呙艳妮
(湖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南 永州 42519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更加突出“双一流”建设,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为此,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学术期刊是展示、交流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服务学科建设、促进理论创新、引领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学术期刊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高校,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对高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积极依托地方优势资源,着力提升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此,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如何对接“双一流”建设需求,加强特色栏目建设,为夯实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学术平台支持,形成差异化发展特色,成为地方高校学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大课题。
特色栏目是打造高校社科学报特色的有效途径,是形成高校社科学报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自教育部“名栏工程”实施以来,各大高校积极推进特色栏目建设,在形成学报办刊特色优势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笔者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不同地域的地方本科院校社科学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所属高校相关学科支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这些地方高校社科学报所开设的特色栏目大都依托高校所在地域优势,并在相关学科形成一定的特色优势。栏目设置情况见表1:
表1 部分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设置情况一览表
上述地方高校学报所设置的特色栏目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立足于区域特色文化。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经济的综合体现,是区域特色的标志,深入研究和传承区域文化是文化兴国战略的体现。①刘玫:《地方高校学报特色化办刊路径探讨:以〈泰山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为例》,《泰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第130-135页。如荆楚理工学院的《荆楚学刊》立足于荆楚大地,依托其所特有的荆楚文化开设“荆楚文化研究”专栏;《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地处古越地域,依托于绍兴地域特色开设了“越文化研究”专栏;安阳师范学院的《殷都学刊》立足地域特色文化,开设“殷商文化研究”专栏。这些地方文化特色栏目注重打造文化研究品牌,为其所在高校中国语言文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学科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二类立足于地方民族特色。如《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地处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着力打造“民族学评论”栏目。这类栏目凸显民族特色和地域优势,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有力地支撑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建设。第三类立足于地方历史文化名人。如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刊》充分挖掘地方历史人物,着力打造“屈原研究”品牌栏目;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地处齐鲁区域,着力打造孔子儒家思想研究栏目。这些栏目重在对本土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有力地支撑其所在高校哲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建设。上述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着力挖掘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历史文化名人等优势特色文化资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差异化优势。
各地方院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刊文通过作者投稿、他人荐稿、编辑约稿等形式组稿,有效地聚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在某一研究领域形成一定的聚集效应,在挖掘地方文化、打造优势特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学报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因受地域限制,这些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稿件来源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从而导致特色栏目建设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选取部分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具体情况见表2),对2017年-2021年刊文情况做如下调查分析:
表2 部分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刊文情况一览表
通过对以上10所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刊文统计调查发现,除《邯郸学院学报》和《殷都学刊》为季刊外,其他刊物均为双月刊,这也反映出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双月刊占绝大多数。每所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刊文总量不等,其中特色栏目刊文量40~120篇不等,约占刊文总量10%~20%。其中《云梦学刊》“屈原研究”栏目刊文40篇、所占比为7.7%,《唐都学刊》“汉唐研究”栏目刊文123篇、所占比为21.9%,特色栏目刊文量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几乎每期都刊发特色栏目文章、栏目相对稳定且发文量大的刊物有:《齐鲁学刊》的“孔子、儒家、齐鲁文化研究”、《唐都学刊》的“汉唐研究”、《邯郸学院学报》的“赵文化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的“越文化研究”、《武陵学刊》的“中华德文化研究”、《殷都学刊》的“殷商文化研究”、《闽江学院学报》的“闽文化研究”等。另外,这些学报特色栏目所刊发的论文中,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课题成果的论文占比较高,其中《武陵学刊》特色栏目文章为基金项目的占比为78.7%,且大都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论文,这反映出该栏目所刊论文质量较高,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学等相关学科建设。而有的高校所开设的特色栏目刊发的论文质量总体不高,其基金项目成果论文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这也反映出所设栏目学术影响力有限,没能更好地支撑相关学科建设,栏目所刊论文质量有待提升。
2004年,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后,各大高校积极推进名栏工程建设,在打造栏目特色、形成栏目优势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对打造学报办刊优势特色,提升学报学术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文科学报的特色栏目较之以学科分类的普通栏目具有内核针对性强、外延界定清晰的特点。①陈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意义与策略》,《莆田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第103-108页。在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报如何加强特色栏目建设,提升特色栏目质量,促进高校学科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为此,笔者对所选取10所地方本科院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所刊发论文引用等情况(见表3)进行统计分析。
