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
展阅本期,山川黛色青,雨水相继立夏。
本期“文联/作协主席谈文学”特邀鲁迅文学奖得主沈苇谈《云时代需要云下的凝神和虚静》。“大家栏目”重点推介杨克,这位“丢失故乡”的诗人信笔由缰地展现他的“野蛮生长”历程。“头条诗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杨秀武,抒写恩施屏山的丘壑风景和独具魅力的民族诗情。
“美文”栏目,魏荣冰的《价值的齿轮》为我们带来极具个性的文本,语言的诗性下,闪现穿透事物本质的思想光亮。此外,李培德的《倾情一诺七十年》紧凑精炼得几近锋利,李若旺的《母亲的软肋与铠甲》细致精深、迂曲恳挚,郭扬华的《想念老行长》明朗温暖、从容淡雅,分别为我們叩击不同时期的爱情、亲情、僚友之谊。三篇散文相互铆合,显现出文学与现实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小说始于生活茂盛之处。很多时候,它像一个个庞大的收纳盒,最大容量地聚拢起物质、车流、肉身、权力和欲望,而精神、情感、信仰及其他不可具象之物被这个“盒子”压缩变形,成为小说的另一种折射。本期我们加大了小说的比重,《家在王家坡》《三走华容道》《石门道观》三篇作品,呈现鲜活的质感和艺术张力。在拆解与重构、倾斜与平衡、稀释与浓缩中各有精彩,触人心弦,意趣盎然。
“影响力人物访谈”,访谈影响力文学人物。通过访谈刘诗伟,在关切社会、回应时代、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下,“文学让人生丰赡而有温慰”。
我们认为,文学创作有三种姿态:笔尖向上,叩问天意和稀音,是为诗歌;笔尖放平,直叙风物和人情,是为散文;笔尖向下,挖掘巷声和地火,是为小说。一位作家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为文学史价值和当代价值。苏东坡、曹雪芹、鲁迅、沈从文、卡夫卡、福克纳,在文学史上的价值自不必赘言。同样,一代一代年轻读者还在读他们的经典作品,且文学魅力历久弥新,是为当代价值。事实上,这些“经典”文学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又何尝不是文学“先锋”?
我们仍然期待典章厚重的练达“先锋”,也同样呼唤具有探索精神的明日“经典”。让青绿爆溢的语言才华,陌生、神秘、电光石火般的想象力,为当代汉语世界带来理想之光,书写现在,也照亮未来。
或许,这正是我们要探寻的文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