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嵌入下新闻传播的发展路径

2023-11-13 21:52:26高琴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主持人人工智能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闻业态的重构和版图的重组。在新闻的生产系统、分发平台、用户平台以及新闻终端这几个关键维度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人工智能深度参与了新闻的发现、信息采集、编辑加工、新闻传播的全链条全环。AI主持人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人们对新闻报道的常规认知。本文以AI主持人为中心,通过分析AI主持人的应用与发展路径,并对新闻传播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加以反思。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闻传播 AI主持人

自2017年起,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了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随后一直是每年“两会”的热议话题。“人工智能+”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深刻地渗透进各个行业。媒体行业素来对于新兴技术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的主流媒体才能在智能时代依然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故此,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深耕AI主持人的应用与发展,以更有效的新闻传播助推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的传播,为今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新闻传播中的人工智能

(一)智能新闻的内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新闻的概念日益清晰。它是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自动筛选、编辑和生成新闻稿件,最终推送到用户的设备上,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新闻报道。在实现新闻信息智能化、多元化的同时,智能新闻还可以提高媒体的效率和生产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二)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它正逐渐改变着新闻报道的传统模式和流程。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新闻机构更加高效地进行信息挖掘和整合,从而更快地获取新闻资讯[1]。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新闻内容的自动分类和个性化推荐,让用户获得更符合自己需求的新闻资讯。再者,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新闻内容的自动生成和发布,从而让新闻报道更加及时。

但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也愈加明显。比如,人工智能可能会出现算法的偏颇、难以识别信息真伪等问题,从而影响新闻报道的可信性和公正性[2]。因此,新闻媒体需要更加重视技术的监管和编辑审核,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真正服务于社会。

(三)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随着语音合成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形式之一便是AI主持人。AI主持人是由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语音合成和人脸识别,以模拟真实主持人的语音和表情,从而让新闻播报更加生动、个性化。在实际应用中,AI主持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媒体的直播、播报、短视频制作等领域。例如,“天眼新闻”客户端《天眼问政》栏目就推出了贵州省首个AI合成新闻主持人“帮帮哥”,主持《天眼问政》中的部分新闻报道,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督促职能部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排忧解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

(一)媒介环境复杂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多样化,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难以满足需求,受众需要更加及时、精准、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媒介环境的复杂化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3]。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媒体从大量信息中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使媒体能够更快地掌握社会热点话题和事件,并开展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帮助媒体更加准确地把握信息的真伪和价值,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新闻生产、传播智能化

传统的新闻生产过程主要依赖人工编辑和记者,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新闻生产、传播可以实现智能化,从而更加高效和精准。

AI技术可以协助新闻工作者进行大量信息的搜索、筛选和分类,为新闻生产提供更加精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新闻从业者可以将更多的数据整理与分析类工作交由AI完成,将自身精力放在内容价值挖掘上[4]。而在传播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的底层逻辑算法能构建可视化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扩大媒体影响力。

三、AI主持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运用与发展

(一)关注民生,引领AI走入基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領域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其中AI主持人成了媒体新的热门话题。

AI主持人具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分类。在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对民生热点进行分析,制作相关专题报道。AI主持人可以根据需求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迅速找到群众关注的问题和现象并加以解读、报道[5]。

以《天眼问政》栏目的AI主持人“帮帮哥”为例,其在《帮帮哥来了丨意识淡薄,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报道中,“帮帮哥”跟随镜头走进现场,针对“群租房”的安全隐患问题向观众进行了详尽报道,并站在租房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我们了解到,群租房的租客们,多为在贵阳务工、就业的年轻人。勤俭奋斗固然好,可为了多省几个钱住在这里,无视安全隐患,不听宣传引导,就是对自己不负责,对生命不负责。”在这次报道中,AI主持人“帮帮哥”与受众交互的语言风格,感性交流成为主体,富有情感因素的交互让受众在更加放松的环境下接收信息。

(二)整合资源,深化智能技术应用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可以深化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实现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的融合,为新闻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首先,需要整合先进的智能技术资源。通过整合多种算法,提高AI主持人的表现效果和自然度,同时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快速处理提高AI主持人的实时响应能力。

其次,发挥优质的数据资源。AI主持人的表现效果和自然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使用的数据集。因此,整合更加全面、真实、多样化的数据,可以提高AI主持人的表现效果和自然度,同时提高其应对各种复杂场景的能力。

此外,尝试与百度、华为等国内AI领域权威机构合作,争取得到最新的AI智能技术支持。例如,百度百家号联合AIGC联盟成员“天眼新闻”客户端,利用AI技术赋能媒体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村超“AI报道团”,聚焦最近爆火出圈的“村超”决赛现场进行报道。报道过程中,记者只需将提前准备好的素材文字输入智能终端,并导入已经拍摄好的图片、视频,“AI报道团”就会立刻生成一个能够直接用于新闻报道的短视频。这种能够独立完成采编、视频制作、新闻报道的“一个人即一个团队”的生产模式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赋能传统媒体、融媒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更高效率的新路径。

