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23-11-10 00:33何志亮
种子科技 2023年17期
关键词:贵州省高产植株

何志亮

(兴义市猪场坪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贵州 黔西南 562414)

玉米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产量高、耐贮存、方便运输,并且有多样化的应用途径,既可作为粗粮直接食用,也可作为食品原料进一步加工,还可用于制作饲料、药品或工业生产原材料。因此市场对玉米有较大需求量,为使玉米种植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玉米种植户应加强玉米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玉米的经济价值。

1 贵州省玉米种植现状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雨季分明,土壤主要为红壤,土质较为黏重,有机质含量较低。玉米喜温喜光,需水量大,同时对土壤要求较低[1],契合贵州省的自然条件,因此玉米是贵州省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在贵州省各地区广泛种植,且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上升。

2 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环境复杂

相较于其他玉米种植地区,贵州省由于自然地形地貌原因,玉米种植地块相对零散,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区域,且土地坡度较大,种植环境复杂。同时,贵州省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温暖潮湿的自然环境与种植户盲目提升种植密度的行为给病虫害大范围传播创造了条件,并呈现出多因素复合叠加的特点,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缺乏针对性。

2.2 栽培技术落后

在现代农业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玉米作为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受到人们高度重视,为了提升玉米种植效率,高产栽培技术与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促进玉米种植向高质高产方向发展。但是在贵州省实际的玉米栽培中,仍有部分种植户采用传统种植模式,对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不到位,难以发挥该技术优势。且大多数种植户对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防治技术缺乏深刻认识,导致其更倾向于传统种植模式与自身的种植经验,缺乏科学指导,出现玉米种植与当地环境不适应的现象,且种植户对风险的抵御与应对能力相对较差,无法真正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

2.3 病虫害防控难度加大

贵州省玉米种植面积相对较大,由于玉米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且种植技术简单,种植户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自发地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贵州地区玉米病虫害种类多样,导致病虫害的防治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必须提升病虫害防治的针对性才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不仅如此,病虫害的多样化还导致不同种类病虫害之间存在关联性,病虫害发生持续时间长,治理难度大,致使其溯源调查较为困难,必须结合玉米植株的生长周期以及实地考察进行深入分析[2]。病虫害影响玉米植株生长,导致玉米产量及质量降低,相对应的是贵州省玉米种植户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的缺失,无法在病虫害出现初期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导致其大范围传播,加大了防控难度。

3 玉米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策略

3.1 选择适宜品种与合适土壤

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最终效果与玉米品种有密切联系,品种选择既是玉米种植的第1 步,同时为玉米后续生长奠定基础,因此玉米种植户必须意识到品种选择工作的重要性。玉米种植户应考虑玉米种子与其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以此保证其成活率及生长状态,在节约种植成本的同时提高玉米质量及产量。以贵州省为例,当地气候适宜玉米生长,但贵州省土壤以红壤为主,土质黏重且有机质含量较少,因此应选择对土壤适应性较强的裕单172 或新中玉667 玉米品种。在购买种子之后,种植户应对购买的玉米种子进行认真检查,剔除其中的瘪种与坏种。

另外,有条件的种植户可以在种植玉米之前对土壤进行检测,了解土壤的湿度、酸碱性、微量元素含量等参数,为后续施用基肥或追肥提供依据,确保土壤条件适宜玉米植株生长,尽可能为其生长创造稳定可靠的环境。在选定玉米种植区域之后,种植户要开展整地工作,保证种植地土壤平坦。贵州省红壤本身较为黏重,需要通过整地使土质疏松,提升土壤的透气性与排水性。玉米种植前,种植户还需要再次检查土壤结构层,保证玉米在播种之后能够正常生长。

3.2 科学播种

播种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之一,播种时机与播种方法直接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与成活率,因此种植户要科学选择播种时间。一般情况下,春玉米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播种,夏玉米在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播种。种植户需要在这一时间范围内综合考虑所处区域的气温、湿度等条件,以此确定准确的播种时间。如贵州省通常是在清明前后10 d 播种玉米。需要注意的是,播种玉米的最佳温度为12 ℃,能够提升玉米的发芽率与稳定性,避免低温对玉米发芽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玉米种子腐烂[3]。播种时,玉米种植户需要合理控制播种密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特点之一是高效应用农业机械,种植户可应用精量播种设备,采用匀速点播的方式完成玉米播种工作。在农业机械工作之前,种植户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机械设备作业参数,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与间距。如果播种过浅,会导致玉米出苗缓慢、长势不佳;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则玉米植株会互相遮挡阳光,对其生长造成负面影响。农机统一、均匀的播种密度可以为后期的田间管理创造条件,通常玉米播种深度3~5 cm,株距20 cm、行距25 cm 为宜。

