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科学精神

2023-11-11 05:31:23徐鲁
莫愁·小作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科特张大千齐白石

一次在北京参加书展时,我和作家张炜先生闲聊,说到一些外国作家在写动物、植物和大自然中的物候景象时,都非常讲究准确性和科学性,尤其是细节的精确与严谨。有的写飞鸟、写昆虫的散文作家,往往就是鸟类学家、昆虫学家;写山林和草原动物小说的作家,往往也是野生动物研究专家。比如法布尔是昆虫学家;利奥波德是林业专家;《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蕾切尔·卡逊是生态学家;《醒来的森林》的作者约翰·巴勒斯是飞鸟学家;《野鸭一家》的作者黎达是动物学家;毕生与黑猩猩为伴的珍妮·古道尔,是出色的野生动物故事讲述家,也是杰出的动物科学家。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他们既是自然科学家,同时又是最好的文学作家。

谈到这种现象时,张炜有些愤愤地说:“我们的很多作家却往往都是‘差不多先生,凭着自己空泛的想象力和‘臆造能力,想当然地去描写,从来不在乎细节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他说,“生动”的前提,首先要做到“精确”,越是准确的描写,越是生动传神的。这番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由此我想到一位我相交多年的挚友——德国科学作家雷纳·科特先生。他为一套大型少年百科知识类丛书《什么是什么》撰写了近二十本不同学科的科普和人文读物。这套书是由德国一百多位科学家、博物馆长、动物学家、火山专家、科学记者、野外考察专家、考古学家、航海家、人类史前研究专家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儿童文学作家、科普作家参与创作的,内容包罗万象。科特说,为了给少年们写一本讲火山知识的书,他亲自勘探了世界上几十座火山,最后变成了一位“火山专家”。为了能更好、更精准地观察植物和昆虫,更严谨地创作科普书,科特还用自己的版税收入,慢慢建起了一个小小的个人科学实验室和一个小植物园。

科特先生很爱中国,是一位中国文化的热爱者。他受邀到过中国不少城市,在一些中小学里为孩子们做科普讲座。每次讲座,他都会带着一个大号的行李箱,里面装满了他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用来做小实验的器材。

有一年,科特专程来到湖北,要去一趟当阳市境内的玉泉山区。我说:“我已经在湖北生活了30年,也不曾去过那里,您要去那里干什么呢?”他笑眯眯地说:“去那里探宝,寻找一座古老的铁塔。”

他告诉我说,那是一座修建于十一世纪(北宋年间)的棱金铁塔,也是中国现存最高、最重和保存最完好的铁塔,比埃菲尔铁塔还要古老。原来,他正在写一本世界钢铁史方面的科普书,这座铁塔是世界钢铁史上的一个“有趣的故事”。由此可见,他对自己所喜欢的工作是多么投入和痴迷。作为作家同行,他这种认真、严谨的专业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他告诉我说,德国科普作家为青少年们写书,一般都会亲临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包括图片。

对照科特先生为少年们写书的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想到张炜先生的那种愤愤不平,我感触良深。我们是在什么时候,把五四新文化先驱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大力倡导的科学精神给丢失了呢?

也许有人会反驳:有的人长大想当科学家,当然需要从小就用科学精神来“武装”自己啦!而我的梦想是当作家、当艺术家,作家、艺术家都是浪漫的,是天马行空的,思维过于严谨、求实,也许是对想象力的一种束缚……

那么,我举一两个作家、艺术家创作的小例子,来看看当作家、艺术家,是否也需要严谨的科学精神。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从小生活在农村,是乡村木匠出身。他从青年时开始画虾,一直画到九十多岁。他画的虾无论大小,看上去都栩栩如生,像活蹦乱跳地游动在水里的真虾一样生动。虾成了齐白石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艺术符号。

一天,徐悲鸿在家中设宴款待齐白石、张大千两位大师。徐悲鸿故意让齐白石和张大千互换一下各自的“强项”,让白石老人画芭蕉,张大千画虾。白石老人刚提起笔,突然又停住了,虚心地说:“老朽不敢下笔哪!因为我没弄清楚,芭蕉花的卷心是怎么长的咯,应该是左旋还是右旋呢?”

张大千倒是提笔就画,唰唰唰地画了一些虾,画得还十分入神,手舞笔飞。可是,齐白石看了看,却暗暗拉了拉他的衣袖,小声说道:“大千呐,虾的身子只有六节,不论大虾小虾,身子都只有六节,不能多画,也不能少画!”

张大千不清楚虾的身子究竟有多少节,只好又画了些水纹和水草,把节数不准的虾身遮掩了过去了事。回到家,张大千买来活虾,倒在盆中,仔细观察,发现虾子果然不论大小,虾身都只有六节。

另有一次,张大千画了幅《绿柳鸣蝉图》:一只蝉伏在柳枝上,头朝下,一副正要起飞的样子,蝉的神态和柳枝的飘摇格外生动逼真。齐白石仔细看了画后,说:“大千此画谬矣!蝉在柳枝上,头应该是朝上的,绝对不会朝下。”

张大千听后很不服气,暗将此事记在心中。有一年他观察了整整一个夏天,果然发现树上所有的蝉都是头朝上的,没有头朝下的。张大千从此对齐白石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追求细节的真实上,显然齐白石堪称尊师。此后,张大千经常告诫他的学生,创作时务必牢记:求真精神比想象力更为重要。

齐白石画每一种昆虫或小动物,都会仔细观察,胸有成竹之后才动笔。很多绘画素材就来自他长期的生活观察和积累。他画《我最知鱼》,一群小鱼围着追逐水中的钓饵,这是齐白石小时候经常做的事儿,所以他最熟悉鱼虾。他77岁时画过《墨猪出栏》,因为他童年时就养过猪、放过猪。齐白石还喜欢画蝌蚪、蝉、纺织娘、蜻蜓、螳螂和一些草虫、甲虫,因为这些小东西都是他童年时代里最快乐的玩伴。这些农村孩子眼里的小虫,在他笔下总是那么富有灵性,带着野趣和情趣,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文化、乡土文化的气息。不是来自自己多年的观察与发现,而且了然于心的东西,齐白石从来也不会率尔下笔。这不就是艺术家追求精确和严谨的精神吗?

在这里,我还想举一个相反的例子。很多读者都读过一首名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祖國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问题就出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是什么意思?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960万平方公里”,而不是“960万平方”。960万平方,那才有多大?所以,这就是文学创作中的不严谨、不准确,甚至是错误。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用诸如“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诗歌中的夸张手法,来为这样的不严谨做辩解,错的就是错的。我想,平时喜欢读一些科学、科普书的少年读者,头脑里稍具一点科学精神的小读者,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发现到这个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质疑的。这个时候,你还能说,当作家、艺术家,不需要严谨的科学精神吗?

徐鲁:1962年出生于山东胶东半岛。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第五、第六届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屈原文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猜你喜欢
科特张大千齐白石
“科特估”发力 市场止跌企稳
齐白石
金秋(2024年2期)2024-04-17 08:10:28
传奇大师张大千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0
雨浥红蕖冉冉香
金秋(2021年24期)2021-04-01 10:05:40
·齐白石
金秋(2021年22期)2021-03-10 07:57:02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24
刚果部落
中外文摘(2020年17期)2020-10-02 04:14:16
“吃货”张大千
成都爱科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卫星应用(2017年4期)2017-05-09 07:33:35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中国诗歌(2017年1期)2017-04-28 0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