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航天英雄

2023-11-08 00:48:16邵红能
北京纪事 2023年11期
关键词:惯性陀螺航天

邵红能

他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作为早期出国留学的博士,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曾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潜心研究,矢志奉献。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他,就是陆元九!2023年6月6日,陆元九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从小勤奋好学,立志科技救国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的一个教员家庭。因为生日是元月九日,故取名“元九”。1931年,进入安徽省立第八中学读初中,在初中毕业后,考取了江苏省立南京中学。1937年8月,陆元九赴上海参加完高考,就发生了“八一三”事变。当时,陆元九报考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央大学,上海沦陷后,交通大学无法开学,已经迁往重庆的中央大学录取了陆元九。1937年11月,在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学习。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回顾陆元九的百年人生路,他在年少时目睹民族于生死存亡之际,励志留洋归来、科技救国,在中国航天领域擎起一面旗帜。

1945年,陆元九成为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被分配进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并选择自动控制专家C.S.德雷伯教授开设的仪器学专业,成为德雷伯教授的首位博士生。

获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陆元九克服重重阻力,几经辗转,终于回到故土。1956年,陆元九和家人从旧金山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抵达香港后,在港英当局派出的警察押解下穿过九龙,步行穿过罗湖桥,经历在异国他乡的11年后,终于站在深圳河边祖国的土地上。陆元九谈起回国经历眼含热泪,说:“过了罗湖桥到内地这边,这一段路简简单单几分钟,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几分钟时间是从一个世界走到另外一个世界,我那时候就知道什么叫回国,什么叫祖国。”他的足迹诉说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曲折多艰,陆元九的愿望很简单:“为中国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他的追求诠释着科学赋予人格的坦荡之美,他让美国同行刮目相看。

回国后不久,他就参与筹建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陆元九在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同时负责多项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主持组建了中科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同时,他还坚持撰写专著。1958年,陆元九积极响应“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并提出:“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与此同时,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也在陆元九和同事的手中组装出来了。

1964年,陆元九的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出版,这是中国惯性技术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对中国惯性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965年,他领导组建中科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并兼任研究室主任,主持开展了单自由度液浮陀螺、液浮摆式加速度表和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的研制。在此之后,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也在他的主持下诞生。

1996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利,当时,已经76岁的陆元九第一时间赶到西昌调查原因。这之后,陆元九提出,“对上天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如今,这句话已成为中国航天界流传甚广的“名言”。要求严格是大家对陆元九的印象。他常说:“我们的产品是要上天的,一定要保证质量。要求严格,可以进步快一点。”

陆元九认为,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应按18个字要求自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分析、严格、认真、执着”。他认为,实践出真知,书本知识念得再好,顶多是个百科全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用”,即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进行研发工作,需要不断深入,所以,科技人员要不断前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不忘“科学”初心,一生奉献航天事业

1978年,随着“科学的春天”到来,陆元九重回科研一线。在担任北京控制器件研究所所长期间,他积极参加航天型号方案的论证工作。他根据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的技术基础,对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方案的论证进行了指导,确定采用以新型支承技术为基础的单自由度陀螺构成平台——计算机方案。1982年12月,陆元九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是陆元九科研生涯的真实写照。即使离开科研一线,只要基层研究人员抱着材料敲开他家门,陆元九依然热心帮助解决技术问题,还到实验室做研究工作。

陆元九一直倡导要跟踪世界尖端技术,并在型号工作中贯彻“完善一代、研制一代、探索一代”的精神,在陆元九的领导下,中国航天先后开展了静压液浮支撑技术等预先研究课题以及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他还极力主张改善试验条件和设施,以便研制高精度惯性仪表。陆元九参加中国科学院早期探空火箭、人造卫星以及一些战术导弹的控制研制工作,参加多种导弹卫星的论证方案、飞行试验数据分析等工作;主持开展了飞行器自动控制方面的大量研究工作,惯性器件及测试设备的研制,稳定系统研究,惯性制导系统研究,液压、气动执行机构和红外光学敏感技术研究等。

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陆元九以101岁的高龄,成为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最年长获得者。陆元九将这枚勋章视作全体航天工作者的荣誉,他说:“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科技报国,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让年轻人“进步快一点”,一代接一代擎起航天事业的旗帜,是陆元九的夙愿。人们评价:“陆院士注重人才培养,在航天專家里出了名。”在他过问下,航天系统自培高学历人才已成风尚,航天人才断层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陆元九院士作为航天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航天事业奉献终身,并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人造卫星控制研究和惯性技术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培养了一大批航天领军人才,陆元九淡泊名利的品格为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以科技报国、服务人民的情怀成为广大航天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猜你喜欢
惯性陀螺航天
你真的了解惯性吗
我的航天梦
儿童时代(2022年4期)2022-04-19 11:14:10
冲破『惯性』 看惯性
航天梦,我的梦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2:56
做个纸陀螺
逐梦航天日
玩陀螺
学生天地(2019年6期)2019-03-07 01:10:46
陀螺转转转
军事文摘(2018年24期)2018-12-26 00:58:18
我最喜欢的陀螺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6:02
无处不在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