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宁,董永宏,庄丹秀,苏丽云,牟林,夏效禹
(1.惠州市海洋信息中心,广东 惠州 516003;2.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1;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017 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27 个编号的热带气旋生成,其中强度为热带风暴级的为8 个,强热带风暴级的为6 个,台风级的为5 个,强台风级的为6 个,超强台风级为2 个,台风及以上强度13 个,比多年平均(15个)偏少。登陆强度仅有1 个达到强台风级,为1713号强台风“天鸽”,是建国(1949 年)以来8 月份登陆珠江口西岸的最强台风。其中有16 个热带气旋在南海海域(即北纬10 至25 度、东经105 至120 度)活动[1]。
2017 年内共有8 个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其中有6 个登陆华南沿海,多于多年平均(1949—2017 年)登陆华南数(4.8 个),且登陆位置主要集中在广东。登陆华南的6 个热带气旋中,5 个在广东省沿海登陆,1 个在香港西贡登陆,6~10 月每月都有热带气旋登陆华南。广东珠三角密集受台风影响,8 月23 日至9 月4日更经历“天鸽”“帕卡”“玛娃”连续登陆广东省沿岸,为1964 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年份。
南海区灾害性海浪(有效波高≥4m,下同)主要由热带气旋、冷空气或两者共同作用造成,20 世纪90年代开始,其年际变化周期约为4—6 年左右[2-3],近三年南海处于一个海浪灾害较轻的时期。2017 年南海区共出现有效波高4 米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26 次,其中台风浪过程14 次,冷空气浪过程12 次,低于42 次/年(灾害性海浪天数多年平均数),为海浪灾害轻灾年[4]。
2017 年,南海区海浪灾害总体灾情偏轻,因海浪导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44.93 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其中广东省共有四次海浪灾害过程,分别为3 月15 日冷空气过程、9 月15 日“杜苏芮”台风过程、10 月7日冷空气和热带低压共同作用过程以及10 月30 日冷空气和热带低压共同作用过程,主要损失为船舶受损,共计14.63 万元;海南省共有一次海浪灾害过程,因风浪造成3 艘渔船损坏,损毁防波堤560 米,直接经济损失30.3 万元[5-7]。
2017 年共有5 个台风登陆了广东省,1 个台风登陆香港,1 个擦过海南岛南部。登陆广东沿海的台风个数为5 个,大于多年平均值(1949 年—2010 年)3.5 个[8],且在8月23日至9月3日期间三个台风连续登陆广东省,带来三次风暴潮过程;登陆海南沿海的台风个数为0 个,少于多年平均值2.2,登陆广西沿海的台风个数有0 个,少于多年平均值0.3 个。
2017 年共发生7 次风暴潮灾害,其中有一次灾害特别强烈,由1713 号强台风“天鸽”引起,由于“天鸽”台风近岸快速加强,影响时间恰逢当天天文高潮后的1—2h,多个潮位站出现了破历记录的高潮位[9-10],其中赤湾海洋站与珠海海洋站均出现超过历史极值的增水。
2017 年南海区最严重的风暴潮过程为1713 号强台风“天鸽”带来的风暴潮,广东省受灾人口达到112.8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2.92 万人。房屋倒塌25间,损坏4 间。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8.24 千公顷,损失22849 吨,养殖设备、设施损失330 个。渔船毁坏43 艘,损坏232 艘。港口、渔港受损1 座,码头损毁1.22 千米,防波堤损毁240.18 千米,海堤、护岸损毁532.08 千米,道路损毁0.02 千米。农田淹没面积13.74 千公顷[5-7]。
近海方面,在2017 年8 月22—23 日,南海东北部海域出现了6—10 米的狂浪到狂涛;直至“天鸽”登陆后,南海北部浪高逐渐减小,24 日下午减小至2.5 米以下的中浪;汕头外QF307 浮标从22 日夜间开始增大,22 日22:30 测到过程最大有效波高4.6 米,最大波高7.0 米,汕尾外QF308 浮标从22 日夜间开始增大,23 日05:30 测到过程最大有效波高6.8 米,最大波高10.0 米。
图1 1713“天鸽”影响下QF307 浮标观测实况(2017 年8 月22 日~8 月24 日)
图2 1713“天鸽”影响下QF308 浮标观测实况(2017 年8 月22 日~8 月24 日)
2017 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27 个编号的热带气旋生成,其中有16 个台风直接影响南海,有6 个台风登陆华南沿海,多于多年平均登陆华南数(4.8 个),是继1994 年(16 个)后影响南海最多的一年,共有10个台风在南海生成(南海“土台风”),14 个台风的主要生命史在南海,有4 个台风出现了近岸爆发增强,均创1950 年以来历史记录。
强台风“天鸽”给南海区带来了一次严重的风暴潮灾害过程,多站风暴潮增水超过历史极值,广东省经济损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