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绪洛
创作探索期
我在童年时期阅读非常有限,娃娃书是我的文学启蒙书,那个时候能接触到的似乎只有娃娃书和课本,再就是大自然这本大百科全书。后来上初中时,学校组织我们订阅了《初中生天地》,但每次都是在放假时才会发放到我们手上,于是假期就可以好好阅读了。后来一直到上了中专后,学校才有了阅读室。此后,我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阅读上,也就是那个时候,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茶花女》《童年》《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大量的名著以及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并开始接触到期刊、报纸等多种形式的纸媒。现在回头想想,那個时期阅读很杂,接触到大量书本的时间有些晚。也正因为如此,我的文字功底比较欠缺,好处是我后来的创作风格没有受任何前辈的影响,完全是随意发挥闯出来的野路子。
我13岁读初中时,阅读了一些现代诗,而后开始尝试写作。当时主要是写一些顺口溜、诗歌、随笔等。最初的想法,就是把内心想表达但又无处诉说的话写下来。特别是青春期,有很多苦恼、想法没人倾听,又没有人可以理解和支持,这个时候写在纸上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每次写完后,我如释重负,觉得很轻松。在那个时候,我慢慢爱上了写作,认为写作是最好的表达和倾诉方式,并开始想当一名作家。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的语文老师说要办一期黑板报,并提出不能老是抄名人名言写上去,应该有自己的原创作品。我刚好写了一首诗《清江颂》,便自告奋勇地交给老师。老师看后觉得很好,就上了黑板报。这对我是极大的肯定与鼓励,更加坚定了我想当作家的想法。
后来进入中专读书,因为喜欢写点儿东西当上了语文课代表。在大量投稿后,16岁时,我在《三峡希望报》正式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并因此当上了校刊《雏凤》的主编,我还把印出来的杂志寄到全国其他文学社进行交流。到18岁毕业时,我已经发表了20多篇文学作品。因为这点儿积累和成绩,我毕业后去一家内刊杂志当了两年多的期刊编辑。
1999至2002年,是我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期。当时,主要给杂志写稿,什么题材的作品都写。我在众多带“青年”二字的期刊上发表过作品,还在我国台湾省的《大海洋》诗刊上发表过诗歌,在《佛山文艺》发表过多个小说头条,在《打工族》发表了我的第一篇科幻小说《百年居士》。那是一个练笔过程,也是一个摸索创作方向的过程。
除了给期刊写稿外,我还混迹于国内最早的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面发布了非常多的原创作品,成为“榕树下”的签约作家。2001年夏,我去上海参加了“榕树下”第二届笔会。在这一过程中,我慢慢从传统的手写稿转为电脑写作,效率大大提高。
2002年初,在田天老师和郭寒老师的介绍下,我加入了湖北省作家协会。当时我刚刚21岁,一晃我也是20多年的老会员了,我记得我的作协会员证编号是“1212”。
我的第一学历只是中专,但24岁那年,我重新参加高考,进入武汉大学继续读书。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获取新的知识,我始终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创作成长期
2003年,我22岁,开始了第一本探险小说《少年冒险王》的创作。
选定这个方向进行突破和创作前,我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因为经过多年的练笔和摸索,我慢慢意识到,在接下来的创作中,要选定一个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一个大方向进行创作,这样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这时,我发现探险小说,国内极少有人写。那我来写,我就是这个领域的开创者。写的人少,没有参考和借鉴机会,起步阶段会觉得很难,这就需要我迎难而上去攻克各种难关,包括后来真实地去探险行走,收集创作素材。
3年后,《少年冒险王》第一个四卷本在重庆出版社出版,当时反响并不热烈,也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我并不惊讶,反而坚定了继续创作少儿探险小说的决心。因为我深知,一个作家的风格确立、读者培养、行业认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大多数作家来说,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毕竟一炮走红的概率是极低的,大多数成功案例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现在距离我出版第一套《少年冒险王》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此书也前后再版了各种版本50多种,累计印刷量达到了200多万册,当然盗版数量不包含在内。这时,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开始重视我一直呐喊的——孩子们不能缺少阳刚之气和探险精神。大家的意识开始转变,说明我的坚持和选择是对的。
