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涛,呼 浩
(1.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有限公司,四川内江 641005;2.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公司技术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6)
火力发电企业汽轮机技术监督作为技术监督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范围涵盖汽轮机基础监督管理、生产运行监督管理、重要技术指标监督管理、系统与设备监督管理、检修技改监督管理、技术监督服务管理等内容。加强汽轮机技术监督管理,对汽轮机设备及相关系统的重要参数与指标进行监测控制,对管理漏洞实施检查督办,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可有效确保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技术监督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实现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全过程、全周期监督和管理。通过技术监督网络日常管理,技术监督专项检查、技术监督学习培训、技术监督定期试验测试、技术监督考核评价等多种形式开展汽轮机本体设备及辅助设备和系统的管理及设备本身的状况进行分析诊断,确保汽轮机监督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符合规范。在汽轮机技术监督过程中,大部分发电企业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典型共性问题。
(1)监督制度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①部分电厂技术监督制度存在未及时修订技术监督实施细则,制度中部分引用的标准版本过期,技术监督制度、标准编制生搬硬套、存在复制粘贴现象,导致一些内容并不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情况;②存在技术监督网络成员更新不及时,监督台账不完整或缺失等问题;③定期工作内容不完善,如未明确巡检内容、标准、周期,缺少巡检考核规定,巡检记录存放不规范等;④制度的执行存在落实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
(2)技术监督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技术监督作为基础工作,一些电厂对技术监督工作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技术监督工作不够重视,技术监督存在的问题相对于现场的急难险重问题,技术监督问题都可以视而不见。因为不重视,导致部分电厂对技术监督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如汽水品质、油务品质、反措执行等方面存在不按规程、标准执行,问题久拖不解决、落实不到位等。
(3)试验管理方面问题突出。主要问题是一些定期试验未能按规定开展,如主汽门全行程试验、AST 电磁阀试验。DL/T 1055—2021《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技术监督导则》要求主汽门全行程试验每周1 次,AST 电磁阀试验每天1 次。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运行人员担心引起机组振动增大、甚至跳闸等风险的出现,而未按规定的要求开展试验。
(4)汽轮机重大技术改造管理不规范。近年来,很多电厂进行了汽轮机通流改造、供热改造、辅机变频改造等重大改造项目。但在技改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技改项目的管理包括安全措施、技术措施,技术资料管理等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后期投运后的优化措施制定、试验检验、后评价等方面,多数电厂存在未按要求及时开展的问题。
(5)专业协调管理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①运行分析不及时,出现异常时运行人员无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②运行人员之间及运行人员与检修人员之间缺乏对故障原因的综合分析和有效沟通,对于一些运行原因导致的故障,运行各值之间未能有效交流,检修人员对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也不清楚,对避免重复事件的发生及问题的处理和防范十分不利。
(6)反事故措施落实不到位。如汽轮机主油箱事故放油门阀门型式要求是串联2 个钢制截止阀,安装位置应距主油箱5 m以外,且有2 个通道。但事实上由于部分设备厂家油系统设备在出厂时为集成设计以及系统设计时布置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油系统安装的阀门不满足反措的要求,后期的改造整改也比较困难。
(7)技术监督培训力度不够。电厂对技术监督培训普遍存在专项培训较少,且内容比较简单。多数电厂未能按照技术监督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三级网络人员的定期技术监督培训,许多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效。同时技术监督取证工作也相对滞后,部分网络成员未取得技术监督上岗证或证件存在过期的问题。
(1)汽轮机组轴承振动指标超标。《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规定“机组运行中要求轴承振动不超过0.03 mm 或相对轴振动不超过0.08 mm,超过时应设法消除”。事实上很多机组运行都达不到这个要求,而运行中无法消除,只能等待机组检修时处理。
(2)高、中压缸上、下缸温差超标。《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规定“高压外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50 ℃,高压内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35 ℃”。目前有不少机组由于高压进汽插管漏汽、温度测点不准确,隔板变形导致级间漏汽等各种原因,造成上、下缸温度指示偏差超过反措规定的要求,而这一问题的整改往往需要大修时揭缸处理。
