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3-11-10 00:33伊成霞
种子科技 2023年17期
关键词:大豆病害土壤

伊成霞

(汶上县康驿镇人民政府,山东 济宁 272507)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在大豆栽培中应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才能确保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此外,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变化、耕作方式、病虫害防治等因素。为此,应加强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加大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力度,提高大豆种植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1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1 种子选择和处理

相关种植实践表明,如果连续种植同一个大豆品种超过5 年,会造成大豆大幅度减产,最高可减产14%左右。为此,在大豆高产栽培中要做好种子的选择工作,避免盲目留种和引种。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种植水平选择适合的大豆新品种,针对热量较好的地区,选择生育周期较长的大豆品种;针对热量差的地区,选择生育周期相对较短的大豆品种。同时,要考虑大豆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避免其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选择的大豆品种应具有很好的外部适应能力,才能确保大豆高产和稳产。在选种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品种是否符合当地的市场需要,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种子选择好之后,存在一些虫粒和杂质粒,要做好筛选工作,剔除质量较差的种子,保证净度超过99%,含水量低于12%,保留籽粒饱满和颗粒较大的健康种子。筛选好种子之后应进行处理,将种子晾晒2~3 d,能够灭杀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种子酶活性,增强发芽能力。注意在晒种的过程中应定期翻动种子,保证晾晒均匀[1]。

1.2 种植地选择和处理

种植实践表明,重茬大豆的产量会降低。在大豆栽培过程中,应避免连作大豆,可以与其他作物轮作,包括玉米和高粱等。为了保障大豆高产栽培,在选择好地块之后,通过科学翻耕土壤能够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在翻耕土壤过程中,将杂草和病虫卵翻入土壤深处,可以减少虫害和草害。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在整地过程中应科学施肥,适当增加基肥用量,以便大豆苗期有效固氮,提高根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在大豆播种之前,做好施肥量控制工作非常关键,目的是促进根瘤菌生长,保证大豆苗全和苗壮。控制好基肥的用量,选择施入有机肥450~675 kg/hm2,搭配施用磷酸二铵1 800~2 175 kg/hm2、硫酸钾600~825 kg/hm2。有条件的种植地区,可以选择大豆专用肥料,施用量控制在4 500~4 800 kg/hm2。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地时一次性施足底肥能够提高种肥的利用效率。要控制好肥料和种子的距离,应将其施入种子下方土层3~5 cm 处,否则会影响大豆的出苗率[2]。

1.3 播种

1)播种时间选择。要结合种植地的环境和天气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播种时间,播种太早或者太晚都会影响大豆出苗率。如果播种太早,温度达不到大豆出苗的标准,会影响出苗效果,导致大豆出苗率下降;如果播种太晚,温度高会促进大豆出苗,但是大豆秧苗徒长会导致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为此,要结合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科学选择种植时间。

2)播种方式。可以选择机械播种或者人工播种的方式,采用机械播种能够提高播种效率,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环节。选择机械播种应采取等距离播种的方式,行距控制在60 cm,并且控制好播种量。还可以采取人工点播的方式,播种深度控制在3~4 cm,播种完成之后做好覆盖工作,提高土壤的保墒保肥能力,保证大豆苗全[3]。

1.4 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1)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和定苗。在播种完成之后,种植户应及时检查大豆的发芽率,如果出现缺苗或者断苗现象要立即补栽,选择带土移栽的方式。如果缺苗较严重,选择同一个品种补种,在移栽完成之后及时浇水,提高大豆幼苗的成活率。还要做好大豆的间苗和定苗工作,在大豆3~5 片叶时做好间苗工作,保留壮苗,去除病苗和弱苗,保证苗全和苗齐,发现双棵苗要及早间苗,否则会影响其他幼苗汲取养分和水分[4]。

2)科学中耕除草。在大豆出苗之后,应浅中耕1 次,或者进行1 次片趟犁。在幼苗出土之后进行第1 次中耕,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间隔25~30 d之后进行第2 次中耕,避免土壤板结,减少水分蒸发。当前比较常见的除草方式包括人工除草和化学药剂除草,人工除草会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并且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果田间杂草比较严重,在播种后出苗之前做好封闭除草工作,可以选择50%乙草胺1 650 mL/hm2兑水750 kg/hm2,或选择70%都尔乳油1 950 mL/hm2兑水750 kg/hm2均匀喷洒除草。在选择化学药剂防治的过程中,应坚持精准用药的原则,结合田间主要草害选择适合的配方和用药量。针对禾本科杂草,可以选择20%精喹禾灵乳油和烯草酮乳油兑水之后喷雾防治[5]。

3)科学灌溉。在大豆播种完成之后,因为特殊的气候条件,一些土壤墒情比较差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土壤板结的情况。因此,在播种之后3~4 d 要及时喷灌,或者采取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保证大豆出苗整齐。如果大豆苗期没有出现特别干旱的气候,一般不需要浇水,切忌苗期灌溉过多,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降低大豆的抗病虫害能力,也会增加植株倒伏概率。在大豆开花之前3~5 d 做好田间灌溉工作,但是要控制好灌溉量,保证土壤中的持水量适合。在大豆开花结荚时期,做好灌溉和施肥管理工作,满足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和水分需求。在大豆生长后期,一旦遇到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溉,补充水分,减少对大豆籽粒发育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大风天气时不能灌溉,降水较多时,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4)科学追肥。结合大豆不同生长期的肥力需求做好施肥工作,大豆不同生长期对肥料需求量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时期。一是苗期。做好大豆苗期的肥料管理非常关键,因为该时期大豆的根瘤菌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要观察大豆的生长状态,发现缺肥之后及时补充肥料,促进大豆根部正常生长发育。针对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可以适当追施尿素,用量控制在75 kg/hm2。二是花粒期。该时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该时期施肥管理工作非常关键,能够促进结荚和鼓粒,可以施用尿素150 kg/hm2左右。三是大豆鼓粒中后期。该时期通过科学施肥管理能够提高大豆产量,该时期叶面喷肥可以选择尿素7 500 g/hm2,搭配磷酸二氢钾3 000 g/hm2及适量微肥,或选择钼酸氨375 g/hm2,加入硼砂1 500 g/hm2,在15:00 之后喷洒。通过叶片喷洒肥料的方式能够延缓大豆叶片衰老,减少落花和落荚,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5)化控。在大豆开花初期,结合大豆植株生长情况选择施用30%矮壮·多效唑450~750 mL/hm2兑水225 kg/hm2均匀喷雾,通过该种方式能够降低大豆节间的长度,促进大豆更好地开花结荚。如果植株长势较旺和种植密度较大,可适当增加用药量,长势较弱的大豆可减少用药量或者不用药。

