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晟 杜占亮 通讯作者(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
消化道穿孔是指消化道壁上出现的孔或裂缝,导致消化道内容物泄露到腹腔或周围组织,并可能引起感染和炎症。多为胃肠道穿孔,也可见于脾、胰等部位。消化道穿孔早期由于腹腔内炎症反应重,腹膜水肿明显,导致CT 表现不清。随着病情的进展,腹膜炎逐渐吸收,腹腔内压力逐渐降低,表现为腹腔积液明显增多、肠内容物充盈受限。在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中,CT 已经成为更受青睐的检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X 线检查,它提供了更详细和立体的图像。但由于其检出率和准确性不总是很高,临床上主要用于穿孔的诊断、术前病情评估和治疗后的随访。
引起消化道穿孔的原因有很多,如胃溃疡、急性胃肠炎、炎症或肿瘤引起的穿孔等。患者多因突发上腹或中上腹疼痛而就诊,以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消化道穿孔占穿孔总数的70%。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临床上常常难以及时发现和诊断,所以应重视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突发上腹部或中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和腹胀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因腹痛症状较轻而不注意,往往等到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腹部CT 检查方法包括平扫CT、延迟增强扫描和多平面重建(MPR)。平扫CT 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显示腹腔脏器的形态和大小以及腹膜后间隙情况。延迟增强扫描主要用于观察穿孔部位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并能为后续CT 血管成像(CTA)、CTV 成像和三维重建提供解剖信息。多平面重建(MPR)是将多个不同方位的图像拼接在一起,从而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MPR 扫描时,由于图像是由多个层面拼接而成,故图像更具有立体感和丰富度,有利于发现更细微的病变。由于MPR 扫描时多层面图像会叠加在一起,因此需要使用一定剂量的造影剂,以提高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
在CT 扫描中,消化道穿孔的特点体现为局部有游离气体,特别是在不应有气体的区域,如腹腔中。还可能表现为肠壁增厚、局部腹膜炎或腹腔积液。
游离气体的存在通常表示消化道内容物已经渗入腹腔。虽然少量的气体可能由于技术原因或其它非病理性原因出现,但大量的或局部集中的气体通常意味着穿孔。
腹膜炎是由于消化道内容物的渗漏引发的。肠壁可能会增厚,并伴有局部腹腔脂肪的渗透。这是对穿孔或其他导致炎症原因的反应。
腹腔积液是另一个可能的征象,尤其是在不伴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穿孔通常导致腹腔内液体积聚,这可能是由于消化道内容物或炎症反应所致。
进行穿孔诊断时,必须仔细评估邻近的脏器和结构,以确定任何可能的并发症或相关伤害。
在对CT 结果进行解读时,应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结果和其他诊断工具结合起来。此外,考虑到CT 的局限性,如果CT 结果是阴性但临床症状高度提示穿孔,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手段或持续的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