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乐清市供电公司 王海林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生产生活对电能供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均是输配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无功功率更是保证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与前提。对于10kV配电线路来说,运行期间功率因数降低会导致能耗增加、供电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应及时通过无功补偿技术实现无功就地平衡,进而减少线路长距离运输中的电能损耗,为电力系统运行提质增效提供保障。
一般来说,配电线路输出功率主要由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组成,其中有功功率是指设备正常运行中直接耗损的部分电能,可实现对热能、光能、机械能的转化;而无功功率是将电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为电气设备作功提供条件。在纯电阻性负载状态下,交流电电能实现向热能的转化,因不做功而产生无功功率;而在实际负载中往往是混合性负载,使得电流通过时存在部分不做功电能,为提高电能利用率,需要针对这部分无功功率无功补偿。无功补偿技术的主要功能是稳定配电系统功率因数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尽可能减少变压设备以及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提高配电系统运行质量[1]。
就实际情况来看,只有采用合理有效的无功补偿技术才能降低电能耗损、保障供配电质量;反之则会引发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问题。而且,无功功率平衡、无功电源分布及传输等都会对电力系统损耗及其经济性造成影响。
无功补偿技术是10kV配电系统无功功率失衡维护的主要技术手段,在配电网出现电压异常情况时,可及时修复,有效减少电力运行自然线损,保证供电稳定性。当前,还应针对10kV配电无功补偿工作展开进一步完善,同时明确其应用价值。
一是提高电能使用效率。10kV配电网运行期间,电力输送线路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电力热能转换受限,在无功补偿技术作用下可有效降低电流通行运行数值,实现电容器整合,起到减少电力运行损耗、提高电力运行效率的作用。
二是减少电力线路损耗。线路有功功率损耗计算公式可表示为:Px=R(P2+Q2)/U,式中Px表示的是线路有功功率损耗;R表示的是线路电阻,单位Ω;P表示的是线路输送有功功率,单位kW;Q表示的是线路输送无功功率,单位kW;U表示的是线路额定电压,单位kV。可以看出,减少无功功率输送可有效降低功率损耗。
三是提高电网输送能力。视在功率和有功功率的关系式为:P=Scosφ,式中可以看出,在视在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功率因数会随着输送有功增加而增大。
四是减少电压损失。用电过程中受到电流或电压不稳定影响会导致用电成本增加,同时造成潜在的用电危险。采用10kV配电系统无功补偿技术后,实现电容器并联并减少无功功率,根本上减少了电压损失,节约用电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电压功率调频优化电力系统,提升供电稳定性[2]。
在对10kV配电线路设置无功补偿时,应对补偿为止、补偿容量以及补偿点数量进行确定。本文以某10kV配电线路为例,对10kV配电无功补偿的设置原则加以分析。
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时应遵循无功就地平衡原则,最大限度上减少主干线电流传输。10kV线路电容器组安装位置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Li=2i×(2n+1)L,式中:L表示线路长度;n表示电容器组数;Li表示第i组电容器安装位置与线路首端的距离,i=1,2,…,n。
确定10kV配电线路电容器组容量应遵循尽可能降低线损的原则,通常来说,配电线路中有n补偿点,那么第i个补偿电力电容器补偿容量计算公式可表示为:Qi=2iQ×(2n+1),式中:Q表示线路首端总无功功率;n表示电容器组数;Qi表示第组电容器安装位置与线路首端的距离,i=1,2,…,n。
对于10kV配电线路来说,第i个补偿点网损降低率计算公式可表示为:η=[1-1×(2i+1)2]×100%,结合本式来看,在10kV线路中网损降低率会随着补偿点数量增加而变大,同时补偿效益也在逐渐提高。当补偿点数量到达4时,网损降低率增加幅度开始趋于平缓,因此10kV配电线路补偿点一般不超过4个。结合当前的电力工程实践情况来看,10kV线路补偿电容器装置一般安装于户外电杆也不设置自动投切装置,因此采取的是固定补偿模式,通过线路流动最小无功负荷完成电容器容量补偿,规避无功倒送情况的出现[3]。在此期间,应进行最小无功负荷值测算,进而得出线路明确的无功补偿容量。根据上述内容,可得出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容量及补偿点数量的关系,具体关系见表1。
表1 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位置、补偿容量及补偿点数量的关系
表中L表示的是线路总长度,Q表示的是线路最小负荷无功功率。根据表1数据来看,10kV配电线路上电容器数量越多,网损下降越显著,因此对线路运行造成更大影响,需要增加维护投入;而随着电容器组数的增加,单位补偿容量对应的网损降低率呈减少趋势,因此对于一般的10kV配电线路来说,电容器可安装1~2组。
