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画鼻烟壶演变与佳作鉴赏

2023-11-13 07:57赵宏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6期
关键词:内画鼻烟壶画作

赵宏彬

(临沂市博物馆,山东 临沂 276000)

鼻烟壶起源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在清朝时期才传入中国,一时间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逐渐受到民众追捧。作为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员,鼻烟壶虽然只在我国存在了三百余年,但是其精巧的制作工艺、厚重的文化价值,早已被赋予超越实用性本身的价值,成了“集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珍品”。尤其内画鼻烟壶,其所拥有的美术、书法、制作工艺,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凝结。内画鼻烟壶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其承载的时光、文化、艺术依然被当下的艺术爱好者和研究人员珍视。

1 内画鼻烟壶来源

鼻烟壶最初作为鼻烟的容器而出现,印第安人把烟草和一些提神的香料磨成细粉放入鼻烟壶中,可在疲劳时便捷取用。也因为考虑携带方便,鼻烟壶体积大都十分小巧。这种无需点火即可嗅吸的方式使鼻烟壶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印第安人生活的必备物品。航海时代的来临,欧洲的探索者把鼻烟带入了欧洲,掀起了欧洲的鼻烟风潮。明朝末期,鼻烟逐渐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清朝海禁的开放,使鼻烟大规模传入我国。鼻烟开始在皇族、贵族、大臣之间流行,权贵的追捧也使其成为平民百姓追求的生活方式。

《韩非子·喻老》中写道:“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鼻烟的全国风靡带动了鼻烟壶的流行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鼻烟,鼻烟壶的样式也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变为一种可在手中把玩的工艺品。清朝时,皇室甚至在宫内专设了负责制造鼻烟壶的场所。清朝时期国库充裕,鼻烟壶的制作变得更为考究,不仅在用料方面档次提升,玛瑙、玉石、琥珀都可取用,工艺上也专门选择了手艺精湛的匠人来参与制作。小巧的鼻烟壶不仅瓶身光滑莹润,装饰用的图案也有着丰富的题材和内容,如花鸟鱼虫、诗词画作、风流人物,方寸之间,兼容并包。珍贵的原料加上匠人鬼斧神工的技艺,最终的成品鼻烟壶个个巧夺天工,完美精巧,艺术美感大大提升。

发展到清朝末期,鼻烟壶的制作发展出了内画这种变革性的技法。手工艺者把鼻烟壶内部细心打磨,使其变成乳白色,具有磨砂质感,再用特制笔伸入壶内进行图样的绘制。这种内画鼻烟壶对手工艺者的要求更高,也让鼻烟壶的制作更加精致、更具美感。名家画作大多绘制在纸张上,鼻烟壶却创造性地让艺术创作跃入人们手中,近距离感受文化的瑰丽和手工艺的精巧。

2 内画鼻烟壶演变

内画鼻烟壶自清乾隆年间初步出现,在嘉庆年间趋于成熟,并在光绪时期迈向高峰。不同时期的内画鼻烟壶艺术风格有着较大区别,总体来说其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期的内画鼻烟壶创作运用全景式绘图,通过创作山水画作实现了“天、地、人”相融合的和谐图景。中期的内画鼻烟壶创作已经融合了宋元明山水画作中的精华技艺,以工笔技法来传递美好寓意或是经典故事。同时这一时期,肖像画也开始在内画鼻烟壶中出现。到现代,内画鼻烟壶形制以仿古、纪念为主,融入各地区风格后,其作画方式也更加多样,油画内画鼻烟壶、釉彩绘画鼻烟壶都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为内画鼻烟壶的传承鉴赏注入新的活力,使人眼前一亮。

2.1 早期的内画鼻烟壶

内画鼻烟壶早期风格的代表人物是甘煊文,他也是内画鼻烟壶公认的创始人。这一时期的名家还有增田之和蒋之霖,两人风格与甘煊文相仿,但略显逊色。早期内画鼻烟壶壶身大多选用水晶雕琢,较为厚重,题材多是山水,偶尔有动物;色彩也多是墨色为主、绿色为辅,以淡色简单衬托,较为单调。甘煊文的山水画内画鼻烟壶中,常常能见到深墨色,再用浅绿色作为映衬,或者用浅淡的红色、绿色来做花鸟点缀。此时的内画鼻烟壶多书画并茂,一面是传统画作,另一面则是行书或者草书的题诗。