2 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1 主要病害以及防治方法

1)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植株染病后其叶片逐渐变为黄绿色,并且伴有皱缩现象,病情扩散之后,患病植株的叶脉逐渐坏死,并且在籽粒上容易出现斑点,会造成大豆减产5%~7%。大豆花叶病会严重影响大豆的商品性能,并且该病害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病害之一,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选择种植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与其他作物轮作,发现病害之后及时用药喷洒防治;药剂防治可以选择70%甲基托布津或者70%百菌清药剂。此外,蚜虫会传播大豆花叶病病毒,做好蚜虫控制工作也是预防该病害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发现患病植株后要及时深埋或者焚烧处理,避免病害扩散和蔓延。

2)大豆霜霉病。该病害对大豆叶片和籽粒为害较大,发病之后会造成叶片脱落,以及大豆减产,可减产10%~15%,严重时甚至达到50%。该病害的发生与当地的土壤以及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如果早春土壤温度较低,会导致病原菌快速繁殖,在降雨之后有利于孢子形成,并且会通过伤口入侵到叶片内部,加速病害的传播和扩散。针对该病害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选择高产稳产、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做好拌种处理工作,可以选择甲霜灵或者福美双等药剂拌种;可以选择与其他作物轮作;做好田间土壤管理工作,通过深翻土壤将病残体翻入土壤中,减少病原菌数量。发病之后及时用药喷洒防治,可以选择甲霜灵2 000 倍液或者代森锰锌1 500 倍液,每间隔7~10 d 用药1 次,连续2~3 次,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3)大豆黄叶病。防治该病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多施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料,目的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益菌数量,避免土壤中出现菌群失调问题。采取科学的配方施肥技术,保证肥料中微量元素充足,做好施肥灌溉工作,满足大豆生长过程中养分和水分的需求。在发病之后及时喷施微肥,也可以喷洒杀菌剂,选择18%咪鲜·松脂铜,喷洒3 d 之后叶片能够恢复正常。

2.2 主要虫害以及防治方法

1)大豆蚜虫。该类害虫对大豆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同时会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种植户要做好蚜虫的防控工作。蚜虫主要吸食嫩叶的汁液,发病之后叶片逐渐萎缩,甚至脱落,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大豆的结荚能力下降,造成大豆减产。针对该虫害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积极推广和应用抗蚜虫能力较强的大豆品种,在蚜虫流行时期,选择3%呋喃丹颗粒75 kg/hm2,将其均匀撒在种植沟内,或选择啶虫脒或抗蚜威等药剂集中喷雾叶面,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可以选择种衣剂包衣处理,如福克种衣剂,能够预防大豆苗期蚜虫。

2)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的成虫主要为害豆荚,直接啃咬豆粒,导致豆粒残缺,并且豆荚中含有食心虫排出的粪便,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该类害虫在每年7 月下旬至8 月初是繁殖旺盛时期,进入8 月上旬之后会有大量虫卵,该时期做好防控工作非常关键,能够减少田间害虫的基数。该害虫会在豆荚上产卵,虫卵孵化之后直接进入豆荚中为害。为了预防大豆食心虫,应科学轮换种植,选择大豆和其他作物轮作,并且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大豆品种。抓住最佳的防控时期,在开花期和结荚期,可以选择化学药剂防治成虫,以减少幼虫的数量,如选择杀螟硫磷乳油与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之后喷雾防治。可以利用天敌防治,食心虫的天敌有赤眼蜂,但要控制好田间天敌释放的数量,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害虫高发时期,选择25%敌杀死乳油375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3)豆天蛾。豆天蛾幼虫会啃食大豆叶片,幼虫3 龄之后为害较大,会将豆叶全部吃光,造成植株不能正常结荚,严重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导致大豆产量下降,应采取以下防治方法。整地时采取深耕方式,耕地过程中可利用人工除虫方式消灭土壤中的老熟幼虫;选择与其他作物轮作,能减轻该类害虫的为害程度;如果发现田间豆天蛾幼虫达到防控标准,选择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 倍液喷洒大豆叶片背面,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3 及时收获和贮藏

针对大豆收获,应选择人工收获或者机械设备收割的方式,严格控制好收获时间,通常在露水没有干时进行人工收获,露水干燥之后选择机械设备收割。为了减少对大豆荚粒的损害,要配备大豆专用收获机械。在大豆收获完成之后,还要做好贮藏工作,控制好大豆中的含水量,否则会导致大豆出现发霉和虫害,不利于大豆留种。

4 结束语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应加强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做好栽培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提高各个环节的管理质量。此外,相关工作部门还应加大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力度,引导种植户积极应用,为提升大豆产量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大豆病害土壤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土壤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灵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