综合来看,10kV配电无功补偿的设置原则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于负荷较重的10kV配电线路来说,可在距支线首端2/3处安装电容器,确保补偿容量为无功负荷平均值的2/3;二是还可在干线距首端2/3处安装电容器,补偿容量为整体线路剩余无功负荷的2/3;三是在对10kV配电线路实施无功补偿技术时,应以负荷较重及长度较长的线路为重点,若干线长度在10km以上可对其配电线路进行补偿;而对于铁损≥70%的线路则不宜安装电容器,避免增加线损[4]。
10kV配电线路运行期间,受到结构复杂、功率因素低、负荷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较大的线路损耗,为保证供配电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投入,需要对无功补偿技术进行计算优化。
补偿前线路功率因数计算应根据代表性月份实际情况,根据10kV配电线路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得出各个线路的功率因数,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式中:λ1表示线路补偿前线路功率因数;AY表示线路有功电量,单位kWh;AW表示线路无功电量,单位kWh。
通常情况下,变电站10kV出线不会配置功率表,因此可根据最小电流、最大电流、母线电压以及功率因数进行线路最小、最大有功功率计算,公式表示为:、,式中:Px及Pd分别表示线路最小和最大有功功率,单位kW;Ix及Id表示线路最小、最大电流,单位A;U表示10kV母线电压,单位kV;cosφ1表示线路补偿前功率因数。
线路最小补偿容量。须根据最小负荷以及补偿前后功率因数进行计算,将其作为定补,避免10kV线路运行至最低负荷时存在补偿倒送情况而导致线损升高,其公式可表示为:,式中:Qx表示线路最小补偿容量,单位kVar;cosφ1及cosφ2表示线路补偿前后功率因数;线路最大补偿容量。需根据最大负荷以及补偿前后功率因数进行计算,其公式可表示为:,式中:Qd表示线路最大补偿容量,单位kVar;cosφ1及cosφ2表示线路补偿前后功率因数。
在满足有功负荷相同条件时,通过无功补偿技术可以起到降低变压器在功率的作用,根据视在功率与有功功率关系式P=Scosφ得出,在实施无功补偿技术后,可实现cosφ1向cosφ2的转变,进而得出:ΔS=S1-S2=P(1/cosφ1-cosφ2)。在满足功率相同条件时,通过无功补偿技术可以起到提高变压器有功输出的作用,在落实无功补偿技术后,P1、P2为补偿前后的有功功率,进而得出:P1=S×cosφ1、P2=S×cosφ2,由于cosφ2≥cosφ1,供电设备在相同容量状态下就可以输出更多有功功率。
与此同时,在变压器额定条件下,变压器有功输送能力会随着功率因数降低而降低,因此除了要考虑负载有功功率以外还要更多关注到功率因数,避免出现变压器超载的情况。随着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起到增加有功功率、减少无功功率的作用,电力系统无功负荷也会随着无功补偿而降低,保证供电设备可以达到额定出力要求。
实施无功补偿技术后,电力系统网络损耗减少值可以表示为:ΔP=ΔP1-ΔP2=3(I21-I22)R,式中:ΔP1、ΔP2表示补偿前后的线路损耗;I1、I2表示补偿前后通过电力线路的电流;R表示电力电路电阻。相较于补偿前,补偿后有功损耗减少值可表示为:θ=(ΔP/ΔP1)×100%。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受到无功补偿技术的影响,通过电力线路电流会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力系统网络损耗也会降低,为便于计算,视为U2≈U1,得出:η=(1-cosφ1/cosφ2)×100%。
根据上式得出,例如功率因数为0.7,经过无功补偿后提升至0.95,那么电力线路有功功率损耗相较于补偿前可减少46.8%,电力线路电压损失可减少27.2%。结合电力设计规程来看,应保证电力线路电压损耗在5%以内,进而可以得出线路允许电压损失最大值为5%×(1+27.2%)=6.4%,即线路有功损耗会在6.4%以内。由此可见,在无功功率补偿技术作用下,电力线路损耗将明显减少,节能效果显著提升,而且随着功率因数提高,线路减少的损耗通常会在线路运行总功率的2.9%以内。
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还可直接减少用户电费支出,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针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后,一方面可以提高功率因数,用户可以根据功率因数调整而获得供电部门奖励;另一方面,在提高功率因数后,电网传输因无功功率造成的有功损耗显著降低,进而减少电费支出,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无功补偿技术是10kV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重要的补偿方式,在优化补偿效果、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项目运行期间,充分发挥无功补偿技术成效,在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期间应对补偿位置、补偿容量以及补偿点数量加以确定,并对具体的技术应用进行计算优化。结合本项目实施情况来看,该技术在提高设备供电能力、降低线路电力损耗、减少用户电费支出等方面也起到明显作用,因此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安全性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