曾经,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对我当年的写作方向选择与真实的探险无法理解,现在他们恍然大悟,原来我有这么长远的规划、目标。所以说,不管是写作,还是人生,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当你看得很远的时候,身边的人一般是无法理解你的。坚持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努力就好。
这些年,我一直呼吁要培养孩子们的阳刚之气、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博物学思想,虽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也渐渐得到了更大的关注。不管怎样,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这种坚持来自对自己的相信,对自己的选择与创作方向的自信。我认为探险小说创作是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选择创作大自然科学探险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童年的成长经历。我出生、成长在大山里,小的时候在大山里玩,熟悉了大自然,了解了大自然,也爱上了大自然,所以后来书写大自然,其实很漫长的一个过程,我是在书写童年。
后来,发现童年的积累和经验不够用了,我开始背着背包,真实地去探险和行走。当然,这仍然离不开童年打下的好底子。因为小时候住在山里,我练就了翻山越岭的本领以及长途跋涉的能力。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从小让我上山砍柴背柴,下地挖红薯收苞谷等,锻造了我健康的体魄以及能够负重行走、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我们在野外探险时,背负的背包一般是20至25kg,要保证没有新的补给的情况下,极限生存达到7至10天。我的个子并不高,但是有极强的负重能力和耐力,这都得益于童年时期干农活儿锻炼了身体,探险离不开好的体能和耐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熟悉的领域,我熟悉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后来去实地探险收集更多的大自然素材,来创作新的探险小说。如果我也闭门造车,读者会发现我的作品与其他人的作品没什么区别。为什么读者喜欢我的作品?因为在我的作品里,可以体验到真实大好河山的美感以及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我想到的是,不仅要倡导孩子们阳刚之气与探险精神的培养,更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实地探险探索,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这个社会最难的就是知行合一,我做得不一定最好,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收集创作素材
我在不断地行走,特别是有计划地探险,希望在年轻的时候走更多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在很多次的探险中,遇到困难和极端气候环境的时候,我也冒出过放弃的念头。
2012年2月底,我在攀登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的途中,遭遇暴風雪,寸步难行,呼吸困难,大脑缺氧,体力不支,冷得走不动,痛不欲生。在那种险境中,我曾想过放弃。在高海拔的雪山,想要放弃很简单,坐在那里,不动就解脱了。几个小时,你就可以变成冰雕,永远立在那里,无数年后的登山者可以前去瞻仰你。但是,我不能放弃,想到家庭和孩子,我放弃容易,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永远是无法摆脱的心灵困境。再者,我还要为更多的孩子写探险小说。那次探险,我们整个探险队都放弃了登顶。但是,我们保住了生命,幸运地活着回来了。我深知,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只要生命还在,就还有机会再来。
2021年9月,攀登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一路大风。到达6000米高度时,大脑供氧不足,头疼头晕,四肢反应不灵敏,我只有提高呼吸频率,大口大口地喘气。同时,山顶的大风刮来,会快速带走身体的热量,有失温的风险,非常绝望。伴随着饥饿导致的低血糖,我想吃东西补充能量活下去,但是手完全僵住了,巧克力的袋子都撕不开。想喝水,可是瓶盖都拧不开。那种无助和绝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
自从攀登了哈巴雪山,我发誓再也不爬雪山。但是过了几年,我再次去登了雪山。所以说,时间是最好的药,总能抚平你的伤口或者让你遗忘曾经发誓的决心。
不过,探险雪山的后遗症非常明显。在超过5000米海拔的雪山上,大脑运转速度大大减慢,行动能力下降,而且记忆力衰退,因为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会急速死亡,就像电脑硬盘的某个扇区突然大面积坏死一样。所以,每次从高原雪山探险回来,我很长一段时间变得健忘,要找什么东西想不起来放在哪里,有时候甚至连银行卡密码都想不起来。多年前,我讲课和发言从来不要讲稿,可以临场发挥。但是近几年我都要提前准备讲稿,在开始前还要看一看。这种记忆力衰退是无法修复、不可逆转的。
在多次的行走后,我爱上了行走。但是,我的行走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用心观察、思考与推理分析,是为了寻找答案,寻找故事背后的故事。
