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崔南南
(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 30035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用耗材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活动中。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用耗材“零加成”、DRGs/DIP医保打包付费以及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多种耗材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医用耗材成本控制对医院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传统医用耗材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探索新型有效的医用耗材管理模式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点之一。在建设高质量医院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医用耗材遴选、采购、验收、入库、储存、盘点、申领、出库、临床使用、质量安全事件报告、不良反应监测、重点监控、超常预警、点评等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医用耗材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在传统的医用耗材采购模式中,医院医用耗材采购人员根据一级库存量和各科室日常使用量,确定下一周期采购数量后,直接下发订单给各个供应商。在这过程中,根据出入库的数量往往难以准确推测出下次的采购数量,采购数量的确定大多凭借的是采购人员的主观判断,并无数据支撑,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采购计划的编制方法,因而在很多时候,这使得采购信息不准确,因库存信息的延迟易造成多采购、漏采购、误采购等问题,浪费大量采购资源。
当订单的数量大于科室需求量时,容易造成一级库存的积压,增加了医院资金和场地的占用。特别对于高值耗材来说,此种情况不利于代销零库存的管理,容易出现先使用后入库情况,造成延迟入账等现象,这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影响医院成本管理及经营决策。当医用耗材无法及时供货时,临床患者的治疗需求无法满足,不仅会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大打折扣,还极易发生医患矛盾,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
同时,传统模式下,医用耗材的领取需由使用科室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前往物资库房领用,这无形中加重了临床医技科室的工作负担,使其无法全身心为患者服务。
医用耗材从采购计划编制到供应商送货、库房验收入库、科室领用出库,再由财务部门进行财务核算、绩效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整个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各部门人员仅关注本环节工作,缺乏联动机制,存在责权分散的情况,不利于医用耗材全过程管理,监管难度大。
医院SPD 系统,为医院医疗供应管理配送系统(supply,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的简称。这是一种以医院医用耗材管理部门为主导,以物流信息技术手段为工具,通过合理引入社会资源,将医用耗材的供应、存储、加工、配送等工作进行集中一体化运行,从而有效降低医用耗材成本、实现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一种供应链优化服务。
通过SPD 模式,将医用耗材供应链从院外各供应商延伸至院内各临床科室甚至患者,实现从科室申领、审核、采购、配送、入库、出库到使用的完整供应链管理。
SPD 模式推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第三方信息管理系统与院内HIS 系统、LIS 系统进行对接互联,实现数据交互。前期由医用耗材管理部门对院内医用耗材进行归纳整理,统一注册证名称、国家医保编码、UDI 码等信息,将名称错误、规格型号错误、注册证过期等情况全部纠正,使医用耗材信息完全与其注册证信息相对应,以确保后期进行数据对照、数据分析和耗材计费的准确性。然后,由工程师将第三方系统内医用耗材条目与院内系统医用耗材条目进行一一对应,维护耗材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国家医保编码等信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
在SPD 模式实施后,使用科室根据医用耗材每月平均用量和预估浮动用量,通过信息化平台,设置库存基数。在每周固定时间内,使用科室根据医用耗材使用量、二级库存量编制采购计划,自动上传至院内HIS 系统。第三方采购员汇总各科室采购计划,结合中心库一级库存量,将采购订单发送至各个供货商,各供货商收到订单后将医用耗材配送至第三方中心库。中心库库管员通过对货物查验资质、核对效期、批号等后验收入库,并对货物赋码,实现一物一码。由配送员按使用科室采购计划数对医用耗材进行配送。使用科室扫码使用或扫码计费后耗材出库,计入科室成本,实现用后结算。最后,第三方公司财务部门对医用耗材出入库数量核对无误后,开具发票并送至院内财务部门进行结算。
