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吟子 陈勇 郑桢桢 张博伦
郭文萍,198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十堰市人民医院航空救援科主任。她乐于奉献,不怕牺牲,先后75次执行空中医疗救援任务,多次刷新中国空中救援纪录。曾获评中国好人、中国好护士、荆楚楷模,获得“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卓越个人贡献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铃铃铃——”十堰市人民医院航空救援科内,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寂静,护士郭文萍迅速接起电话。
简短交流后,郭文萍一边呼叫医生和机长,一边拿起时刻准备着的救援包,快步向医院外广场的停机坪奔去。不到十分钟时间,由机长、医生和郭文萍组成的救援团队顺利集结。随着直升机引擎轰鸣声响起,这架被称为“空中120”的直升机迅速起飞,朝着百公里外的患者所在地疾速飞去,顷刻间消失在高空中。
这是十堰市人民医院航空救援科主任郭文萍参与空中救援的日常。作为一名急危重症护士,36岁的郭文萍已在救援一线工作了15年。她用极致的专业和坚守,一次次托起大山里的生命希望。
与生命赛跑的救援者
千米高空,生死时速。需要空中救援转运的病人,大多是急危重症患者。
2018年1月27日,房县人民医院一名39周临产孕妇被诊断出患有颅内肿瘤。生命体征不稳定,胎心监测异常,患者随时可能出现脑干功能衰竭,导致母子双亡,急需转到十堰城区三甲医院救治。
然而,当时十堰遭遇暴雪侵袭,来势凶猛的大雪堵住了市内高速和国道,陆运受阻。无奈之下,当地医院申请空中救援。
接到消息,郭文萍立即跟随直升机奔赴房县。漫天大雪中,直升机螺旋桨卷着风雪艰难地飞行。到达目的地上空后,驾驶员发现常规的悬停高度无法看清地面,只能冒着随时撞山的风险,超低空飞行,不断搜寻着陆点。
山风呼啸、低空盘旋、机舱产生剧烈颠簸,考虑到飞行安全,驾驶员曾两次提出返航。然而想到地面上两条危在旦夕的生命,郭文萍与医生沟通后,坚决要求降落。盘旋了近半个小时,直升机才摇摇晃晃地降落在积雪20多厘米的高速公路上。最终,郭文萍成功将病人转运回十堰市人民医院,挽救了这对母子的生命。
这是郭文萍参与的全国首例雪中空中急救事件,被誉为“中国空中急救模式经典案例”。从事空中救援以来,郭文萍所在的航空救援科至今已完成83例直升机救援,救援范围涵盖了十堰至陕西一带地处秦巴山脉的老百姓。
不同于地面救援,直升机救援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少等优势,是十分有效的应急救援手段。然而直升机狭小的空间里,除去两位机长,只容得下一台床位、一个病人、一个医生和一名护士。转运过程中,郭文萍不仅要克服飞行带来的不适,还要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专业的技术来处理病人的紧急情况。
在一次转运一名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时,78岁的患者血压值突然下降。郭文萍准备用药,却发现静脉留置针通道滴入不畅。这类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大出血,严重还会导致休克。当时,飞机距离目的地还有二十余分钟的路程,考虑到情况危急,郭文萍和随机医生商量后,决定尽快重新建立一条静脉留置针通道,以确保转运的安全。
在陆地上平稳的地方,给一个78岁的病人打针尚难一次成功,此时,郭文萍不仅需要克服直升机的颠簸,还要在强烈的噪音和眩晕中,以最快的速度建立病人的生命通道。她屏住呼吸,尽量让自己稳定下来,排除噪音的干扰,随后熟练地拿起针管,对着病人近乎变扁的血管进针、见回血、退针芯、送套管,所有动作一气呵成。随机医生对郭文萍竖起了大拇指:“你太牛了。”
病人血压逐渐恢复正常,郭文萍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那一刻让我更加坚信,平日里一定要苦练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在关键时刻就是生命的希望。”
异于常人的女超人
高强度、快节奏、紧迫感,是空中救援的常态。对于参与空中救援的医护来说,转运工作对于体能的要求完全不亚于专业技能。
