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资源众多,内涵丰富,涉及的空间范围较大,流域九省(区)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内涵与特色,这使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面临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目前,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和边界范围缺乏统一认定。”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柳锋波表示,长期以来,学界更注重广义的黄河文化研究,對狭义的黄河文化,尤其是移民文化、灾难文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相关展示展览也较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个具体的实践,从权属的角度看,应从空间上明确建设的边界。由于目前缺少明确的范围界定,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重点不突出,各地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他说。
为此,柳锋波建议:
从狭义视角挖掘黄河特色文化,具体指沿黄人民在利用和改造黄河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基本理念、价值观、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主要包括黄河治理文化、交通和商业文化、移民文化、艺术文化、灾难文化及饮食文化等。
首先,要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黄河治理成果。一是黄泛区治理成果,黄泛区农垦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铸造了黄泛区的辉煌,也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文物资源;二是兰考治沙体现的焦裕禄精神;三是移民文化和脱贫攻坚精神;四是黄河岁岁安澜的堤岸休闲文化;五是黄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文化。
其次,要总结提炼若干核心的黄河文化符号。沿黄各省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要依托这些文化,确立一批黄河历史文化符号,建成若干标志性文化景观,提升黄河文化影响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就是要将这些文化符号串联起来,彰显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脉相传。
此外,要对黄河流域重要文化遗址进行开发建设。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公布了“十四五”时期145处大遗址名单,应根据不同的保护需要,将沿黄遗址建成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遗址展示区等,使更多人群走近遗址,了解早期黄河文明,在保护中传承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