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攀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重庆, 400030)
任何具有解剖完整性破坏和功能丧失的组织损伤都可被描述为创伤,包括皮肤、黏膜和器官组织损伤等。创伤性皮肤伤口是由于事故或暴力行为,导致皮肤软组织的断裂或损伤。伤口感染是创伤后最常出现、影响最大的问题,不但会引起脓毒血症、截肢等不良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1]。慢性伤口久治不愈,不仅会增加患者机体疼痛,还会影响其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心理负担[2]。本科于2022年10月13日收治1例左足背碾压后继发伤口破溃感染、拒绝手术植皮的患者,结合患者特点,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由伤口专科护士主导,基于TIME原则和湿性愈合理论,使用新型敷料,促使伤口快速愈合、减轻患者疼痛;由心理专科护士主导进行心理痛苦筛查,运用焦点解决干预模式,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促进积极转变。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36 岁,因骑电动车摔倒后,左足背受压致足背淤血、红肿、疼痛。外院足部X线检查示足部无骨折,给予支具外固定。伤后第5 天受压处皮肤出现水泡、肿胀。第9 天水泡破裂后迅速形成黑痂。外院诊断为张力性水泡伴组织液增多,给予碘伏消毒,纱布覆盖,抬高患肢消肿。第16 天左足背出现发红、肿胀、疼痛加重伴结痂处出血,于院外行清创术,后无明显好转,患者拒绝手术植皮,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2022年10月13日至本科就诊,经伤口专科护理小组评估伤口,基于TIME 原则和湿性愈合理论,对患者伤口进行了分阶段、连续4 次的清创换药处理,恢复良好。院外随访至2022年11月13日,患者左足背伤口已全部愈合。
2.1.1 伤口的评估
伤口的首次评估采用伤口三角评估法。左足背,伤口大小2.3 cm×2.2 cm×0.5 cm;伤口组织类型:黄色组织<25%,红色组织>75%;潜行:0~12 点0.5 cm;伤口气味:0 分;伤口边缘:内卷;渗出液:中量黄色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
2.1.2 分阶段、动态调整实施伤口护理策略
总体原则:TIME 原则,清除坏死组织,控制炎症抗感染,保持创面湿润,保护伤口边缘生长[3-4]。湿性愈合:根据伤口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敷料,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并根据病情调整。研究[5]显示,运用湿性理论可改善患者创面的舒适度,减轻疼痛和瘙痒感,降低创面感染率,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2.1.2.1 首次处理: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给予保守性锐器清创,处理伤口边缘内卷处,内层敷料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银离子敷料。银离子敷料具有管理大量渗出物、维持湿性伤口环境,利于自溶清创、减少慢性感染伤口细菌负荷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广谱抗菌特性[6-7]。外层敷料:纱布+绷带固定。根据渗液情况决定换药次数,一般2次/周。
2.1.2.2 第2 次局部评估及处理:第4 天再次评估伤口,大小2.2 cm×1.8 cm×0.3 cm;伤口组织类型:100%红色组织;潜行:0~12 点 0.3 cm;伤口气味:0 分;伤口边缘:内卷、干燥;渗出液:少量血性分泌物;伤口周围皮肤正常。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内层敷料选用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纱型敷料,该产品含有0.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优点是吸水不锁水可以持续快速地吸收渗液,保持创面的相对干燥,具有独特的编制方法,防止粘连肉芽组织,减轻换药的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预防伤口感染,辅料外层绷带固定。根据渗液情况决定换药次数,一般2次/周。
2.1.2.3 第3 次局部评估及处理:第8 天再次评估伤口,大小2.0 cm×1.7 cm×0.2 cm;伤口组织类型:100%红色组织;潜行,无;伤口气味,0 分;伤口边缘,正常;渗出液,少量血性分泌物;伤口周围皮肤正常。伤口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内层敷料选用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纱型敷料,外层绷带固定。
2.1.2.4 第4 次局部评估及处理:第12 天再次评估伤口,大小1.8 cm×1.5 cm×0.1 cm;伤口组织类型:100%红色组织;伤口气味:0 分;伤口边缘:正常;渗出液:少量血性分泌物;伤口周围皮肤正常。伤口处理方法同第3次。经过4次换药,伤口大小明显缩小,基底由首次的黄色组织<25%、红色组织>75%转变为100%红色组织;0~12 点0.5 cm 的潜行到潜行消失;渗液量由中量黄色脓性分泌物到少量血性分泌物,伤口周围皮肤干燥,周围皮肤正常,肉芽组织生长。随访至出院后1个月,患者左足背伤口已愈合。
患者出现碾压伤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发生软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皮肤坏死,换药时间长,疼痛剧烈,担心疾病预后,导致严重的心理负担,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少言,对相关疼痛用药、患肢的功能锻炼和伤口的预后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由心理专科小组护士、主管医师及伤口专科护士共同进行支持性干预,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筛查,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
2.2.1 动态心理评估
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由NCCN 推荐,作为患者心理痛苦管理的筛查工具[8]。DT 由两部分组成:标有0~10 刻度数字的模拟温度计,0 分表示毫不痛苦,10 分表示极度痛苦,DT≥4 分表示存在心理痛苦;39 项问题列表,是造成患者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如实际问题、家庭问题、情绪问题、躯体方面问题及精神宗教信仰问题。患者入科及首次换药处理时,DT评分均为4分,存在明显的心理痛苦。
2.2.2 个体化的心理支持
2007年骆宏等[9]首次将焦点解决护理(SFN)用于国内,不同于传统问题取向模式,其强调积极正向的焦点问题解决思维模式,促进了护患关系行为模式从主动-被动型到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的转变。SFN 包含5 个步骤:描述问题、建构具体可行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评价进步,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滕立英等[10]将SFN 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康复护理,有效减轻了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术后膝关节康复锻炼。SFN具体干预步骤如下。
2.2.2.1 建立信任,描述问题:入院后向患者介绍康复过程和伤口换药中可能出现的疼痛等问题,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与患者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换药相关疼痛是伤口换药患者常见的症状,而且换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同时有报道显示疼痛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过程[11]。患者保守性锐器清创之前,可口服或注射止痛药,换药过程动作轻柔、移除敷料时注意力度,操作时可与患者沟通交流,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
2.2.2.2 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按照患者勾选的DT问题列表中具体的心理痛苦因素,对每个小问题制定可行的短期目标。了解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与患者一起设定个体的康复目标与疼痛管理方案。
2.2.2.3 探索例外:帮助患者解决目前困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计划,一起寻找以往康复的经验,找到最佳方法。指导抬高患肢,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患足行走、负重。
2.2.2.4 给予反馈:每次换药时对患者心理痛苦、疼痛及前一日功能锻炼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给予赞赏和反馈,探讨改进方法,争取达到最佳状态。
2.2.2.5 评价进步:指导患者总结自己的变化,评价患者的进步,鼓励自我表露,引导及协助患者制订出院的康复计划。
本例患者左足背碾压伤后,软组织损伤继发感染。足背部因皮肤紧贴肌腱及骨质软组织较为薄弱[12],血供容易受阻,血液循环不畅,导致伤口愈合较慢。患者入科后,组织多学科团队评估和制定护理方案,根据伤口的特点,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新型敷料来强化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并重视对其负性心理的干预,既能有效提高其创面愈合效果,吸收渗液、控制创面周围感染问题,又能降低患者换药频率,减轻疼痛感,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和上皮爬行,同时也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治疗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快速康复。
患者知情同意:所有个体参与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