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牧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实践探究

2023-11-09 07:36邱海燕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牧区小学生普遍课外阅读条件差,阅读方法单一,课外阅读困难重重。基于此,文章从如何让牧区小学生做好阅读准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三方面入手,对提高牧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做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牧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6-0035-03

阅读是最基础、最根本、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教育方式,因此,理想的教育应当从阅读开始。但是,高质量的课外阅读不是布置读书任务就能做到的,而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读书,掌握适当的读书方法。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助学生精心地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合理的课外读物导读建议,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

提高读书品味。”这些要求足以凸显阅读的重要性。读书是汲取,是积淀。学生只有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词汇,学会更多的材料运用方式,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写作。同时,教师借助课外读物,还能培养学生认知理解、逻辑思维、情感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牧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牧区学校多地处偏远,学生家庭藏书少,社会阅读资源短缺,学生购书困难,也难以对课外读物进行甄别、选择。牧区学生家长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在孩子入学之前缺乏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意识,导致孩子入学后阅读兴趣普遍不高。此外,牧区小学生没有科学、系统、有效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对他们来说困难重重,这也打击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因此,根据儿童成长的普遍规律,为牧区小学生提供具有指导性、普遍性的课外阅读建议,逐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势在必行。

二、提高牧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做法

(一)做好阅读准备

1.培养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

做什么工作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样才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进而实现目标,学生课外阅读同样如此。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要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則是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渗透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对大量文字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中,培养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为例,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材料更好地帮助、指导学生理解文本,也可以通过补充与“端午粽”有关的课外阅读素材,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还可以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独立阅读同一系列的书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仔细鉴别书籍

语文教师是中小学生阅读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教师在指导小学生正确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前,往往需要先对这些书籍进行更仔细、更深入、多层次的甄别,对文章的内容、书籍的内涵、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等都要进行鉴别。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材料分析准备,教师才可以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处理自如,才可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3.科学挑选阅读书目

针对牧区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书籍选择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特性、读书兴趣等情况,教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选取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智力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形象思维正在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因此,在书籍选择过程中,一至二年级学生往往适合选择图文结合、色彩鲜艳的绘本、童话类书籍,三至四年级的学生则适合短篇寓言或篇幅长一点的童话书,而五年级以上的学生着重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长篇散文。所以,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正确地指导学生挑选课外书籍。

此外,有的学生喜欢自然生物类书籍,有的学生喜欢天文类书籍,所以教师在挑选图书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读书兴趣爱好,从兴趣出发,并配合以适当的阅读方式指导[1]。

4.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

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书香浓郁、优雅、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让学生对书籍和知识充满敬畏,认为阅读是一件自然、优雅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置一个图书角,通过学校的图书配备和学生的捐赠,不断丰富和更新图书角的书目,并动员学生对图书角进行装扮,如利用名言、古诗进行装饰,使教室充满“阅读韵味”。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善于动笔

阅读是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海量的图书资源、信息扑面而来,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各种各样的资源。因此,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对阅读内容进行甄别,选择感兴趣的或有价值的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摘抄一些精彩的句子、段落。

2.勤于动口

教科书课后题中常常会出现“朗读并背诵全文”,不难看出,大声诵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在大声诵读时,学生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模仿特性,更容易感受角色的特点,从而了解文学作品,这是默读所无法实现的功效[2]。

例如,在学习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时,初读课文,学生读不准字音,读不通句子,更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一篇古文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很难。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后,学生不但读出了“古文味”,还能自己体会出文章所阐述的“趁着年少多学习”的道理,更是对《三字经》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圈画批注法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当学生读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一般只会急于知道文中的重要情节及内容,很少有人会在阅读第一时间就去注意这篇作品的思想感情。所以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新的文章时,不妨提前做好准备,先引导学生把文章中重要的文字、情节仔细勾画出来,然后指导学生认真品味这些词语、句子、段落等,仔細揣摩这些重要句段的意思、感情,并做批注,进而更准确地把握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有利于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

习惯。

如在教学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画杨桃》时,语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着重欣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倒数第二自然段,使学生感受文章的特点,更进一步地掌握文章表达的方法。同时,语文教师还可拓展“达·芬奇画鸡蛋”等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实事求是的道理,从而带动他们进一步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

2.合作分享法

目前大部分小学生在阅读中还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逻辑思维、固定的阅读习惯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学生组内自行商讨并挑选适合本组的书籍阅读,读后组织一场小型的阅读分享会,每组分别说一说本组为什么选择这本书,书里讲述了什么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如何,最喜欢哪个人物形象,读后有什么感受,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此展开分享与交流,最后教师分别作总结。讲述、点评、探讨、总结的过程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建议高年级小学生读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部分篇章,使他们通过阅读掌握人物形象特征、故事发展规律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外读物点评的活动,引导他们分享读书体验,并引导他们说一说对诸葛亮、周瑜、刘备等人的认识,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主要内容。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让他们围绕“如果自己也是诸葛亮”等话题展开写作,从而推动他们读写能力的

提高。

3.自主阅读法

提起阅读活动,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和学生课上集体进行阅读教学活动;第二种情况是课外阅读。而第二种情况,有时候是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完成对某本书的阅读并写出或说出读后感,也有可能是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主要优势如下:一是通过学生选择的书籍类别,可以对学生的兴趣倾向有大致了解,后期可以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书籍基本都是自己很感兴趣的,在分享的过程中更有激情,情绪更为饱满,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锻炼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更有效感染其他学生对这本或者这类书的阅读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新颖的课外阅读活动、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浓厚的阅读兴趣,对刚刚接触阅读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很不错的体验和开端,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分享活动,为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逐步掌握本文的基本写作结构,同时也可以通过作者的基本文字框架,逐步走进徐悲鸿的内心,更深入地了解徐悲鸿的拳拳爱国之心。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一课进行点评,同时分享自己读这本书的体验。

4.拓展理解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阅读能力有限,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复杂语句和文章情感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当教材中表达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存在差距时,学生便会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与之有关的文章或书籍,使学生对相关历史背景或作者生活经历等信息进行了解。例如,当学生在阅读史铁生所创作的散文时,常常难以理解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情感的起伏。此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当前的生活状况及小说的创作背景等,以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并理解作者的意思。有时虽然教师已经给学生讲了相关知识,但受知识层次的影响,学生一时仍无法把握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原著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便捷化和学生阅读量的增大,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概率增大,这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某些不良思想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自己重新体验、认识,进而通过精彩的课外作品获得提升。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种重新感受生活的好方法。在阅读的道路上,教师既是引路人,又是读者。

三、结束语

牧区小学生的阅读环境普遍较差,导致他们阅读量不够、阅读方法单一。因此,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仔细选择课本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为学生阅读打下基础;要搞好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读写策略,如圈画批注、合作分享、自主阅读、拓展理解等,抓住学生读书的重点,关注学生思维的转变,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应首先成为阅读者,然后再指导学生,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与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夹书合.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应对策略[J].文学教育,2021(10):140-141.

吴建华,张琳.小学生阅读行为干预的3种课外阅读小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1-18.

王佳玲,任强.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外阅读的主要特色与使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12):108-110.

作者简介:邱海燕(1987.8-),女,甘肃张掖人,任教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
让阅读由量变走向质变
初中语文阅读方法的传授途径探究
有效进行亲子阅读教学管见
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论学好英语的几大要素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