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涛 王丽楠(通信作者)
( 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
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由暴力因素所致,患者主要以转子区肿胀、疼痛、瘀斑、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 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临床常见术式,有研究显示[1],患者由于髋关节病理性改变,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同时,全髋关节置换术也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用治疗术式。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脱位发生率约为2%~27%,使得住院时间延长,对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2]。 另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不但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引起不良心理状态,再加上老年患者缺少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其治疗信心以及依从性相对较低,因此为了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给予患者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就显得非常必要[3]。 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患者能够早康复、早下床、早出院,很大程度的改善了预后并实现早期加速康复[4]。 本文将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80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运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将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80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 组,各40 例。 对照组患者男女所占比例为26:14;年龄59 -83 岁,平均年龄为(71.36 ±2.11)岁。 观察组患者男女所占比例为25∶15;年龄57 -80 岁,平均年龄为(71.30 ±2.45)岁。 对比2 组基本资料并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1)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可以配合临床操作,意识清晰。 (2)排除标准[5]:将合并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脏病患者排除;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拒绝本次研究以及中途退出者。
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保温护理,确保患者体温处于正常范围,严格配合医生各项操作。 观察组:展开手术室优质护理。 (1)术前访视:术前1 天访视患者,掌握患者术前生理状况与心理状况,向患者讲述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特点、手术过程,对于患者的提问要耐心解答,鼓励与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手术,促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配合性增强。 在术前访视时,护理人员要做好以下几点:①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控制好基础疾病,强调该类药物的重要性。 ②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由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健康宣教,教育内容有疾病发病原因、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情况、症状缓解措施等。 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以消除陌生交际环境给患者心理带来的压力;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心电图检查、血常规检查、术区备皮、静脉通道建立等工作,同时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及腹部体征变化进行严密关注,避免出现意外。 ③巡回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问答的形式完成访视宣教任务。 访视结束后要依照患者的心理特征、现实病情等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如无痛导尿、压疮护理、镇静药物应用等。 (2)术前准备:因为手术过程中需要置入骨科内固定材料,因此对无菌操作提出了一定要求。 为了能够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术前半小时要为患者提供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以保障患者治疗期间的血药浓度,实现预防感染目标。 对患者手术部位皮肤进行严格清洁。 (3)手术室护理:①器械准备。 按照医生习惯列出备物清单,手术前由护理人员进行仔细核对,并准备好手术期间需要使用的器械、物品等。②人力调配。 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参与手术,使其能充分掌握手术流程,配合临床医生操作;手术前期,需要另外安排护理人员进行辅助,进而降低手术时间,保障护理质量。 ③皮肤护理。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皮肤弹性以及周围循环均相对较差,因此需要对其皮肤护理进行关注。 搬动患者过程中,注意要保持动作轻柔,不要拉扯,并对软聚硅酮泡沫敷料、防压软垫等进行合理应用。 ④牵引床的使用。合理使用骨科牵引床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极为有利。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搬动患者过程中注意对其导管进行保护,确保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正常,避免产生不良事件。 锁钉、髓内钉置入后,要放松牵引压力,防止长时间牵拉、受压等损伤坐骨神经和外阴部位。 ⑤低体温预防。 常规核对患者,在患者入室以后要做好保暖工作,设置室内湿度是30% ~60%,温度是21 ℃~25 ℃,设置变温毯是38 ℃。 辅助患者摆放合理体位,并对非手术区域进行遮盖,对于手术过程中需要输注的液体、冲洗液等,要事先使用恒温箱实行加温处理,进而降低患者低体温风险。 ⑥并发症护理。 手术期间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进展等进行严密观察,并采取措施对高血压、低血压以及心律失常等可能会产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降低其发生率。 ⑦静脉通道的建立。选择18 号留置针于患者左侧肘正中静脉建立外周静脉通道,与麻醉医师配合,将左侧桡动脉穿刺做好,插管全麻,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等各种术前操作。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及吋提供不同型号的缝线或其他用物,复温以后要做好保暖工作,密切关注患者末梢循环情况。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排尿情况,若患者尿量、尿色发生异常,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并发症,需及时排除,并给予对症治疗。 护士要做好急救准备工作,以便应对突发情况,用药,输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⑧器械护士配合要点。 准备术前用物,术前认真检査及清点手术器械。 提前半小时,器械护士需要到手术台上对台上用物进行整理,仔细检査器械完整性,显微器械与普通器械分开放置,防止相互碰撞造成损坏。 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缝针、纱布、器械等。 术中密切与医生操作,及时准确传递器械,对术中突发情况能迅速做出应对。 (4)术后护理:①麻醉复苏期体征监护。 a. 常规行SpO2、RR、BP、ECG 监护;b. 特殊患者需行引流量、尿量、CVP、体温、血气分析、血糖、ABP 等监测;c. 密切关注患者的瞳孔、意识状态,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评估,实施供氧治疗;d. 密切关注患者的肌松恢复、呼吸情况;e. 关注患者的末梢循环、四肢温度;f. 确保患者身上的留置导管能够妥善固定,确保引流通畅。②加强导管护理,预防导管刺激。 在导尿前讲述导尿管相关知识,诱导镇静后15 分钟进行导尿。 当麻醉药物的药效消失以后,患者可逐渐感受到导管所产生的不适,此时应当重视导管护理。 密切关注导管固定情况,避免出现导管脱落、导管打折现象。 当患者的意识恢复以后,具备拔管指征以后进行拔管。观察患者的意识、体征、反射情况,在没有异常以后便可将患者送入病房。 ③对于手术切口,要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降低切口感染风险,手术过程中将引流管连接好负压装置,并开放负压。 手术结束之后依旧需要保持有效负压,直到将患者送出手术室为止。 在此期间需要对患者的引流管通畅性、引流量、性状以及是否存在漏气等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大量血液被吸出,则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④加强术后护理,缓解疼痛,提高舒适度。 