2.2 中期的内画鼻烟壶

中期内画鼻烟壶风格的代表是“清四家”。从1882年周乐元绘制了北京第一个内画鼻烟壶起,内画鼻烟壶在未来的十几年中进入了广为传播的时期,这一时期名家涌现,尤其是周乐元、叶仲三、马少宣、丁二仲四人被称为“清四家”。

其中,周乐元是内画壶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周乐元早期是宫灯画师,有着优秀的文学绘画水平,也为其后续成为内画鼻烟壶代表人物奠定了基础。周乐元的内画鼻烟壶创作取材广泛,形神兼备,山水、花鸟、人物、书法都包含其中,画作中出现的蜻蜓、蜜蜂、蟋蟀均栩栩如生,生意盎然。而在这些选题中,周乐元最擅长的还是山水画作。宋元明清山水画作的不断发展,为山水画作留下了许多宝贵技法,宋代初期山水画已然形成了完整的作画方法。在元代,山水画开始从宏大的画面转为追求意境,从中品味野趣和自然壮美。明代画作追寻气象,不仅要求构图宏大、笔法严谨,更要有高远的意境。周乐元博采众家之长,又融入自身审美追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皴染做山水,以写意做山水,红绿蓝黄的色彩浓淡之间显出鲜活生动的氛围。

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叶仲三。叶仲三出生于北京,青年时期开始从事内画鼻烟壶创作,经历了早期对周乐元的模仿之后,在摸索中逐步形成了个人独特风格。叶仲三的内画鼻烟壶也大多选择山水题材,其技法以宋代为主,颇有先人遗风。同时,叶仲三的画作题材也有着大量民间故事和历史人物的画作取材,如《三顾茅庐》《竹林七贤士》等,其人物画也颇有心得,《百子图》《童戏图》多受世人喜爱。除此之外,叶仲三笔下的动物也大多笔触细腻、清朗俊逸,鲜艳明快的用色使其好评如潮。

“清四家”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马少宣,不同于周元乐、叶仲三的山水画作,马少宣在画作之外,同样擅长书法。这位被誉为“最成功的烟壶画家之一”“内画界毕加索”,一生中产出颇丰。其在创作中总是别出心裁,为每个作品赋予正向的寓意,如会把彩蝶扑花称为“欢天喜地”,把盆栽和石头称为“富贵花开”,把荷塘中的荷花称为“莲科及第”等,让原本平常的壶内画作有了吉祥的意头,也让使用者爱不释手。而在书法方面,马少宣以欧体楷书见长,下笔遒劲、严正工整,在鼻烟壶内的方寸之间挥毫泼墨,不见掣肘。由于其书法的精进,后人模仿也无从下手,所以至今留存赝品甚少。马少宣同样擅长人物肖像绘制,其人物绘制大胆学习了西方的素描方式,对用色的明暗处理更为注重,使成品更加真实。马少宣也很喜欢将京剧中的人物作为笔下素材,《定军山》里的黄忠、《四郎探母》里的杨延昭都成了马少宣笔下的经典人物。其独有的细腻笔触和对神韵风采的捕捉都被后人大为称颂。

“清四家”中还有独树一帜的丁二仲,丁二仲的特色在于内画壶的构图。其后人叙述丁二仲出身浙江,科举落榜后在北京以绘画、雕刻为生。其主业是雕刻金玉,对于书法也有所研究。最初绘制鼻烟壶只作为爱好,用于馈赠用途,因此其作品存世数量不多,但其题材以山水花鸟为主,且重复较少。因为从事金玉雕刻,其作品大多厚重,喜施以金地,但笔下的动物又十分灵巧生动,使其风格自成一体。