3.3 精细化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现代化与科学性体现最为突出的环节,并且能有效预防病虫害,因此玉米种植户应进行精细化田间管理。一是玉米苗期管理。在玉米播种完成之后,如果遭遇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天气,需及时松土,避免雨水冲刷造成营养物质流失与土壤板结问题。待玉米出苗之后,玉米种植户要及时检查玉米幼苗数量,适当保留双株,用于后期补苗。玉米幼苗长出3~4 片子叶时要及时间苗,拔除长势不佳或出现病虫害早期症状的幼苗;生长至5~6 片子叶时要尽快完成定苗工作,只保留生长状态良好的玉米幼苗。玉米苗期种植户要进行2 次中耕,第1 次中耕深度控制在3 cm 左右,避免伤害幼苗根系;第2 次中耕在玉米拔节期前完成,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避免杂草抢夺养分。在玉米播种后25 d,幼苗生长至大约30 cm 高时,种植户需要追肥。可以选择施入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以及氯化钾195 kg/hm2、磷酸锌30 kg/hm2,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磷钾养分与微量元素。二是玉米穗期管理。穗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应保证其营养物质的集中需求促进及时分蘖。该时期需要中耕2 次,施用穗肥满足其营养需求,可以施入尿素450 kg/hm2。种植户可通过加大行间深度,降低植株旁深度的方式促进玉米上层结根的生长,提升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为提升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除了在品种选择时挑选抗倒伏性强的玉米种子之外,可按照1/2 000~1/1 000 的比例稀释15%多效唑喷施。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后,需水量进入高峰,应进行足量灌溉。三是玉米花粒期管理。玉米花粉散播完成后,种植户要对玉米植株进行人工去雄,摘除玉米植株上的雄穗,避免玉米植株出现营养分流、发育不良的问题,提升籽粒的质量。人工辅助授粉是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措施,一般选择晴朗天气收集花粉并逐个对植株进行授粉。在玉米抽雄开花阶段,必须保证玉米田间水分充足,以田间土壤能够握成团为简单的判断标准,保证土壤持水量超过70%,促进玉米健康生长。

3.4 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主要发展方向,应用玉米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都需要先进科技的支持。例如,玉米种植户可以在水肥管理与田间检测中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玉米种植户可引入数字化水肥控制系统。贵州省年降水量较大,虽然玉米生长对水分需求量较大,但土壤持续高湿度易导致玉米根系腐烂、流失有机物以及引发土壤板结现象。因此玉米种植户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大数据精确计算玉米生长的水肥需求量,实时监测并分析玉米的生长状态,及时反馈玉米植株可能出现的问题,辅助种植户进行处理与采取补救措施。土地翻耕时期可利用卫星监测技术,通过卫星定位科学监控翻耕深度和土壤松软度等数据。玉米种植区通常需要深翻,翻耕深度≥25 cm。该深度有利于提高土壤松软度,为后续水肥管理打下良好基础。翻耕土地时利用卫星监测技术可全面监控翻耕效果,观察残留作物根系是否彻底清理。应用该类技术可实时监测松土深度、作业面积和操作规范性,结合数据分析技术综合评估翻耕质量,针对性调整整地计划。选种阶段可利用人工智能检测设备检测土壤肥力、区域地质水文条件等信息。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合理预测未来短期内气候变化情况,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明确选种要求,辅助科学选种。在种子处理环节,可智能监控种子温湿度,灵活调整种子晾晒时间、化学药剂浸泡时间等。可以辅助药剂配制过程,精准配制药剂。耕种阶段,利用监控数据可选择适宜播种时间,通常地表温度要求在10~12 ℃。耕作阶段可利用计算机视觉扫描系统实时监控种植密度,结合不同玉米品种具体要求,将种植密度控制在45 000~60 000 株/hm2。实际种植中,结合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信息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玉米萌发、生长阶段,利用监测设备可实时了解环境温湿度变化情况,指导种植者适时、适量进行水肥管理。利用智能化设备可实现自动化灌溉、施肥、用药,合理分配资源。

3.5 采用多元化病虫害防治手段

一是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时间最长、发展最为完善的防治手段,有见效快、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等优势,但滥用化学农药会降低玉米质量,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现阶段在发展化学防治手段时,必须扬长避短,进一步开发出针对性强、用量少的化学药剂,提升化学防治的精确性,控制好施用剂量。因此,玉米种植户应尽量选择高效率、低毒性的药剂,并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完成药剂的选择与搭配,避免出现用量不科学或种类不适宜的现象。以贵州省为例,防治玉米螟虫时,如果玉米正处于新叶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若处于大喇叭口期,可以选择80%晶体敌百虫1 000 倍液喷施患处[4]。通过科学把控施用量及频率尽可能降低负面影响,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二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天敌关系,引入与害虫相对应、不会损害玉米生长的物种防治虫害,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性、生态性强。应用生物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害虫数量,降低虫害发生概率,减缓虫害传播速度,维持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客观上来说,生物防治对玉米种植户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在引入害虫天敌时,种植户不仅需要考虑天然存在的克制关系,还需要了解害虫的生长环境与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投放天敌。如针对贵州省较为常见的玉米螟,种植户可引入赤眼蜂,通过寄生产卵的方式灭杀玉米螟虫[5]。三是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从玉米栽培角度出发,通过良种培育、田间管理等方式,从根本上提升玉米植株的病虫害抗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一方面,农业研究所或种子培育企业可以根据特定区域的气候与病虫害流行特点,培育相应的抗病品种。如贵州省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包括纹枯病、锈病、玉米螟、黏虫等,当地在培育玉米品种时应有所侧重。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水肥控制、合理的栽培密度保障玉米的生长状态,提升玉米植株对病虫害的抗性。

4 结束语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雨季分明,适宜种植喜温喜光、需水量大的玉米作物,因此玉米是贵州省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目前当地玉米种植中还存在种植环境复杂、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害难以控制的问题。因此种植户应加强对玉米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选择适宜品种与合适土壤,合理控制播种密度,科学及精细化田间管理,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采用多元化的病虫害防治手段,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

猜你喜欢
贵州省高产植株
贵州省种公牛站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