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多穿”理念在蒙古族服饰中的应用研究

2023-11-16 07:13刘远昕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组合法转换法蒙古

徐 旻,张 丹,刘远昕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299)

“一衣多穿” 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出现的希玛纯(Himation),其通过缠绕、扭曲、包裹等不同设计手法将一块长方形布料在人体上变换出不同的造型样式。16 世纪,意大利风时代开始流行可拆卸的袖子造型;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可组合的拉夫领[1]。然而,现代“一衣多穿”设计理念的兴起,离不开后现代主义时期解构主义的兴盛,其中以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川久保玲(Rei Kawakubo)为首的解构主义大师们打破了服装原本的结构,并进行多元化造型探索,最终推动了时尚界的变革与创新。继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绿色设计理念也越发清晰,在时尚可持续盛行的大环境下,“一衣多穿” 的设计手法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手段。

在蒙古历史中曾记载,草原牧民一年四季均着长袍,其由绵羊皮或其他动物毛皮向外缝制而成,蒙古袍“日可为衣,卧可作被”的多用途式设计,可窥见“一衣多穿”的理念。本研究将“一衣多穿”的设计理念应用在蒙古袍民族服饰中,将蒙古袍的款式、结构以及装饰的设计与“一衣多穿”理念进行融合,设计出符合人们生理、心理、环境需求的蒙古族服装,从而实现蒙古族服装的“一衣多穿”。

1 “一衣多穿”的设计手法

“一衣多穿” 是指将一件服装摆脱原有的服装样式,使服装在人体上变换出多种穿着方式,其重点在于改变服装结构,实现服装的多样化穿着。基于“一衣多穿” 理念的设计手法主要可分为3 类,分别为扭曲法、装卸组合法和转换法[2]。

1.1 扭曲法

扭曲法是通过扭曲、打结与缠绕等设计手法使服装改变原有的外观造型,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服装样式。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提供大的框架,使得穿着者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想象,并运用不同手法进行扭曲设计,其展现了服装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以此可以实现“一衣多穿”[3]。此类手法在针织服装中运用较为广泛,例如,具有良好柔韧性与悬垂性的针织面料将给穿着者提供更加富于变化的空间,使其可能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设计效果。

在内蒙古地区,传统蒙古族服饰定制工作室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基于“一衣多穿”的设计理念对传统蒙古袍进行创新设计,例如,一件上衣通过拉链、纽扣和抽绳等设计就能变成一条裤子或者另一种款式的服装。如图1 所示,对蒙古袍的领部进行翻折设计,可在设计者提供的空间中,进行二次设计穿着,以此达到不同的效果。

图1 蒙古族创新服饰(图片来源于网络)

1.2 装卸组合法

装卸组合法是“一衣多穿”领域中十分常见的设计手法,其对服装的各个部件进行灵活的拆卸、打散以及重组等,通过结构的变换来实现一种新的造型样式。设计手法多采用钮扣、拉链、魔术贴等易于活动的连接方式,重新组合时可根据色彩、面料材质等因素进行多样化设计,使得服装展现不同的风格样式。设计重点在于重组的服装应具备相应的实穿性以及时尚感。

装卸组合法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其能够满足穿着者特殊意向的要求,例如在孕妇装中,可根据肚子的大小来对服装进行调节,以满足孕妇的需求。该方法的不足点在于对服装风格的影响较小,穿着时缺乏变化,必须在设计师提前设定好的结构上进行拆卸组装,变换空间相对较小。

蒙古族传统服饰善用水路绦子进行明显的分割,基于“一衣多穿”的设计理念,可在细节之处进行装卸组合设计,以此增强蒙古袍的服用性能,满足多场合的穿着。

1.3 转换法

转换法是将服装的各个局部造型进行转换,以此达到服装形态上的变换。其中转换法可大致分为2 种,即开口转换法与角色转换法,前者是通过服装开口部位的调节设计处理,形成丰富多样化的样式,此类服装造型风格较为前卫、新颖和独特;后者则是转变服装的穿着样式,例如将服装正反交换穿着,上衣变裙装等手法,而此类服装在设计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其可以为人们带来多种体验[3]。

GANGAN 作为蒙古族服饰品牌,对于蒙古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做出较大贡献。例如,其在Neislel huhen《城市女孩》电视剧中,深入挖掘几何、解构等元素,创新了服装结构,人们可根据喜好、气候等因素进行穿着转换,设计理念是基于交互结构和转换模块来改变服装的形态,以达到“一衣多穿”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充满设计感和实用性,旨在创造新的美学形式。如图2所示,可将右袖脱下系于腰间,实现蒙古袍的多样式穿着。

图2 蒙古袍创新男装(图片来源于网络)

2 蒙古族服饰概述

2.1 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概述

蒙古族起源于古望建河东岸,位于今额尔古纳河一带。蒙古族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衣冠服饰风格。