2.3 现代的内画鼻烟壶

与中期内画鼻烟壶的“清四家”相似,当代的内画鼻烟壶分为了“四大流派”。清朝灭亡后,烽烟四起,鼻烟壶的技艺也被搁置。等到动荡结束,叶仲三的弟子叶晓峯与叶奉祺经过漫长的努力,把鼻烟壶内画技艺传承下来。此后新一代内画艺术家逐渐成长,融合了现代特色的鼻烟壶艺术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先是京派内画鼻烟壶,起源于清末的京派内画鼻烟壶传承久远,内涵丰富。换而言之,“四大名家”时期的内画鼻烟壶发展到当代成了北京的内画鼻烟壶派别,简称京派。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既是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又有先进的玻璃制造工艺,为内画鼻烟壶的发展传承提供了条件。同时北京地区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文化艺术氛围也带动了内画鼻烟壶的进一步发展,是其能成为内画鼻烟壶发源地的必备条件。所以,京派内画鼻烟壶的历史性毋庸置疑,且可以认为当代的四大派别也都起源于京派。作为千年古都,北京的文化性、历史性吸引着无数能人异士的聚集,其政治、经济的发展伴随的是市场潜力的不断提升,也为鼻烟壶内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家在提升其艺术水平的同时,也开拓了自身视野,形成了北京地区独有的艺术风格,书画并重、内涵丰富,整体风格也有着鲜明的特色,苍劲质朴、庄重平实。

再说鲁派内画鼻烟壶。鲁派内画鼻烟壶的特点是淳朴美观,饱满宏大。山东博山的玻璃制造业为鲁派内画壶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清朝初期,博山就负责北京的玻璃和水晶供应,过程中虽然生产了许多精美的内画鼻烟壶,但许久之后才有了自己地区的特色内画鼻烟壶艺术。当前较为统一的说法是山东的毕九荣改良了北京的内画鼻烟壶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鲁派内画鼻烟壶独有的制作方式:用彩釉作为颜料,在鼻烟壶内壁绘制图画,然后经过烧制成为瓷釉画。这种内画鼻烟壶的制作优势是色彩鲜艳,不易脱色,即便经过长期使用和水的冲洗也不会让内壁画作受损。而在绘画风格方面,鲁派内画鼻烟壶也融入了齐鲁地区豪迈粗犷的地域风情和黄河之畔的宏大质朴,这些都是鲁派区别于其他派别的特点。

此外,不同于其他派别的内画鼻烟壶,鲁派内画鼻烟壶的题材选择也与当地文化背景联系紧密,民俗习惯、英雄人物等都在取材的范围中,如一百零八将、百骏图、百兽图等,都是当地内画壶的常见图样。这些作品大多淳朴豪迈,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提及其代表人物,清末有毕九荣,当代有李克昌先生等大师云集。

再提冀派内画鼻烟壶。冀派内画鼻烟壶的特点是气韵丰富、形象生动。各个派别各有千秋的当下,冀派以其广泛的影响占有一席之地。冀派内画鼻烟壶的题材多以人物肖像见长,婴戏图、百子图是其重要代表之一。此外,冀派鼻烟壶擅长学习前人名作,画风上典雅出众,技法上精皴细染,同时在鼻烟壶的绘制中融入了油画的绘画手法,博采众长自成一体。“内画系列肖像烟壶”“内化金属杆勾毛笔”,都是冀派风格的典型代表。冀派创新地把油彩应用于内画鼻烟壶中,又融入了国画、书法的相关技法,最终实现了形制精巧、气韵丰富、意境深远的冀派风格。

最后是粤派内画鼻烟壶。粤派内画鼻烟壶以岭南风格为主,虽然从诞生时间追溯粤派内画鼻烟壶出现时间较晚,但是其成就依然十分突出。作为当代四大派别之一,粤派的成立要追溯到1972年的广东汕头,内画鼻烟壶大师吴松岭在此开宗立派,粤派内画壶自此诞生。粤派内画别称“汕头内画”,出自原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这一时期内画鼻烟壶作品大多依照品类统一署款,不会出现作者真实姓名,人物画署名“戈郎”,动物画署名“铁夫”,山水画作则署名“虹升”“桃江画苑”等。这些特有的时代印记,也成为后来粤派的主要特色之一。

选材来看,粤派作品的选材范围同样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包含其中且各有所精。区别于其他派别的地方在于,粤派内画鼻烟壶多为圆形,与当地特色有关,在绘制技法上,也主要参考岭南国画,采用广彩瓷器中的描金、珐琅彩作为装饰,在借鉴了部分京派的重彩技法后,最终形成了绚烂的粤派风格。