(3)汽轮机热耗值较设计值偏大。检查中发现多数汽轮机组热耗值较设计值偏大3%~4%,直接影响机组的整体经济性。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设计方面,也有安装、检修和运行方面的原因。
(4)汽机真空严密性不合格。由于真空对机组能耗影响较大,目前一般规定机组真空严密性试验合格的标准值为:湿冷机组真空下降速率小于200 Pa/min,空冷机组真空下降速率小于100 Pa/min 为合格。部分机组由于低压轴封泄漏,负压系统管道阀门泄漏,空冷机组的空冷翅片管冻裂等原因导致真空严密性长期不合格。
(1)热力系统管道支吊架普遍存在问题。管道支吊架的问题主要有,未按要求安装管道支吊架生根件,如吊杆、横担、吊耳等组件使用非标材料,投运前弹簧吊架的固定销未拔等。另外,运行中管道受力不均导致支吊架变形,支吊架连接螺栓脱落导致失载等问题各厂也都有不同程度存在。
(2)阀门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内漏。内漏阀门多数存在于主汽、再热、汽轮机本体缸体疏水等介质参数较高的系统中。另外,给水泵再循环阀内漏也比较普遍。由于内漏阀门对经济性影响较大,各厂对内漏阀门的治理都比较重视,但基本上处于长期不停治理,但仍然有内漏阀门存在。
(3)热力系统保温外壳温度超规定值。《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机部分》规定当环境温度在25 ℃时,保温层表面温度不超过50 ℃。各电厂均有热力管道保温局部超温的现象,该问题对能量损失有一定影响,应加强治理力度。
(4)系统管道的振动。最常见的存在振动的管道主要有,高加疏水管道由于调节不当或存在气液两相冲击管道而振动,抗燃油管由于调速汽门频繁动作或电磁阀存在缺陷而振动,给水再循环管道由于再循环阀门内漏受到不断冲击而振动,还有一些厂主汽或再热管道由于支吊架存在调整不当或有缺陷而有一定振动。
(1)强化制度体系的建设。严格落实技术监督管理制度,结合电厂实际建立脉络清晰、职责明确的技术监督网络体系;建立符合标准、高效执行的技术监督制度体系。夯实各级人员的管理责任,充分发挥技术监督三级网络成员在技术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全面梳理修订技术监督各项管理办法,使技术监督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责必究。从制度上规范技术监督管理,不断提高监督人员素质,提高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
(2)持续推进技术监督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技术监督标准化建设,建立技术监督考核机制,形成监督例会、定期评价、技术培训等机制,并严格技术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实现管理有制度,工作有计划,监督有标准,考评有依据。加强问题整改问责,全面提升技术监督工作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精准化。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和监督台账管理,及时进行检修信息、检验结果录入,形成缺陷分析、处理的闭环管理措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台账的检索和承接。
(3)加强定期工作管理。严格落实技术监督定期工作标准,及时按要求开展定期工作。加强对定期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各类试验检测工作,对到期该检的设备、仪器及时安排检验。重视检修前、后需开展的各项性能试验和检验工作。通过修前试验发现问题并在检修中处理,通过修后试验来检验检修成果,并掌握汽轮机能耗的真实情况。检修前、后的试验必须提前策划,及时完成,确保设备在安全稳定经济状态下运行。
(4)强化技术改造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企业技术改造管理要求,做好改造前后的运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开展修前、修后性能试验。同时,根据改造后的系统变更,运行操作、逻辑保护、异常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及时修订完善规程和系统图,防止因设备改造而造成的故障跳闸增加机组停运次数。
(5)加强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定期召开运行、检修技术分析会,及时对异常、缺陷的处理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应的防范、优化措施。积极开展反事故措施的执行情况的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
(1)加强检修管理。强化检修工艺质量的管控,确保设备修必修好。大修中对影响汽轮机振动的因素进行排查,认真处理,修后启动要注意蒸汽参数的控制,确保机组的膨胀顺畅,避免动静部分的碰磨。对日常运行中系统管道的振动要认真分析原因,做好运行参数调整,及时处理管道系统存在的缺陷。
(2)上、下缸温差大以及热耗高的管理。应充分利用机组检修机会,对高压进汽插管漏汽、温度测点不准确,隔板变形导致级间漏汽、汽缸变形造成的汽缸结合面漏汽量等问题,制订方案积极处理。同时对汽封间隙进行精细化调整,减小各级间漏汽量,清除动静叶结垢等措施使热耗值降低。也可实施通流改造,汽机本体采用一些新技术彻底解决热耗高的问题。
(3)加强查漏、堵漏工作。对真空严密性不合格的机组可采用氦质谱、超声波检漏等技术手段,加强日常对真空系统的管阀结合面、低压缸轴封、凝汽器、空冷管束等加强查漏、堵漏工作。
(4)加强运行期间管道系统及支吊架定期检查维护。参照DL 5190.5—2019《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5 部分:管道及系统》第5.7 条的规定,对热力系统管道支吊架进行专项治理。
(5)阀门内漏及保温超温的治理。建立健全内漏阀门和保温测试记录台账,加强日常维护中对阀门内漏及保温超温的治理。内漏阀门的治理,建议更换一些在阀门结构和密封面使用了新技术,且在业内有较好口碑的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