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长波
走进生活,悦读生活,感受信息科技对劳动的影响,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
国家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牵涉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关系到個人、家庭和民族命运。
现代信息科技加快了人类发展的进程,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决定着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劳动教育新风尚。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刘禹锡的诗中蕴含着社会推陈出新、新旧更迭的哲理。人类发展,从传统男耕女织的劳作到高科技规模化生产。劳动技术在改变,人们的劳动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崇尚脑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在这种不良思潮影响下,社会上出现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出现了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人,这给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劳心劳力,亦知亦行。”深刻阐明了劳动教育是一项既费脑力又费体力的工作,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近年来,国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推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正视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用现代劳动教育新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为他们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总目标。民族复兴,国家繁荣昌盛,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劳动者和建设者,必须要求少年儿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劳动教育作为国家课程,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室内、校园内,而应走进各类企业,走进乡间地头,走进社区服务之中。
时代在进步,传统劳动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科技彰显出强大力量,劳动不同于以往。劳动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通过劳动累出一身汗水、了解一道工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推动劳动方式改变,促进劳动效率提升。让学生把握时代脉搏,体悟新型劳动方式,树立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笔者所在单位是一所乡村学校,近年来学校劳动教育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搬进食堂,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操作和面机、馒头机;课堂搬进智慧农场,老师带领学生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控制电磁阀门,远程定时、定量灌溉……全新的教育方式,不仅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将科技意识深植学生脑海之中。
劳动教育要统筹协调,多方联动,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倡导家校协作、校企合作,开辟政府、学校、社区、农场、企业共同出资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生态农业”“新能源工业”“高科技创新”等多种劳动基地,为学生搭建形式多样、富有科技元素的劳动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信息科技发展带来的新体验,领略科技引领之下现代劳动教育新风尚。
生活中,带领学生利用节庆日开展劳动教育,渗透科技思维,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学雷锋纪念日时,带领孩子们为敬老院、五保户老人打扫卫生、擦玻璃、洗衣服,在轻松愉悦的劳动中为老人送去温暖,孩子们有成就感,老人们也高兴。
山东是教育大省,重视实践引领。作为莱西市日庄镇中心中学的教师,我感受到带领青少年悦读生活,培育劳动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