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志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工程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生命安全面临危险的时候,急救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医疗设备作为现代医疗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救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急救医疗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随着急救医疗设备的应用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其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质量管理成为急救医疗设备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质量的急救医疗设备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诊疗服务,同时也能够为医疗机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风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然而,当前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质量标准不统一、检测方法不规范、生产环节不严谨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急救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进行研究,进而提高急救医疗设备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并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急救类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急救类医疗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是设备质量管理的基础。但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在采购设备时往往只注重价格,而忽视设备的品质、性能和耐用度。这样的做法容易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增加,影响急救救治的效果。同时,一些医疗机构在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问题,维护不及时或不规范,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急救类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有些医疗机构可能只注重设备价格,而忽略了设备的品牌、性能、可靠性等因素,导致采购的设备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此外,有些医疗机构在采购时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不了解市场情况等问题,导致采购决策的不准确,进而影响设备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过程中,维护人员素质不高、维护程序不规范、维护周期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急救效果。维护人员素质不高、维护程序不规范、维护周期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急救效果。
急救类医疗设备的操作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技能考核,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但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在人员培训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有些机构只进行一次性的培训,缺乏有效的考核和培训跟踪管理,导致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误用设备、不当使用等问题。
急救类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的主体是医工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在实际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急救类医疗设备缺乏有效的人员培训与管理,具体原因如下。
(1)人员培训不足。急救类医疗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但是由于人员培训不足,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要求,从而导致设备的误用和损坏。
(2)人员管理不严格。急救类医疗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但是由于人员管理不严格,很多人可能不按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或者没有及时报告设备故障,从而导致设备的性能下降或损坏。
(3)培训和管理不及时更新。急救类医疗设备的技术和使用方法不断更新,但是由于培训和管理不及时更新,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设备的最新使用方法和维护要求,从而导致设备的误用和损坏。
(4)缺少监督和反馈机制。急救类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需要进行监督和反馈,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操作和维护是否正确,从而导致设备的误用和损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救类医疗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但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在设备更新和升级方面存在困难,主要是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和设备更新周期过长。这样就会导致急救设备的技术水平落后,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同时也会影响医疗机构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设备更新与升级缓慢的主要原因如下。
(1)资金限制。医疗机构的资金有限,无法及时购买最新的设备或升级现有的设备,导致设备更新与升级缓慢。
(2)技术升级难度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设备的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对于一些老旧设备而言,要升级到最新的技术水平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3)厂商支持不足。一些设备厂商可能对旧设备的维护和升级不够支持,导致医疗机构难以及时更新和升级设备。
(4)缺乏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一些医疗机构可能缺乏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导致设备使用寿命过长、未及时维修保养等问题,从而影响设备性能。
急救类医疗设备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但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在设备管理制度和规范方面还存在不足。有些机构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导致设备管理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有些机构缺乏有效的设备档案和记录,无法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影响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具体表现如下。
(1)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导致急救类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校准等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的情况。
(2)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导致急救类医疗设备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监督和检查,存在一些设备的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的情况。
(3)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导致急救类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无法得到全面的覆盖和管理,缺乏有效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手段。
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对急救医疗的财政支出和政策推行的计划,但是,目前我国在急救管理方面仍未实现立法保证法制化。因此,在推进急救医疗的发展过程中,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保障和制度建设,以确保急救医疗设备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首先,健全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这要求院方加大对急救医疗设备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对于一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急救医疗设备及时予以淘汰或更换。其次,加强急救医疗设备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生产的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产品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客户的使用问题,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加强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测试。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测试是保障设备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求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测试,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同时,在设备投入使用前,也应该经过专业的测试机构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提高急救医疗设备的质量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生产,提高设备的质量标准。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急救医疗设备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监督力度,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是监督和管理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医疗机构的要求。为了加强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多样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培训制度。建立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且每年都要更新和完善。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等。培训内容应涵盖急救医疗设备的基本知识、设备维护和保养、设备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等方面,以及医疗机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2)多样化培训方式。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方式应多样化,包括线下培训、在线培训和现场实操培训等。线下培训可以在医疗机构内部或外部机构进行,通过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线培训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让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学习,方便快捷。现场实操培训可以让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亲身参与急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工作,提高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
(3)开展交流研讨。为了促进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可以定期组织研讨会、讨论班和座谈会等活动。通过交流学习,可以促进经验和技能的分享,提高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4)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进和提高。考核评价机制应包括培训成果的考核和绩效评价2 个方面,以确保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效果和工作质量。
加强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优化急救类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开展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加强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急救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故障排除等方面,通过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2)建立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专业团队,是加强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另一重要举措。团队应由医疗设备管理专业人员、急救医师、技术工程师等组成,成员之间应具有协作精神和专业素养。团队可以通过设立设备管理组和急救设备维修保养组等形式,实现设备质量管理和维护保养两个方面的全面管理,提高急救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3)加强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这是保障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设备质量管理工作的督促和监管,提高急救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加快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急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设备管理不规范、设备故障率高、设备维修不及时等问题,提高急救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急救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需要建立健全急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将各种急救医疗设备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设备的型号、品牌、使用年限、使用情况等,以及设备的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等相关信息。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定期检测、维修保养、设备故障报修等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为了确保急救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必须制定一套统一的质量管理和检测标准。这些标准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效率和可靠性,以及其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影响。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急救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1)设计标准。急救医疗设备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设计必须考虑设备的使用环境和目标人群的需求。同时,设计必须考虑设备的可靠性、耐用性和易于维修。
(2)原材料标准。设备的所有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这些原材料必须经过仔细的筛选和测试,以确保它们的质量和可靠性。原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必须得到确认,并且必须记录在设备的文档中。
(3)生产标准。生产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生产过程必须经过仔细的控制和监测,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生产线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每个设备都符合规格。
(4)测试标准。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检查。这些测试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且必须经过认证。设备的测试必须包括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的结果必须记录在设备的文档中。
(5)校准和维护标准。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这些操作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且必须经过认证。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必须记录在设备的文档中。
(6)废弃标准。设备必须在安全合规的情况下进行废弃。废弃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且必须经过认证。设备的废弃必须记录在设备的文档中。
(7)使用标准。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设备必须经过认证,并且必须进行培训和授权。在设备使用期间,必须建立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8)监控和报告标准。设备的使用必须进行监控和报告。监控必须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告。报告必须包括设备的问题、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救类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提高急救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参考。通过比对法,我们发现急救类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存在以下问题:急救设备的质量标准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评估体系和标准化的认证程序;急救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设备的更新和维修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导致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不够完善;急救设备的专业性较强,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且缺乏相关培训和认证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制定标准化的认证程序,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设立专职的设备维护人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和认证工作,提高其技能水平和专业水平,确保设备的维修质量和安全性等。综上,急救类医疗设备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其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急救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