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故事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困境及其对策

2023-11-18 00:11文朝虹
文教资料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党史革命

文朝虹

(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红色故事是宝贵的红色资源,用好红色故事对于培育时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主动融入红色故事,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传承优秀革命传统,以及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一、红色故事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红色故事是高校思政课育人的生动教材,也是宝贵的资源财富,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将有助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越办越好。红色故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三进”将有助于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有助于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红色故事是大学生了解和学习历史的生动载体,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是与红色革命文化根本对立的一种社会思潮。[2]向青年大学生讲述光辉的红色革命故事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辨识历史真伪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学习红色党史故事,可确保大学生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现象中保持思想定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是非、善恶辨别能力,更有底气、骨气抵制网络空间的不良言论,帮助大学生抵制糟粕文化和低俗价值观念的侵害。[3]红色故事中的人、物、事、魂深深扎根学生内心深处,增强了他们内心的“红色”主色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在思政课中讲述生动的红色历史将有助于大学生在气壮山河的革命事迹中感受革命年代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引导学生认清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红色故事蕴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理想,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可以进一步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4]。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大学生要立志远大,在大学期间树立人生崇高理想,把个人人生目标同祖国、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回望百年党史历程,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一大批立志高远、追求真理、敢于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如革命时期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建设时期的“宁愿拼上一条老命,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改革时期的“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新时代的“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黄文秀;等等。这些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体现出了共产党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的崇高精神品格。翻出党史这本历史教科书,汲取其红色养分,并滋养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有利于他们感知和学习老一辈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的崇高道德品质和素养,有利于引导他们自觉坚定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百年党史故事中找到信念和信心,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

(三)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红色故事当中凝结许多老一辈共产党员的革命传统和优秀品质,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传承以及发扬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比如,“朱德的扁担”表达了官兵同甘共苦的情怀,“传承三代的毛毯”阐释了节俭朴素的品质,“王进喜跳进泥浆池”表现出实干苦干的精神,这些红色故事所传递的光荣革命传统在新时代依旧熠熠生辉,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是历史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年代距离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已有一段距离,不能真切地感受革命先辈所面临的艰难险阻,也不知道其生活条件的艰辛。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好转与改善,大学生中容易出现浪费食物、追求物欲、心灵情感脆弱、作风轻浮虚伪等现象。运用红色故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可以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基本道理,用红色传统文化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脚踏实地、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助于培育与弘扬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自我思想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以及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校园风尚,意义重大。

二、新时代红色故事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红色故事内涵价值丰厚,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以红色故事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色故事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

部分红色故事的内容较为陈旧,对于大学生吸引力不强。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讲述的红色故事大部分是从小学到大学不断重复、老生常谈的内容,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对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较差,达不到红色文化育人的真正目的。教师要考虑当代大学生现有的认知情况,挖掘大学生更感兴趣的红色故事。缺乏新意的红色故事难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其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新时代社会思潮多元,学生需要更有新意的红色故事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向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推陈出新,适应青年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红色故事融入形式单一,缺乏感染力

开展红色故事的思政教育形式单一,大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要把红色故事要讲述得生动有力,除了内容真实详细,演绎故事的形式也要做好文章。新时代的大学生以“00 后”为主,他们的思维活跃、想法独特,易对新生事物感兴趣,且接受能力极强。如果红色故事的讲述方式仅囿于一种,就很难满足“00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一般高校讲述红色故事除了教师口头讲解、播放音视频,较少运用其他形式开展思政课教学,久而久之便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因此,只有从形式上改变红色故事的叙述方式,学生们才会对党史故事感兴趣,进而主动自觉地喜爱学校的思政课。

(三)红色故事的融入渠道狭窄,缺乏影响力

目前,红色故事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渠道单一,辐射面较窄,造成课堂红色文化氛围不足。

第一,高校思政课红色故事的讲解,主要以课堂主渠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讲解之后,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易产生抵触情绪。第二,红色故事仅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述和解读,这种单向、传统的灌输教育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红色文化知识理论,难以发挥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第三,思政课上学生主动学习党史故事、红色故事的积极性还不够,缺乏主动性,没有自觉从红色故事当中挖掘有用知识,更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新时代红色故事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要推进红色故事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全过程教育教学,就需要从内容、形式、渠道上着手开展好高校“大思政课”,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切实用好红色故事这一宝贵资源,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说服力以及实效性,推动大学生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挖掘与整理红色故事的内容,提升吸引力