直升机飞行时,旋翼发动机产生的巨大噪音,使得乘机者必须佩戴降噪耳机,以减少对耳膜的损害。飞行的颠簸带来的眩晕和失重感,常常令乘机人产生晕机反应。“很多人第一次坐直升机都晕,十个里面有五六个要呕吐,但我从来不晕。”提起乘机的高要求,郭文萍显得有些骄傲。
在很多方面,郭文萍都显得有些例外。2018年,十堰市人民医院抽调医护人员参加湖北省紧急医学救援实战演练暨技能竞赛。全院抽选的12个队员中,郭文萍是唯一的女性。
紧急救援实战演练模拟真实的户外医疗应急场景,不仅要比专业技能,还对医护人员的体能和野外生存技能提出严峻考验。
封闭训练的一个月中,郭文萍和队友每天都要负重15公斤徒步15公里。对于体重不足50公斤的郭文萍来说,15公斤的救援包几乎相当于三分之一个自己。
然而,看起来瘦弱的她,却在训练中拒绝了队友帮忙减负的请求,坚持自己完成全部训练。清晨的河道、野外的河沟、陡峭的山坡,郭文萍和队友们穿梭在不同的户外场景,“那一个月内,我们几乎爬完了十堰市区所有的山。”郭文萍回忆道。
训练当中,郭文萍也展现出惊人的能量。负重跑步时,她始终跑在队伍前列,把男队员远远甩在身后。有队员体力不支发生呕吐,她却还能对着教练镜头开心地挥手。
白天进行魔鬼训练,晚上队员们就抓紧时间开展专业技能操作。对此,郭文萍同样显得十分自信,她笑着说:“我就是从比赛中练出来的。”
从事急诊工作以来,她热衷于参加各项专业比赛,以此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从本医院的青年护士操作技能大赛,到市级技能比赛、省级紧急医学救援比赛,再到全国临床教学比赛,郭文萍以近乎狂热的冲劲儿,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纪录。2018年,她在工作之余参加了8场比赛。而每一次赛事,她都会投入十二分的精力去面对,“通过比赛可以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只要是比赛,我都要争第一”。
拼搏和坚持,让她拿回了大大小小18个奖状,也收获了非常多的专业认可。一次赴北京参加培训时,她录制的操作视频甚至被培训老师拿去当作示范教程。
永不停歇的挑战者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郭文萍对自己的极度严苛。
初到医院时,她就选择了常人避之不及的急诊科。在常人看来血腥、脏污的地方,她丝毫没有畏惧,“抢救病人带来的成就感,让我对工作充满了干劲和激情”。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逼自己1年学完3年需要学会的操作技能,不参加娱乐活动,日常吃住都在医院。
“去急诊科时,总能看到她在角落认真练习操作,即便当时她已经是科室练得最好的人,她仍会加练到夜里凌晨2点,只为一步、一秒都没有差错。”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教师张桃桃说。
练就一身本领,郭文萍不满足于重复性的劳动,主动要求加入医院空中救援队。2018年,她以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取得中国首批空中医疗救援资格证书,成了一名专业的空中救援护士。
此后,她参与的湖北省首例危重患者空中转运、全国首例雪中空中转运,华中地区首例海拔3000米以上空中轉运等空中医疗救援任务,一次次刷新着中国空中救援多项纪录,荣获“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卓越个人贡献奖”。
2019年,郭文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冲锋在前。2020年初,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郭文萍瞒着父母主动报名,成为全国首批前往金银潭医院支援的护士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坚守的33天里,她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救治组一起抢救危重症患者,和病毒进行殊死搏斗。
一次次艰难的挑战,一个个难以逾越的高峰,郭文萍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每当看到危重症患者安全出院,不管有多难、多累,我都觉得还能继续坚持。”见证过生命的脆弱,郭文萍总想牢牢抓住生命的一切可能,那是她职业生涯中闪闪发光的时刻,她说:“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