SPD 模式大大提升了医用耗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凭经验、无计划性、想当然的错误管理行为,解决了使用科室医用耗材积压过期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医用耗材零库存。通过用后结算模式,最终达到院内“零库存”的目标,有效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减少医院的耗材支出,降低了医院资金的占用。第三方SPD 运营团队提供中心库房、配送人员和库管人员等,医院节约了大量的库房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医用耗材配送服务则有效提升医用耗材在院内的流转率,省去医务人员人工领货的环节,减少了医务人员管理医用耗材的时间,使其全身心投入患者的医疗服务中,同时为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SPD 供应链管理模式应用后,将相应的库存管理和配送任务转交给第三方SPD 平台,这不仅便于医用耗材集中管理,也有助于提升配送管理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程度,实现“零库存、零损耗”的目标。SPD 模式通过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医用耗材在院内延伸到使用科室及患者,在院外延伸至各供应商及生产厂家,实现从科室申领、审核、采购、配送、入库、出库、使用、结算的全流程管理。运用条码技术,对所有耗材赋码管理,同时关联收费系统,临床科室使用后扫码自动计费,保证了临床科室二级库在消耗数量、计费方面有效、准确,也保证了医院的财务安全。各科室可精准追溯在院内药品耗材采购、入库、配送、使用等环节,对于相关医用耗材信息均可以实时查询。依托SPD 管理平台与医院数据中心,将临床电子病历系统信息打通,医用耗材管理部门可从使用科室、使用金额、耗材名称、耗材分类、使用医师、疾病病种以及疾病诊断相关分类等多维度查看医用耗材使用情况,并对重点耗材进行监控,及时限制或停用不合理使用的医用耗材,实现耗材使用后的效果监测与评价,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SPD 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耗材有效期、使用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如果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只需对第三方公司追责即可,但由于该模式可实现医用耗材全流程可追溯,可将问题耗材迅速追回,进而显著降低不良影响,更便于实施耗材质量管控。另外,SPD 供应链管理模式可将医用耗材品种证照信息录入SPD 管理系统,设置有效期限的自动预警,并发送信息提示供应商及时补充该耗材新的资质证照,实现资质证照的电子化、智能化、动态化管理,保障医用耗材的使用安全。
SPD 作为一种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目前国内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使SPD 模式在运行过程中缺少制约,存在制度风险。因此,在引入SPD 模式前,医院应仔细研究《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明确引入SPD 模式的管理目标。由于目前应用SPD 模式的医疗机构还在少数,不利于经验借鉴,所以在引入前,需对市场进行大量考察调研,从公司资质、经济实力、管理水平、服务案例、市场口碑、专业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并严格制定准入机制,严格筛选招标对象。在招标及合同签订过程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运行保障、信息保密以及责任划分等方面。对于人员配备、信息系统对接推进、使用科室培训等方面要有详细条款进行规定,保证原医用耗材管理模式向SPD 管理模式的顺利切换。
国内有许多医疗机构对SPD 供应链的作用与重要性认知不足,只是将供应链简单理解为物流配送过程,没有意识到加强供应链管理是医院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为确保第三方严格落实与医院签订的服务协议,医院医用耗材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对第三方的监督评价手段。利用阳光采购平台等手段,严控耗材价格、规格型号等,严禁采购未经遴选招标流程准入的医用耗材,避免出现第三方为实现自身利益擅自改变供货品规的情况发生。医院应成立SPD 供应链监管小组,由院领导、医用耗材管理部门、使用科室、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多部门组成,从采购成本、耗材质量、供应商资质、服务满意度等角度出发,建立完整的监管考核机制,并纳入其绩效管理,必要时,可建立SPD 服务供应商清退机制等方式提升医院风险防控能力。SPD 供应链监管小组应定期组织会议,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及时梳理风险点,并制定控制方案,提升监管力度。
由于医院日常医用耗材价格和出入库信息量巨大,且涉及很多患者的治疗信息,在多平台交互的过程中,数据存在一定的泄露风险。医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智能设备的投入,同时理清医用耗材管理部门、第三方SPD 供应链、医用耗材使用部门的各项权限职能,与耗材订单无关的信息则必须由医院的信息部门进行权限限制,供应方对患者的治疗信息以及相关的耗材使用信息设置无权限查看,确保患者隐私安全性。通过签订保密协议、严格查阅权限等措施避免患者信息泄露。同时,医院应加强医用耗材从业人员管理,严格遵守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提高政治站位,严肃组织纪律,避免泄密或其他行风问题的发生。
SPD 供应链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而是通过SPD 项目的实施,使医院有效降低医用耗材成本,提升医用耗材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科学发展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大大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可节约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