表3 部分地方高校学报所刊文献被引情况一览表
通过对上述学报特色栏目刊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其特色栏目稿源都以校外稿件为主,其中校内论文稿件所占最低的仅为3.2%,这说明其校内科研人员对栏目建设的参与度不够高,栏目对本校学科科研支撑度不够大。而有的高校的特色栏目与所在高校的研究院所、团队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对接。如绍兴文理学院2002年组建了越文化研究院,2006年立项成为“一地多点式”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2010 年升格为独立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7年再次获批成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该校学报“越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成为教师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同时越文化研究基地对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形成有力支撑,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湖南理工学院的《云梦学刊》基于地域优势和历史文化所开设的“屈原研究”栏目,与中国屈原学会、湖南屈原学会以及岳阳当地屈子祠、屈原纪念馆等单位密切合作,聚集了众多相关的研究学者,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研究,从而使刊物成为海内外屈原研究领域的一个权威阵地。另外,地方高校栏目刊文被引率一般高于总发文单篇平均被引率,如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民族学评论”栏目聚焦民族学研究,其栏目刊文篇均被引率达到6.47%,反映出特色栏目所刊学术论文质量总体高出期刊所刊其他论文质量,较大地提升了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地方高校相比其他高校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这是地方高校形成差异化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在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各地方高校都在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势学科。作为地方高校学报,必须服务于本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主动对接本校优势学科,形成自身的办刊优势和特色。为此,各地方高校学报必须植根于地方,主动对接地方优势资源和优势学科,优化特色栏目设置,加强特色栏目建设,提升特色栏目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一)立足地方,凝练栏目发展定位。地方高校社科学报要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紧密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特色栏目与区域战略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进一步凝练学报特色栏目发展定位,着力将特色栏目打造成为服务区域发展的智库平台。首先,特色栏目设置及定位既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发展广度。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开设数量多、发展口径窄,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不多,从而导致栏目稿件不足,以致栏目开设时断时续,甚至不得不停办。因此,在特色栏目设置过程中,可适当整合相关地方特色栏目,科学合理设置栏目名称和发展定位,从而确保特色栏目在凸显地方优势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合作,拓宽栏目稿源渠道。在特色栏目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部一方面需要加强校内合作,对接相关社科研究基地、应用特色学科,依托重大社科研究课题,聚集科研团队优势,策划系列研究专题,汇聚一批凸显本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学术成果,形成栏目学术成果集聚效应,使之成为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术集聚地”。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校地(地方文化单位)、校院(研究院所)合作,加强与地方文化单位、校外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在更大范围内聚集与栏目相关的研究学者,将特色栏目打造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根据地”。同时,通过约请相应领域知名专家撰稿,变“被动等稿”为“主动约稿”,拓宽特色栏目高质量稿件来源渠道,从而提升学报特色栏目的学术影响力,进而助推学报特色栏目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高地。
(三)严格编审,提高特色栏目质量。审稿是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推进地方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关键需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编审队伍。首先,要重视加强学报队伍建设。通过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编辑队伍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提升编辑队伍的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编辑人员拓宽学术视野,根据特色栏目建设需要,确定系列研究专题,有针对性地做好组稿审稿工作。同时,组建专门的栏目审稿团队,加强对稿件的审阅,提高特色栏目审稿质量。其次,要建立健全特色栏目审稿机制,建立稿件盲审制度,把好稿件审阅关,提高稿件录用质量。同时,要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严格审稿、编稿、排版、校对、审读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特色栏目建设质量,扩大栏目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深入“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社科学报承担着前所未有的时代使命,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地方高校社科学报需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针对特色栏目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认真总结和学习借鉴特色栏目建设经验,站在新高度、立足新目标,着力提升特色栏目建设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为此,地方社科学报不仅要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科学确立办刊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强特色栏目建设,在“地域性”“有特色”上做文章;还要对接本校优势学科,依托科研基地、学科团队,着力打造以一流学科为主导、依托地方优势文化资源的特色栏目。同时,要坚持兼收并蓄,不仅要以本校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为目标,引导科研人员形成与特色栏目一致的科研方向,形成学术成果聚集效应;还要加强与校外科研院所、社科机构和文化单位的联系交流,通过组织系列研究专题、设立成果展示专栏,汇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另外,加强学报编审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加强审稿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特色栏目建设质量,提升特色栏目的学术影响力,更好地推动地方高校学报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