3 内画鼻烟壶佳作鉴赏

内画鼻烟壶的发展见证了清代末至民国的繁荣和动荡,这期间内画鼻烟壶也从宫廷走向民间,从实用走向艺术,过程中名家涌现,各领风骚,尤其晚清时期涌现出许多颇负盛名的内画鼻烟壶大师,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乌长安同为京派内画鼻烟壶大家,民间常有“登堂入室马少宣,雅俗共赏叶仲三,阳春白雪周乐元,文武全才乌长安”的说法。要讨论内画鼻烟壶的鉴赏,还需要从这些大师的作品中领略一二。

先说周乐元,作为原本的宫灯匠人,周乐元在书法、绘画方面都颇有造诣,其笔下的内画鼻烟壶题材也十分丰富。周乐元十分擅长山水画,常常借物抒情,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抒发情怀,表现出独特的文化修养或是人生态度。《秋江送别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是周乐元内画鼻烟壶的典型代表之一,此壶壶身呈扁圆形,高6.8厘米,选用了较为常见的水晶材质。壶身一面绘制秋江送别图,图中可见远处山峦层叠掩映,气势恢宏,青山苍翠,一泓江水与近处相连,把人们的视线引入近处的山石,浓淡相宜之间,江面上的一叶孤舟渐行渐远,北雁南飞,苍翠的树木枝条随风摇曳,红艳的枫叶掩映其中,江岸上的男子独立岸边,目送着小舟远去久久不能离去,友人分别的忧伤、秋日江景的萧瑟、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跃然在方寸之间。此壶画作构图恢宏大气,色彩运用鲜活生动,使人见之难忘。落款题字“乙未冬月,周乐元作”可知此壶制作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壶的另一面绘制《芦花寒燕图》,这幅图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情景,近侧是稀疏的林木和浅滩,枯枝败叶散落,湖畔丛生的蒲草随着秋风飘摇。湖水对面沙滩平旷,岸势弯曲,远处山脉笼罩在一片雾雨当中,隐约可见山势起起伏伏。岸边芦苇丛中一叶渔舟荡漾,船上人淡然在船头静坐,似是在眺望水面上向远处飞去的几只寒雁,一派闲适悠然。全壶画作笔法清逸,意境悠远,整体淡然高雅的风格之中不乏亮色,使人眼前一亮。舟中人的红衣与赤红的枫叶相映衬,使画面有和谐中清丽之感,描绘山水情趣的同时,也抒发了文人墨客渴望纵情山水、不受羁绊的情怀。

内画鼻烟壶鉴赏中另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是马少宣。作为京派内画壶的代表性人物,马少宣的作品多集中在清末至民国早期,其作品同样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无不涉及,不过相比于其他内画鼻烟壶大师,马少宣更为擅长书法,其书法效仿欧阳询的楷书,笔画之间颇有古意,也因其常以作品商用往来,蜚声中外,被称为“鼻烟壶内画界的毕加索”。玻璃内画谭鑫培像鼻烟壶是马少宣的代表作之一。此壶形制为椭方形,高6.25厘米,玻璃材质,壶盖选用翡翠制作,保存完整。壶身一面是京剧名家谭鑫培所扮演的秦琼的全身肖像,此肖像以彩墨绘制,加之褐色点缀,技法考究,人物造型生动,对明暗光影的捕捉十分精准,仿佛黑白照片呈现其中,更为难得的是人物神韵也没有因此受限,堪称绝技。另一面是《兰亭序》一文的部分节选“庚子四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书法通篇结构工整,遒劲不失隽秀,严正不失风韵,颇得欧阳询遗风。马少宣书画双绝的特性使其内画壶成为最为独特的存在,也是其作品存世甚多却难以仿冒的重要原因。

4 结语

内画鼻烟壶作为一种工艺发展至今,在一代又一代大师手中不断发展演变,虽然只有掌中方寸大小,其制作却要经过不断打磨和精心绘制。作为我国本土的文化产物,内画鼻烟壶是我国工艺与美术精华的结晶,也是我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当前各地内画鼻烟壶仍在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内画鼻烟壶工艺者们秉承着传承传统文化的理念,必然将续写出内画鼻烟壶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内画鼻烟壶画作
张鹏、文静伉俪的内画情缘
民间工艺介绍(四十九)张路华和他的鲁派内画
清代鼻烟壶的传播与演变相关问题研究
阿拉善博物馆馆藏内画鼻烟壶考据
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记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大师第二代传人张禾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掉落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