蒙古族服饰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蒙古先民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超凡的艺术品位,同时也蕴藏着蒙古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内涵与传统习俗[4]。原始的蒙古人用植物叶子遮羞;狩猎时代开启,他们将兽皮制成服装;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其衣料以家畜皮为主,简单朴素。蒙古部落长期四处征战,加以游牧民族迁徙的生活习惯,使得蒙古族与中原地区频繁联络。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织品传入,使得蒙古族四季着袍——“日可为衣,夜可当袍”。

2.2 蒙古族服饰色彩与款式材料选择

2.2.1 蒙古族服饰色彩基调

《黑鞑事略》中提到“其冠被发而椎髻,冬帽而夏笠,妇人顶故姑……其服,右衽而方领,旧以毡毳革,新以紵丝金线,色以红紫绀绿”。这体现了蒙古族服饰以华丽色彩著称,且现今仍延续了以往的色彩选择[5]。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及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使得各民族的色彩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

传统蒙古袍多采用白、红、蓝、黄和黑等5 种基本颜色,蒙古人以这五色来表达其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除此之外,喜好将红与绿、紫与黄以及橙与蓝等高饱和度反差色彩拼接进行对比,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此外,其丰富的配色数量可以反映出蒙古族对于鲜艳色彩的偏好性。

2.2.2 蒙古族服饰款式材料选择蒙古袍服饰款式与材料分类如表1 所示。

表1 蒙古袍服饰款式与材料分类

面料和纹样是研究服饰文化的重要部分。蒙古袍的传统面料主要有绸缎、牛羊等皮毛、丝织品、金丝绒、棉布及旱獭皮等。蒙古袍夏季以棉麻布为主,春秋季主要以绸缎布料或毛料为主。冬季时人们常用绸、缎和棉布等作面布,以羊裘、虎、豹、水獭及貂鼠等动物皮毛缝制蒙古袍,其更具有保暖效果,适合人们在寒冷冬季进行户外作业[6]。

3 “一衣多穿”在蒙古族服饰中的设计实践

本次设计实践以蒙古族传统服饰作为设计基调,通过设计手法将服装进行拆解组合并实现 “一衣多穿”。该设计以蓝色为主色调,辅以红色镶边作为装饰。材料方面选用织锦缎面料,即在经面锻上起3 种以上色彩的纬花,面料细腻有光泽,手感丰厚,色彩悦目,其可展现蒙古族人民豪爽豁达的性格特点。纹样以海水江崖纹为点缀,寓意吉祥,运用在坎肩与腰部缎带处。工艺手法运用传统镶滚技法,利用色彩强烈的对比组合,形成层次递进的装饰效果。

此次设计通过“一衣多穿”设计手法,迎合可持续时尚设计理念,将蒙古袍进行部件化设计,以一件蒙古袍作为基础,外搭蒙古族传统短马甲。如图3 所示,连衣裙采用立领、斜襟和泡泡袖等结构,并在腰臀之间做微翘造型。短袖下接长袖,马蹄袖袖口,采用暗扣设计将上下袖相连接,使袖子装卸更为方便,可在午间天气炎热时将下袖拆卸下来,同时方便手臂屈伸。再者,外套长款圆下摆半裙,长裙用挂钩固定在连衣裙上,拆卸下来也可当薄被子,此时在视觉上转换为新的裙子。

图3 设计效果图(笔者作品)

蒙古袍基础款与4 个部件(马蹄袖、马甲、缎带、半裙)可根据昼夜温差、气候、心情喜好等因素随意搭配组合。本次设计将服装部件化,采用了装卸组合法、转换法等手法进行设计实践,至多有16 种组合方式,以实现“一衣多穿”的目的。整套蒙古族服装由全部部件组合而成的整体效果以及部分变款的效果,展现出浓郁的草原风格,如图4 所示。

图4 设计的整套款式及部分变款展示(笔者作品)

4 结语

在全社会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蒙古族服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象征。基于“一衣多穿”设计理念在蒙古族服饰中的创新设计,不仅要保留住蒙古族服饰的特征,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将“一衣多穿”的理念融入其中,针对此类民族服饰,聚焦我国内蒙古地区,针对蒙古族服饰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以内蒙古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气候因素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服装与地理气候间的关系,强调蒙古族服装“一衣多穿”设计理念的合理性。本次设计实践采用了扭曲法、装卸组合法、转换法等设计方法,对蒙古袍造型结构进行逐一分析,将传统样式与现代设计思维融合,从而设计出符合理念的蒙古族服饰。在设计完成后,分析总结“一衣多穿”理念在蒙古族服饰中的设计手法与创新路径,对传统服饰结构进行合理剖析再设计,做到高效利用服装,提高服用性能,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的服饰产品。基于“一衣多穿”理念的创新设计手法,为蒙古族服饰设计提供新的创新思路,契合当下时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也为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猜你喜欢
组合法转换法蒙古
转换法在求变力做功问题中的应用
奇妙的组合法
物理方法之转换法
物理方法之转换法
数列前n项和的一种求法
蒙古靴
“拼”出来的精彩
——记叙文选材组材创新方法之三
《雲使》在蒙古
蒙古香
高速铁路车站抗震计算的多维反应谱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