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迪
2023年10月24日,李正在天津接受本刊記者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李正,字三段,封号“鸽亲王”。
这是B站199万粉丝弹幕里的李正。三段,因为从“雍正王朝”讲到“乾隆往事”,他的每期视频都分三部分,每个小标题都是让强迫症分外愉悦的工整偏正结构。鸽亲王,则是对其“拖更”行为的调侃,每一次突如其来的更新,都带来“失踪人口归来”的狂喜。
10月下旬,《环球人物》记者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紫云中学,见到了这位本月还未更新的UP主、刚刚过完31岁生日的高中历史老师。这是李正工作了8年的地方。午后的日光洒进楼道,教室里正在上课,透过后门窗户玻璃,能看见一排排青春的后脑勺。
今年,李正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成为雍正》,也是他在B站讲清史的精华集结。40万字,300余条史料,49位古人的一生,拼合成一个古代帝王的原貌和他的理想世界。从45年的边缘皇子到13年的权力巅峰,他勾勒出雍正的成长之路,也关注那些被遗忘的小人物,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历史尘埃中打捞而出,重焕光芒。
学生时代,李正贪玩多于用功,看球赛、读闲书。高一暑假,他在起点中文网连载仙侠小说,两个月写了十三四万字,开学后被家长以“不务正业”为由勒令禁止。文学事业虽中道崩殂,却体验到码字的快乐,后来考大学报志愿即瞄准三个方向:新闻、中文、历史,最终进了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
临近毕业,李正参加了滨海新区的教师招聘考试,考了历史组第一,成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上班第一年,他23岁,只比学生大七八岁,凭着热情认真,熬过初入职场的艰难岁月。成就感来自课堂,“天花乱坠地讲一节课,讲完刚好打铃。学生看不出来,我心里却在呐喊:不愧是我!这节课上得真漂亮。”
他当了多年班主任,那是一种幸福交织心累的复杂体验。带的第一届学生送他一幅手绘毕业地图,他放在书房,没事的时候看看,顿感做老师的快乐。但更多时候,是一人面对四五十个学生、百十来号家长,是早上6点多出门、晚上7点多归来,还要继续接家长的电话、回学生的信息。
就在被大幅压缩的私人空间里,2020年夏天,李正买了一个2000块钱的微单相机,两架100块钱的灯,在十来平方米的书房里,开启了自己的UP主生涯。B站编辑建议,得有个响亮的开场白,“三观正直一把尺,扎扎实实讲历史”的广告语由此诞生。“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不能为了博眼球,讲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2021年,《觉醒年代》热播,“守旧派”辜鸿铭让年轻人直呼“可爱”。初中时,李正就读过《中国人的精神》,对这位充满战斗力的爱国老头儿印象深刻,就做了一期视频《辜鸿铭:大清亡了!为什么他仍不剪辫子?》,刚一发布,播放量就到了60万。他顺水推舟,继续讲剧中人物,从陈延年、黄侃到刘师培、赵世炎,暑假后开学,就被学生认出:“你是不是在B站讲《觉醒年代》的那个人?”
此后,李正从民国跳至清朝,以电视剧《雍正王朝》为切口,迈入“夺嫡区UP主”之列。他先从大臣入手,讲了恃宠而骄的年羹尧、隆科多,也讲了热血干将田文镜、李卫和张廷玉。接着,应广大网友对十三爷胤祥的呼唤,李正将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们一一讲下去。网友们继续催更,好奇那些未参与夺嫡的阿哥在干吗,于是有了“看戏皇子”和“吃瓜皇子”系列。康熙的24个儿子都讲完,网友们又提议,户口本翻到这儿了,再讲讲闺女们,满洲公主们开始登场……
这些“路人甲”,大多是藏在历史角落的“一笔姓名”,但通过从犄角旮旯里搜罗史料,李正拼凑出他们的别样人生:老五胤祺,一个“半文盲”但厚道善良,当康熙气得拔刀要活劈老十四时,是他一把扑出去抱住老爹;老十二胤祹,热衷研究宫廷礼仪,一生高光时刻都在主持丧礼;老十六胤禄,全部热情用于研究个人才艺,通数学,懂音乐,武艺高强,是康熙儿子中最能打的;老十七胤礼,一个身体弱到没有子嗣、潜心佛法的藏传佛教徒,和《甄嬛传》里为了爱情给四哥戴“绿帽子”的果郡王毫无关系……
学生为李正庆祝生日。
李正标志性的“三段式”结构。(视频截图)
比起边缘皇子,公主们的史料更少。比如六公主,几乎“查无此人”,却和丈夫策凌拥有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讲到动情处,李正说:“假若他们真能在地下相见,策凌大概会非常骄傲地告诉妻子:在你走后,我很努力。如今你成了固伦公主,我也当上了和硕亲王,你老公我是咱爸9个女婿里最优秀的那一个,我争气吧!可惜这些,只能是我们后人的幻想。”弹幕中齐刷刷一片“泪目”“哭死”。