(三)人智联动,强化新闻传播效果

AI主持人的产生就是为了提升新闻传播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真人主播的情感内在,尊重新闻传播工作规律,使AI主持人和真人主播的优势相辅相成。在未来发展当中,“真人+AI”的报道方式或将成为主流。通过人智联动,真人主持人和AI主持人可以在新闻报道中展现出不同的特点。真人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语言表达能力、视觉形象等,可以使新闻传播更加生动、形象、感性化;AI主持人则可以通过准确无误的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使新闻传播更加准确、理性、科学化。

最关键的是,真人主持所具备的人文关怀属性是AI主持人所不具备的,能够在主持过程中基于报道内容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把握不同节目的策划初心和想要表现的真情实感,进而掌控全场报道节奏,使真人与AI的配合相得益彰。

四、新闻传播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反思

(一)AI主持人目前存在的问题

AI主持人归根结底是为人类服务的“机器软件”,它只能分担真人主播的部分工作,但不可能完全替代真人主播。

首先,AI主持人只能仿制真人主播的有形数据,如声音、图像等,并不能复制真人主持的无形感知,致使其在播报过程中,表情、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没有感情变化。无论新闻内容是喜庆佳节还是交通事故,AI主持人现阶段都还无法区分其中的差异,不能在播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效传递,在情感上也无法与受众产生共鸣。

其次,AI主持人不能自主创造和自主更新思想意识、情感诉求。因此,AI主持人无法在主持过程中实现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不具备解决现场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二)始终保证人的主体地位

时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主流价值的引领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但在处理复杂的价值观问题时,仍然存在局限性,这可能导致主流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失真和偏颇,从而影响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新闻写作包含的六个要素:谁(Who)、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什么事(What)、为何(Why)、過程什么样(How)中,计算机容易回答前面4个问题,即Who、When、Where、What,却难以回答“为什么(Why)以及询问过程(How)”的问题。

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保证人的主体地位,使得人工智能成为人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人的角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应深度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应当注意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范围。尽管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应用广泛,但是其应用范围应当明确。例如,人工智能可以进行新闻的摘要和分类,但是新闻的评价和价值判断等需要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人类思考和分析。

另一方面,媒体应该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前提下进行。媒体应深度思考如何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良性应用,同时避免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这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范围和规范,同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三)拒绝人工智能算法绑架

“智媒化”新闻传播有一个缺点,就是算法缺乏价值判断力。其传播模式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推测出用户的喜好,并进行精准的信息推荐。在此种工作模式下,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逻辑会逐渐具备“拟主体性”,即让人工智能来模拟人的思维模式和意识,但由于其本身缺乏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只为了服务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不能主动地判断新闻的性质,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局限性。

具体而言,人工智能会根据日常浏览、生活习惯甚至是个人爱好、从事职业等来构建用户画像模型用以推送新闻资讯。初期,用户能够感受到智能算法推送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但久而久之,算法逻辑会逐步加强用户的“行为印象”,用户无法在日常浏览中获得其他领域的新闻信息,被困在“信息茧房”当中,导致用户判断力弱化、思维局限。

对此,相关媒体应尽量加强对智能算法的训练和数据投喂,避免算法有过高的权限;或是增加新的算法逻辑,避免出现“信息茧房”现象,让用户在获取兴趣信息的同时拓宽信息面。

(四)警惕人工智能新闻伦理失范

人工智能是一种算法程序,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其生产出来的新闻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不真实的成分。机器不能分析数据库中海量新闻数据的真伪情况,虽然可以自主学习和生成新闻,但由于缺乏人类的道德和伦理底线,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首先,人工智能新闻缺乏道德约束可能导致信息错误和不客观。人工智能在生成新闻时,只是根据一些算法和数据模型进行推断和判断,缺乏人类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在某些情况下,人工智能可能会错误地判断和推测,甚至散布虚假信息。这就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生成新闻的监督和管理。

其次,人工智能新闻有侵犯个人隐私和个人权利的隐患。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用户的搜索历史、社交媒体等信息生成相关新闻,但如果这些信息泄露或被滥用,就会对用户的隐私和个人权利造成侵犯。因此,在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新闻时,需要重视用户隐私和个人权利保护,加强数据安全监管。

第三,人工智能新闻缺乏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新闻传播需要具备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而人工智能生成的新闻往往缺乏这种人情味。在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新闻时,需要加强对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的引导和培养,避免出现过于冷漠和机械的新闻内容。

结语

AI主持人作为“AI+传媒”媒体融合趋势下的典型代表,正深刻影响着当前的传媒业态:一方面,AI主持人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主体之一,打破了真人主播、记者的唯一主体格局;另一方面,AI主持人正逐渐从新闻传播一线转到媒体转型过程中的各个细分岗位,如形象代言人、带货主持人等。在此背景下,新闻媒体需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深入了解AI主持人的传播逻辑,以创新的思维转变新闻传播理念,借AI之力将新闻传播向全方位转化,展现自身传播优势。

参考文献:

[1]宋奇宸.新闻传播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23(5):109-112.

[2]冯长林.新闻传播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J].电视技术,2022(6):161-164.

[3]丁小凤.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2(4):59-61.

[4]余文,吴飞.从AI合成主播看新闻传播的融合创新发展[J].传媒,2022(4):31-33.

[5]张建国.浅谈智媒时代AI与播音主持融合创新[J].中国有线电视,2021(10):1069-1071.

作者信息:高琴,贵州日报报刊社编辑。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主持人人工智能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