红色故事的内容质量和水平成为影响高校思政课的首要因素,只有不断满足大学生对红色故事内容的新需求,才能让红色教育大放光彩,焕发魅力。

首先,要深层次挖掘课本教材中经典红色故事的内涵。课本教材上所编写的经典红色故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启示意义,值得学生学习和领悟。为此,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这些经典红色故事“老树开新花”,焕发时代活力,并积极与学生们探讨这些经典红色故事的内涵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让教材中的红色故事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达到入脑入心的育人实效。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与运用新鲜的红色故事,多讲解党史中更新鲜、更接地气、更生动的故事或英雄事迹,如林基路的故事、谭正伦的故事、“半条棉被”的故事等等,并把这些普通而且感人的红色故事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启示进行充分挖掘,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学生们耳目一新,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党史知识视野,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最后,教师应注重发掘整理本校、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资源转换,使其作为大学生思政课育人的红色资源。一方面,各高校要尽可能挖掘本校特有的红色文化和历史资源。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内保存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物,建有红色纪念馆和陈列馆等相关场所,成为师生和游客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打卡地。另一方面,教师要大力挖掘本地区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当地的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等场所,走访红色圣地、英雄故里,查阅搜集红色故事的相关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和汇编本地区红色人物的历史故事,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素材。[5]

(二)丰富红色故事讲述形式,提升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6]要推进红色故事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就需要注重方式方法,把红色故事的道理和内涵讲深讲透,注重红色故事讲述形式多样化,不断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有效学习需求,提升思政课的魅力和感染力。这里的红色故事讲述形式,指的是以一定的方式方法把红色故事真实、有效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并发挥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在尊重和保证红色故事的真实性前提下,教师应注重丰富红色故事的叙述形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展开叙述。

第一,设置红色革命人物的议题,引导学生分组研究。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设置具有研究性的红色革命人物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红色革命人物,全面搜集素材,讲述红色历史人物的光荣事迹,形成学党史、悟思想的良好学习氛围。第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思政课应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将红色故事演绎好、传播好。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技术播放红色历史纪录片、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等形式的教学资料,把红色故事立体化地呈现出来,增强红色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学校可开展丰富的思政红色文艺活动,让红色故事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与学生同频共振、情感共鸣,巧妙运用故事结构,创新语言风格与情感艺术,真情实感、声情并茂地把红色故事演绎好。[7]可以在思政课堂举办以历史情景剧、快板、评书、相声、朗诵、舞蹈、歌曲等形式的文艺活动,创设红色故事情境,重温红色情怀,助力思政课发挥育人作用。举办思政课文艺活动,结合校园历史文化进行演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在文艺活动中与革命先烈产生情感共鸣。

(三)优化红色故事融入渠道方式,提升影响力

高校要促进大学生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需优化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的渠道途径,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影响力。

第一,发挥实践课堂的育人作用。实践课堂被人们称为“第二课堂”,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育人途径。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组织大学生实践团队在假期去革命老区、红色革命根据地或者自己家乡的红色场所开展实地参观、调研,聆听革命先辈讲解珍贵的红色历史故事,升华思想认识,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思政课教师也可以把理论课堂搬到革命人物纪念馆、故居、革命文物陈列馆等现场,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也可以在红色旅游景点(区)邀请讲解员为大学生讲述引人入胜的党史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感悟红色精神。第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红色故事的主讲人,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收获,实现自我教育。[8]思政课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让学生站上讲台成为红色故事讲解员,感受革命先烈的优良作风和奋斗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与此同时,高校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故事的热情,让学习红色故事趣味化、常态化。学校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的“大思政课堂”,陪伴学生共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第三,邀请老红军、老战士、英雄模范以及革命先烈的后代进高校、进课堂向同学们讲解红色故事,讲述他们的经历或者见闻,效果会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更能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乐于了解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9]

猜你喜欢
思政课党史革命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