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丽粉
周末去公园,我看到了特别有爱的一幕:一对年轻父母拉着手、做着亲亲的表情,正在等着对面的女儿给他们拍照。看起来只有三四岁的小女孩,有模有样地指挥着爸爸妈妈摆出各种恩爱造型。
我被他们这样欢乐温馨的家庭氛围感染到了。传统式的父母似乎都羞于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夫妻恩爱的样子,生怕这样对孩子的影响不好。
可是,谁说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就得表现得像个“没有感情、只有威严”的模范大人?只要是掌握好“尺度”的恩爱,完全可以大方“秀”出来。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模型中提到:一个人最底层的需求是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代入孩子的成長来看,当衣食住行吃穿用度都被满足后,其实孩子寻求的就是精神与心理层面的需求了,即父母的爱和家庭归属感。父母之间坚固的情感纽带会让孩子潜意识中增强安全感。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拥有很高的情商。
毕淑敏在《家问》中写道:“婴儿降临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壳。孩子所能够感受到的温度与感触,其实是父母给予的。”
孩子在没有自己的思想前,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有样学样。如果父母之间相互关爱,生活中经常有亲昵的互动,那么孩子也会有一种被爱、被温暖的感觉。潜移默化中,孩子也会以爱对待身边的人,展现出高情商。
多项研究表明,从小就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更乐观、平和、善良,大脑发育快,语言能力强,性格、智商、品格都会发展得比较全面。
小孩子都是有感知力的。父母婚姻幸不幸福,孩子可能是最先感知到的。有研究表明,子女的婚姻和父母的婚姻相似度高达65%。换句话说,孩子对婚姻的第一印象就是来自于父母的婚姻,而第一印象总是会先入为主地控制着一个人对某件事的看法和态度。
在知乎上关于父母婚姻对孩子的影响的话题中,也看到了很多网友对父母恩爱的“吐槽”:
网友1:我妈:“你又懒又馋,以后有谁会娶你?!”我:“你又懒又馋又没上过班,还不是被我爸娶了?”我妈一脸傻笑地回了一句:“那你就有本事去找一个像你爸一样的男人吧。”
网友2:我妈在批评我,中场休息时我爸送了一杯温水,给我妈润润嗓子。
看起来像吐槽,实际上字里行间透露着的都是家庭的幸福。
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从来不会卿卿我我,就连电视里出现情侣接吻的画面,都会连忙换台,生怕娃看了“受刺激”“不学好”,担心“性早熟”。其实孩子小的时候不用太忧虑,小孩子之间做出亲亲抱抱的动作,大多数是表达自己喜欢的方式,父母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正确引导什么是他人边界和自我边界就可以。
有些东西越是隐藏,越是容易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就像是父母之间的恩爱,与其让孩子从未知渠道获取,不如让孩子从小就在父母正确的恩爱模式中感知。
如果家长骨子里忌讳对爱的表达,孩子也会学着藏起感情和欲望,该争取的时候失去力量,该温暖的时候羞于表达。孩子失去爱的方法,就会渐渐失去爱的能力。
(龙凤山摘自《海峡姐妹》)(责任编辑张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