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郑佳
“考进河北工艺美校(今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时我还不到16 岁,是她给我埋下了一颗艺术和设计的种子,打开了我观望世界的眼睛。”5 月14 日,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建院六十周年成果展“美术卷”在河北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从浙江赶来。毕业40余年后,谈及母校,已是中国设计界领军人物的毕学锋似回年少,眼里、口中都是对母校真挚和深沉的热爱。
记者:您从浙江特地赶来参加母校建院六十周年成果展,现场发言中更是对母校满满的感恩。
毕学锋:母校的培养、恩师的教诲让我终身受益。我与母校同龄,1979年,我还不满16 岁时,就来到了河北工艺美校学习,是她带给了我艺术的启蒙,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记者:毕业离校已经40 多年了,当年的校园生活还有哪些让您记忆深刻?
毕学锋:雄厚的师资!母校的很多老师都具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除此,学校还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天津美术学院的名师大家来上课。学校的开放性办学和师资的多元性给我们开阔了视野,老师们的专业素养更是给了我们深厚的滋养。在母校60 年的办学发展中,不但为地方培养了以工艺美术为主的专业人才,更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我的设计基础和工艺美术的概念就是在河北工美读书时建立的,这些都为我未来的深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现在您也做了老师,当年的恩师们会带给您一些影响吗?
毕学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优秀老师的影子,他们所给予学生的不单纯是艺术上的传承,他们的专业修养、敬业精神、对待学术的态度,都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我,让我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时刻铭记身教言传、教书育人。
记者:如今您已是中国设计界的领军人物,在诸多国际设计大赛中屡屡获奖,在世界舞台展示着中国实力,请您谈谈对设计专业发展的理解?
毕学锋:近代设计起源于西方,但我们绝不能一味模仿西方表面的形式语言,我们要始终思考如何传播好自身的文化,如何在我们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去为世界提供现代设计的新语境。
任何一种专业的发展,文化性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设计专业发展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下,我们必须挖掘优良的文化传统,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去看待未来的设计发展,我们要在设计上提供给世界我们独有的文化身份和符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作为视觉艺术工作者或者设计师,我们有义务传播我们自身文化背景下的现代设计,甚至用我们的设计去滋养世界,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记者:深耕设计专业多年,您还在不断地思考、突破和创新。
毕学锋:社会在发展,设计专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要在新的文化土壤中,绽放和生成新的价值。
设计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它要服务于社会,也是推动社会创新的工具之一。设计的核心是要体现生活的智慧,设计要回应和解决社会需求,既要满足于当下,也要面对未来新生活去创新和创造。
毕学锋作品《窗边静物》布面油画
记者:您对母校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毕学锋:我毕业离开母校已经40多年,在这40 年里,母校的教学体系在不断改变提升。
设计艺术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现在有更大的空间,有更大的能力来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不断发展,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播方式的改变都给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观念和思维上、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技术方法与路径上,都给设计学科提出了更多要求。
未来如何发展,对设计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要看到设计正在变革,意识到设计必须与时代对话、与科技对话,我们正在这些对话中寻找设计教育的当代视野。
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发展一直与时代同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并用专业服务社会。60 甲子正青春,相信未来母校会赓续荣光,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