李正也常有“破防”的感性时刻。“写完稿子,我会自己重念一遍。读到最后,能不能产生强烈的共情,达到肌肉上的颤抖,是一个重要标准。”写到耄耋之年的纪晓岚,在最后一道奏折中替被奸污的女性发声,他为这种魄力和体贴而感动。“男儿欲报君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这句傅恒钟爱的诗,写稿时、走路中、睡觉前,他时常自己念叨,想起傅恒在缅甸身染重疾、回京猝然而逝的结局,特别唏嘘。雍正推行新政,让老十三允祥(即胤祥)追缴亏空,闲话传遍朝野,说允祥查账太刻薄。雍正大怒,召集群臣开会,总之,锅全是朕的,和十三弟无关。写到这里,李正情绪上来,难受得不行。“老百姓总是骂大臣是酷吏,夸皇帝是明君;但雍正却总让大臣当好人,自己扮黑脸。”他敲着键盘,眼泪“哗”地掉下,洗了把脸,回来继续写。
观众越来越多,李正的压力也随之增长,“不能对不起那位古人”。于是越写越多、越写越难:乾隆太长寿,史料又多又杂,核对整理要花大力气;和珅太难写,写了1万字,和大人还没开始贪污;有时看到一句言之凿凿的古文,他费劲扒出处,搭进大把时间,最后得出结论,这句话纯瞎编的。最近半年,他的力气都花在兆惠这位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的“乾隆朝第一神将”身上。本想一期搞定,结果做了4期,最终章的文稿写了28000字,剪出来97分钟,腰差点没折。他至今记得那两三个月,开车上下班的路上,放着激昂的古风音乐,脑子里过电影一样,都是兆惠的人生蒙太奇。最累的时候,隔两三个小时设一个闹钟,晚上11点睡,1点半爬起来,写到三四点,回床上歇会儿,然后再起来写,白天接着上一天课……
当了3年UP主,李正依然“一個人就是一支队伍”。变化惟二,一是“鸟枪换炮”的设备,二是越开越大的“瘦脸”。今年的更新频率降至历史新低,李正虽有“正在肝稿子,即将鸽稿子”的羞愧,但也说服自己,起码睡够6小时。他数着欠下的坑,明瑞、傅清、于敏中、讷亲,先把“乾隆往事”完结,再倒回去,讲康熙、顺治、皇太极……李正镜片后的双眼开始放空,像在眺望那穿越遥远历史长河的漫漫更新路,回过神来,“过两天还是快把年妃(《甄嬛传》中的华妃原型)发了吧。”
李正新书《成为雍正》。
《环球人物》:在封建帝王中,雍正有哪些特色?
李正:雍正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比如批阅奏折,其他皇帝很少公开表露情绪,他却会在朱批中和田文镜交心,说“朕就是这样的汉子”;会“阴阳”大臣说,“朕这样平常皇帝,如何用得起你?”民间流传雍正的“十大罪状”,正常皇帝都会直接砍了造谣诽谤者,雍正却出了一本《大义觉迷录》认真争辩,毫不介意将“黑历史”公之于众。你会觉得这个人很真实,有点喜感,又有点轴。
雍正安慰大臣的方式也很神奇。“九子夺嫡”的时候,他心情烦闷,就摘抄古书里安抚人心的佳篇,辑成《悦心集》。当皇上后,有大臣反映最近焦虑,他就给人寄去一本,看完后,还得交上读书笔记。他也会有温情的一面。江苏巡抚陈时夏一直在外做官,80岁的母亲远居云南,母子俩19年没见过面。他给雍正上书,想请假接母亲来苏州。结果雍正直接派人护送老太太,走官路、住驿站,一路风风光光;又送来人参和貂皮,庆祝他们母子团圆。总说雍正冷血,但他其实还挺有人情味儿的。
《环球人物》:这些年来,大众对雍正的关注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正:过去大家觉得“九子夺嫡”有意思,是更关注在一个复杂的局势里,一个人如何才能赢。现在,大家关注雍正朱批里的真性情,他的审美取向和日常消遣,这些更贴近普通人的层面,发现原来雍正也养狗,给狗起有趣的名字,也喜欢各种手办小玩意儿,喜欢cosplay……大家不想那么“卷”了,如何在未来的赛道里取胜并不是一个必要问题,如何让当下的生活丰盈快乐,才更重要。
《环球人物》:在雍正朝当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李正:首先,在雍正朝不做贪官、只拿工资,也足够养活自己。在康熙朝,工资很低,一个知县一年的俸禄是45两,一些潜规则下的“脏事”不得不干,所以很难当一个纯粹的清官。而雍正实行“养廉银”制度后,工资翻了很多倍,普遍能涨到800两。
但雍正很勤奋,下边的官员也必须勤奋。比如被公认为楷模的三大督抚,鄂尔泰、田文镜、李卫,都是把自己累到吐血的工作狂魔。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个好官,会活得很辛苦,但最后会出成绩,会改变一个朝代的面貌。无非是看自己的人生选择。至于摸鱼躺平,上面有一个一年只给自己放8天假的“肝帝”雍正,你毫无摆烂的可能。
李正
“90后”,天津人,高中历史教师,B站百大UP主,个人账号“正直讲史—李正Str”创下了1亿播放量。新书《成为雍正》近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