚的,对于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4. 组织性

组织性是高校志愿服务的重要特征。组织是具有组织性的,是有管理、有规划的,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盲目行动,这是高校志愿服务的应有之义。强有力的组织能有效地把想做红色文化志愿讲解员的大学生集结起来,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和分配。组织是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志愿者资源的一种有效连接方式。

二、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德育功能的体现

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作为高校德育的一种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在德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

红色文化既是近代史上革命精神的体现,也涵盖了中国现代史的改革精神、创新精神等,凝结着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念。基于红色文化的高校志愿讲解服务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载体,这项活动不仅是将高校课堂所学的德育知识外化为实际行动的体现,而且能够激发大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高校学生讲解员通过对红色文化历史资源的学习和研究,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民族情感,自觉地将个人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在红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更多观念养成,无形中影响个人意志品德的形成,对个体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2]

不仅如此,高校志愿讲解员通过参与红色文化传承的志愿者讲解服务,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并在社会中起到模范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帮助其提高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个人与国家共命运、同发展的关系,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社会合力。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新时代的高校学生个性化明显,很多学生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高校志愿讲解员讲解的过程也是其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服务的对象是不特定的,要取得良好的讲解效果,高校志愿讲解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形体语言,而且需要具有优秀的情感以及语言输入,这无形中促使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不仅如此,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有自身的运行机制,志愿服务是一项团队协作的工作,在讲解服务开展的过程中,有的人负责准备工作,有的人负责工具管理工作,有的人负责引导工作等,团队内的志愿者成员只有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才能达到理想的讲解效果。因此,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志愿活动有效锻炼了大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校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不仅对社会的认识有限,而且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志愿服务搭建起了学校与社会之间连接的一个平台,是高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开展活动,将课堂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深化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查漏补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运行模式,形成对社会的初步了解,减少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迷茫,有利于在走入社会时快速地找到方向和自我价值。

(四)有利于实现高校学生的自我价值

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自我及社会的肯定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当代大学生有理想、有追求,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具有更高的追求。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离开了社会来谈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不现实的。个人是小我,社会是大我,只有将小我放到大我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大学生志愿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会到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快乐,在这种奉献和帮助的过程中,精神得到放松和愉悦,感受到快乐。

(五)有利于创新高校德育的模式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德育仍然停留在理论课堂的教学上,教育的内容上缺少实践内容,教育的方式上缺少实践环节,学校教育的模式以“灌输式”的理论教育为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德育的认知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很难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志愿服务中的人、物、事都是德育教学的活教材,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将理论的德育知识外化,深化了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使道德理念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志愿活动的开展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延伸,有利于创新高校德育的模式。

三、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高校角度

高校是德育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的组织主体,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德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高校的重视和举措。

1. 强化宣传,提高德育重视程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立德树人的指标很难量化,效果短时间很难显现。作为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的志愿服务,学校并没有重视其德育功能,只是将其当作众多普通活动之一,对其的宣传并不到位,导致许多学生对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有这支队伍。因此,高校应当强化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将德育与智育放在同等的位置上,丰富德育的实践形式,重视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的建设,加大对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的选拔、意义等方面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基于红色文化传承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的加入途径、加入的意义等。一方面,在每年新生入学时向新生发放宣传单,让新生了解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可通过开展老讲解员现身说法的方式,开展专门的讲座,让学生对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有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在高校的宣传栏、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开辟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专栏,介绍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的基本职能,宣传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中的优秀学生,提高志愿讲解员的荣誉感,以此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队伍中来。

2. 构建志愿讲解员队伍活动常态化,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的德育功能的实现,不是参加一次活动就能实现的,需要学生讲解员经常性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认知,逐渐将红色文化理念和志愿精神内化于内心、外化于行。[3]高校应当将志愿活动常态化,每月或者每周都组织志愿活动,保证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次数。

3. 完善奖励机制,促进德育功能实现

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德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高校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高校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推动学生参与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参与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志愿讲解员付出时间、精力是一项义务性的、自愿的行为,但基于这支队伍的德育功能,为了激励参与队伍的学生,更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到队伍当中,高校应当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吸引学生主动参加、积极参加。比如将参与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作为评定奖学金的加分项目,或者评选优秀高校志愿讲解员,这既是对学生行为的认可,也是以榜样的作用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政府角度

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德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法律等方面的保障。

1. 提供资金支持

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的建设以及志愿服务的开展都离不开充足的物力和财力支持。因为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公益性,所以大部分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都来自政府拨款。虽然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是不收取物质回报的,是无偿和公益的,但如果在无偿和公益的基础上,连基本的伙食和交通问题都需要学生自掏腰包解决,那么志愿服务注定是发展不长远的,活动的开展是难以深入的。政府需要为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德育功能的实现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在设立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利用政府的号召和呼吁能力吸引社会有实力的企业的资金支持。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信誉的建设对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为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提供资金支持,既是反哺社会的一种体现,也是提升自身影响力和企业形象的一种重要举措。政府要充分整合各个方面的力量,保障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的资金。

2. 提供法律保障

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展现了学生的时代风采,原本严肃、刻板的红色主题参观,因为青春、热情的高校志愿讲解员的讲解而显得格外生动。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运行机制不完善、保障不到位、服务行为不规范等,非常需要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政府需要指导、制定和修订关于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的地方性法规,健全注册高校志愿讲解员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的建设,保障高校志愿讲解员的合法权益,提高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的规范化。

四、结语

高校培养的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德育功能的实现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德育工作与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相结合,是德育与学生能力的双赢。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志愿讲解员队伍德育功能的实现主体是高校,但也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应在多方合力下推动高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讲解员高校学生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博物馆当讲解员
我志愿……
怎样当好讲解员
我当小小讲解员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我是小小讲解员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