a. 体位:患者在手术以后应当保持平卧体位,头稍微后仰,不要枕头,确保呼吸道通畅。 b. 呼吸:密切关注患者的唇色,若患者唇色红润,这说明患者呼吸很好;若患者出现唇色青紫,此时应当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呼吸道堵塞,应当及时处理。 c. 进食时间:患者在术后2—4 小时便可以适当饮水,若没有呕吐与呛咳现象时,进食其他东西。 在术后6 小时进食,主要为流质食物,避免呕吐。 若患者嘴唇干涩,可以使用棉签蘸取水涂抹在口唇,滋润口唇。 d. 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现象时,偏置头向一侧,确保患者将呕吐物吐出来,并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呕吐物,避免误吸。 e. 烦躁: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烦躁情绪,此时不可让患者抓挠伤口,放置床栏,避免坠床。 向患者家属讲述烦躁属于正常反应,在术后24 小时便可恢复,无需要过度担心。 f.疼痛:麻醉药物的作用在消失以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若患者疼痛程度轻,可适当调整体位,采用转移注意力、抚摸患者等方式,缓解疼痛;若患者的创伤大,可以使用镇痛泵,缓解疼痛。 术后48—72 小时使用镇痛泵镇痛,并通过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疼痛。
比较2 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Harris 评分;同时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包括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6];测量患者收缩压、心率;统计恢复时间;评估负性情绪,应用HAMA 量表、HAMD 量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由3 个等级组成。
以SPSS20.0 软件分析统计数据,描述计数资料(%)、描述计量资料(±s),分别行卡方(χ2)、t检验;若组间值P<0.05,则存在统计学意义。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 术后 Harris 评分较高(P<0.05)。 见表1。
表1 2 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s,分)
表1 2 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s,分)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术后Harris 评分对照组4067.74 ±13.52189.65 ±20.4122.17 ±1.8885.34 ±3.06观察组4053.21 ±12.43162.85 ±31.3219.36 ±2.7587.63 ±2.57 t 5.0034.5345.3353.624 P 0.0000.0000.0000.000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高于观察组的5.00%(P<0.05)。 见表2。
表2 2 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40)
观察组术毕心率、 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生理应激反应比较(±s,分,n=40)
表3 2 组患者生理应激反应比较(±s,分,n=40)
指标组别术前术毕术后1 小时心率(次/min)观察组 85.62±4.71 80.58±0.47a 83.62±5.11对照组 85.79±4.65 76.42±0.38 83.29±5.09收缩压(mmHg)观察组 95.11±7.44 87.13±4.02a 93.95±4.58对照组 95.98±6.73 83.45±4.34 93.19±4.67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首次下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s,d,n=40)
表4 2 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s,d,n=40)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首次下床时间对照组1.87 ±0.322.03 ±0.542.45 ±0.56观察组1.26 ±0.271.56 ±0.471.68 ±0.47 t4.674 54.894 56.454 3 P0.000 00.000 00.000 0
观察组护理后HAMA 评分、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5。
表5 2 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n=40)
表5 2 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n=40)
组别HAMA 评分HAMD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12.56 ±2.12 8.54 ±1.16 12.67 ±1.65 9.62 ±1.45观察组13.23 ±2.74 6.16 ±1.23 12.95 ±1.48 6.09 ±1.34 t0.364 55.678 40.452 65.895 5 P0.789 10.000 00.678 20.000 0
对于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更高, 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6。
表6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群,其发病率较高,通常是由于外力因素所致[7]。 对于老年患者,因为其大多伴随骨质疏松,一旦受到暴力因素影响,则很容易产生骨折现象,临床中通常以行走困难、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同时髋外侧还会伴随肿胀、疼痛、皮下血肿、功能障碍等;大腿粗隆部位压痛感强烈。 若治疗不够及时,不仅会引起并发症,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当前,全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应用成熟,在疾病的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 然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过程中,受到手术时间、手术操作等多种因素影响,术后又有基础疾病的影响,禁烟禁酒习惯的更改不适应、饮食习惯的改变、患者心理预期与现实状态的差异等等,易发生术后感染,对关节功能产生影响,若感染严重,往往需再次实施手术治疗。另外,因为患者骨折部位相对特殊,治疗期间患者负面情绪严重,甚至还会产生抗拒治疗的现象,康复期间如果护理干预不到位,则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如:骻部外翻,所以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势在必行[8]。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以患者为核心,给予患者优质、高效、全面的护理服务,其主要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将护理程序作为基本框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细节护理,从而,促进患者尽快恢复[9]。 将其和常规护理干预相比较,该护理模式可以在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10]。 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50%、5.00%,对比差异显著(P<0.05)。 这也就说明了通过对患者实行手术室优质护理,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降低,并发症减少,相比于常规护理,其护理效果更为明显。 手术室优质护理相比于传统围术期护理,具有全面性、规范性,有助于促进恢复,预防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术后肢体功能受限,影响胃肠道功能恢复,通过在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以及规范饮食,可促进胃肠道蠕动,缩短恢复时间,由此可见,手术室优质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优(P<0.05)。 手术患者多伴随恐惧、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而这种负性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十分不利,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对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HAMA 评分、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对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更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P<0.05)。 提示围术期整体护理可有效消除负性情绪,促进治疗。
综上所述,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其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性,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