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红
选择性必修1
备考指南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了解中外历史上的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侧重从唯物史观视角考查商品经济发展是货币演进的动力,考查社会环境变化对赋税制度演进的影响;从时空观念视角考查世界货币体系的转变;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视角考查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运转的影响;从家国情怀视角考查近代社会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危害,考查新中国的关税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意义。
时空隧道
重点难点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铜铸币开始出现,海贝这种自然货币慢慢退出了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使用布币、刀币、圜钱等;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确定了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示钱的重量;唐统治者铸造“开元通宝”钱,钱文不书重量,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北宋时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二、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白银供给来源增加;政府政策的促进;白银自身的贵金属优势;原有货币制度的不足,纸币易伪造和贬值。
2.影响
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资本趋于活跃;白银货币化促进了政府赋税制度改革,如一条鞭法赋税征银;改变了社会观念,金钱关系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关系;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白银自海外流入和走私贸易的存在,削弱了国家对货币的垄断权,冲击封建王朝的统治;一定时期内的“银贵钱贱”变相加重了农民负担。
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及其认识
1.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
(1)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①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实力增强,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内容:1816年英国颁布法案,实行金本位制,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采用这一币制原则,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③作用:由于金币不易贬值,因而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①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衰退,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增强,成为最大债权国;维护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内容:1944年,英、美等44个国家在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问题会议,达成一系列协定。其核心是“双挂钩一固定”,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实行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汇率。
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但它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2.认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影响其货币的国际地位。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反映了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经济霸权力量的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货币的演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
1.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可摆脱的矛盾,即“特里芬难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各国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会导致美元在海外沉淀,使美国国际收支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互相矛盾的要求导致该体系必然走向解体。
2.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20世纪50—70年代,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逐步衰落,受战争、经济危机等的影响,美国的黄金储备逐渐减少,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美元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五、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1.改革原因
(1)根本原因: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初税亩”的出现)。
(2)主要目的:增加封建政府的財政收入,解决地主阶级与封建国家争利的矛盾,缓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如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3)具体原因: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一条鞭法);适应土地制度的变革(如北魏租调制与均田制的适应);统治阶级顺应形势,调整统治政策(如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
2.基本认识
(1)赋役制度的演变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人与人的关系)。
(2)中国古代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赋税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3)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政权兴衰、社会是否安定的政治问题(比如租庸调制)。
(4)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尊重社会实际,与时俱进,是统治者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的基本依据(如均田制、摊丁入亩)。
六、协定关税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使当时的中国无法自主决定关税的高低,中国丧失了在关税征收上的自主权。
2.经济上:英国等可以与清朝协商关税,这使得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成本大幅下降,最终导致外国商品涌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其商品倾销地,这严重打击了中国本土的经济,促使中国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3.外交上: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利于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发展。
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历程
1. 20世纪80年代,为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我国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企业在纳税后,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是用经济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2.从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1997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国家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
3.自2018年开始至今,国家实行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了广大纳税人和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