我举个例子。在探险罗布泊的过程中有一次遇险,就是因为我专注收集素材,停留时间太长了,以至于掉队。试想,在那样的沙漠无人区,掉队意味着什么?我要说的是,虽然都是科考探险队,但是每个人的目的不一样。我是为了科考,为了寻找答案,为了写出更真实、更好看的探险小说。我当时为了观察并且拍到更多房梁的照片,太过于投入。1800年前,在罗布泊这片区域曾经兴盛了一个楼兰古国,楼兰古国成为出西域的必经之路。但是,很快在历史中湮灭。
我在楼兰古国的遗址上,发现了很多房梁。1800年过去了,这些房梁仍然没有腐烂,更惊奇的是,房梁中竟然有方方正正的孔。中国古代的家具一般都是榫卯结构,到底是怎样高超的手工艺人能够做出这样方正规整的孔呢?所以,我留恋其间,不停地拍照,忘了时间。
当然,我每次探险和行走前,都要做很多功课,包括体能训练、知识储备、应对预案等。比如我到了天堂湖边,观察微风吹过湖面的波纹,看到云彩掠过我的头顶,品尝清澈湖水的味道,这些独特的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我每次探险途中,傍晚安营扎寨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结合自己的观察推理判断进行分析,把这些过程都记录下来。每次都是如此,因为第一时间的感受是非常重要、非常真实的,而且这些感觉稍纵即逝。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就是很好的创作素材,等探险结束后,我把素材再次整理,然后把这些细节融入探险故事。
我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有些内核是真实的,虚构源于真实的素材。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虚构,故事可以虚构,但是细节是不能虚构,应该是还原真实,只有真实的细节,最能打动人。
文学即人学,人学即人生,道理是相通的。我走了那么多神奇的地方,多次去过无人区,我深深感受到,人类太过于渺小,在大自然中脆弱得不堪一击,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让我惊叹。我敬畏大自然,就如同我敬畏写作。
回首和展望
写了20多年,其实平均到每年,作品数量并不多,只是我一直在坚持而已。在30岁以前,我平均每天只休息五个小时左右,经常熬夜创作和阅读。近十年来,我努力调整创作时间,尽量不熬夜,克制自己在夜里12点以前睡觉,但每天坚持6点多起床跑步和运动,中午午休,并且戒烟10多年了。
我每年有自己的创作计划,给自己定有任务和目标,并且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每年年初有年计划表,每个月初有月计划表。平时想到的好点子、好构思,都会记录在记事本上。有些时候,一个构思成熟的小说,我会先写一个短篇,用来保存记忆,梳理架构,然后在计划好的时间里,再把这个短篇小说扩充成中长篇小说。
我现在的生活方式极为简单,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创作,每天晚上接孩子下晚自习,少部分时间外出探险收集创作素材。尽量不参与朋友聚会和社会活动,因为每次出去回来后,要花很长时间来调整心态和状态,才能再次进入连续的创作中。
我一直提醒自己,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责任和使命,错过就错过了,不要再去纠结和懊悔,否则你会错过接下来更多的风景。所以,我从来不去追求那些与我擦肩而过的身外之物。
接下来会写多少作品,目前来看真是未知数,有可能突然就不想写了,或者是写不出来了。所以,我趁现在还有创作的感觉和动力,努力多写一些,等到哪一天真写不出来了,我也会坦然面对,去做那个年龄该做的事情。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已经陆续出版了《少年冒险王》系列、《虎克大冒险》系列、《少年探险家》系列、《宇宙冒险王》系列、《我的探险笔记》、《野人寨》、《地球上的外星人》、《重返地球》等100多部作品。这些作品也给我带来了诸多的荣誉和收获,前后获得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少儿科幻星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首届土家族文学奖、“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北文学奖等;作品还入选“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我还入选了第八届当当影响力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第十三、十四届签约作家。
其实更大的收获,是多年的行走后,我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眼界更加宽广。所以接下来的计划中,除了继续创作探险小说和科幻小说以外,更多的是探险和行走的计划,我想去更多神奇的地方看看。相信去这些地方,我又可以找到新的灵感和素材。
我一直坚信,有探险精神,人生才有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十七)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探险协会理事,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员,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是全国著名网络助学组织“英子姐姐”团队成员,第八次全国青创会代表,湖北省首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30期高研班学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作品有《少年冒险王》《我的探险笔记》《宇宙冒险王》《虎克大冒险》《重返地球》《野人寨》等百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