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启
近日,广州某小学一名学生家长张先生(化名)将一份有关该校“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个技能”的文件照片发到网上引发社会关注。对此,涉事学校工作人员称:“八个技能,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10 月9 日《北京青年报》)
据报道,这八个技能具体为:娴熟掌握包括游泳在内的两项运动;小学阶段完成不低于1000 万字的阅读量(约200本课外读物);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等等。
上述“八個技能”,有的是教育部门给学生提出的要求,如掌握一到两门艺术技能、一到两门体育技能,而引起家长热议的,都是学校自主提出的。之所以这些技能引起家长关注,是因为平心而论,不少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家长恐怕都没有掌握这些技能。
如“在毕业前能参与完成一项实验,并写出一份较完整的实验报告”,这更像是给大学生提的要求。给学生提出的成长目标必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过高的目标不但难以实现,还会滋生形式主义。如学校在汇报学生八个技能掌握情况时,可能就会对育人成果进行包装,有的家长为展示孩子掌握技能的情况,会亲自上阵,替孩子写实验报告,这就让掌握技能变为“拼爹”。
进一步分析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所需的时间、资源,就会发现,一名普通学生恐很难完成学校的要求。如果要求小学生掌握上述“八个技能”,学生的自主发展时间在哪里?或许在学校看来,学生在培养八个技能过程中,就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综合素质。但是,被要求、安排培养的技能,与学生自主发展培养的兴趣、特长往往是不一样的,学校、家长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时间,而不是用各种任务把学生的每日日程表塞满。
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也应该区分基础技能与特长技能。基础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这也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而特长技能则是对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完整的教育过程体验,而不是要实现功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