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如?陈敬
摘 要:新时代少先队工作面临数字化转型及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带来的诸多难题与挑战。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构建及运行管理亟需信息化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支撑。针对当前少先队社会化工作面临的社会化组织建设亟待健全、社会化阵地建设难统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缺协同、校外辅导员配备不足等问题,提出以数字化的理念、方式和手段,通过建设“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拓展建设校外少先队组织管理体系,创建线上审批高效管理流程;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阵地共享线上匹配工作机制;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红领巾奖章”争章管理体系;建设“校内+校外”辅导员协同工作平台;构建高效协同的“数字+少先队”工作管理新模式。以探索数字赋能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整体效能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 少先队工作;数字化;校外少先队组织;少先队社会化工作
中图分类号: D43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502(2023)05-0023-12
作者简介:胡美如,浙江省团校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思想教育;陈敬,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为校外教育。
一、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政策与实践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高度重视新时代的少先队工作。2021年1月,我国首次以党中央名义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构建资源有效整合、队伍有效动员、阵地有效利用、队员广泛参与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1]。《意见》出台后,随着全国各地相关工作指导性文件的陆续出台,少先队工作的社会制度环境全面优化,新时代少先队的事业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
新时代少先队要加快提升社会化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少先队实践育人作用。2020年7月,第八次全国少代会作出了“迈向社会、进军线上,加强社会化工作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2]。2021年7月,基础教育领域发布的“双减”政策优化了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社会环境。2021年9月,共青团中央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要求“逐步构建组织基本覆盖、机制规范运行的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3]。2022年9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进一步下发了《全面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实施方案(2022—2025年)》(简称《实施方案》),对全面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作出了系统的工作部署[4]。从中共中央出台的《意见》到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印发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以及其他部委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足见党和国家对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对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高度重视。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學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5],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意见》出台两年来,各级团委、少工委聚焦少先队实践育人的主责主业,积极拓展少先队在校外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活动覆盖和队伍覆盖,力争发挥少先队实践育人作用[3]。面对“少先队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形式跟不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等突出问题[6],全国各地的少工委积极解决,有不少地方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已取得一定工作成效。例如,福建省完善了红领巾主题教育基地功能体系,突出青少年宫在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中的支点作用[7];河北省加强了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阵地的建设,突出其实践育人特色;浙江省少工委系统深化了“红领巾学院”思政品牌,丰富了少先队实践活动载体,促融合谋发展,全力构建了“校内+校外”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新格局[8]。
新时代的少先队工作面临“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校内外一体化管理”等一系列新工作、新命题。各级团委、少工委需要争取党政支持,借助团内资源,整合社会力量,以提升少先队服务能力。随着少先队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化工作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实施,新时代的少先队工作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数字技术可以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精准的智能化服务。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通过迭代升级网上少先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少先队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构建数字化时代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势在必行。
二、全面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新要求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是指少先队组织依托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开展少先队实践育人和服务工作,主要通过拓展建设校外少先队组织,在社区、青少年宫、青年之家等设立校外少工委,在少先队员集中的校外活动场所依托社会组织、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新途径,有助于青少年了解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少先队工作社会化是指在社会时空中依托社会资源开展少先队工作,从而把少先队工作从学校内向学校外延伸,以实现学校内外少先队工作的融合发展和共同提升[9]。少先队组织通过开展爱国教育、科普教育、文体教学、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少先队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引导。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宗旨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少年儿童。
全面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新要求。共青团中央等下发的《实施意见》对此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也规定了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少先队社会化工作要求建好校外少先队组织、建好少先队活动组织和实践营地,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并保证组织覆盖面;要求建好校外辅导员资源库,使少先队社会化工作队伍更加丰富多元[10]。少先队组织必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少先队工作范围拓展至社会各领域,与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青少年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全面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健全校外少先队组织管理体系
校外少先队组织是指在学校以外的社区、青少年宫等地方设立校外少工委,建立相应的少先队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营管理办法,组织少年儿童参加少先队实践活动。《意见》要求在学校组织基础上,拓展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在少先队员集中的活动场所加强组织和工作覆盖。我国少先队建队70多年来,校内少先队组织制度完备,行政管理体系层级分明,在省、市、区(县)等各个层面均设有少工委,各地学校也都有比较健全的少先队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普遍缺乏少先队组织覆盖,缺少校外少先队专职管理人员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可以说,全国各地的社区、青少年宫,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校外少先队组织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实施方案》要求在社区(乡镇、街道、村)、青少年宫、青年之家等领域建立运行规范、发挥显著作用的少先队组织,建成一个,活跃一个。要求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少先队组织迈向社会的重要支撑作用;发挥青少年宫作为少先队组织迈向社会的重要支点作用;充分发挥城乡青年之家支持作用,积极探索农村少先队组织建设的有效形式,着力健全校外少先队组织体系。
(二)拓展少先队社会化阵地建设,健全社会化阵地资源统筹管理体系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要坚持就近就便原则,《意见》要求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各类文化场馆和社区党群活动中心、青少年宫、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基地)、科普基地等社会阵地建设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让少先队员就近就便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各类文化场馆、社会阵地所属单位等相关单位的作用,为少先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实施方案》要求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巩固联建共育机制,为少先队组织就近就便开展各类校外实践活动提供阵地保障[4];要求青少年宫创新建设流动阵地,如浙江开展“家门口的青少年宫”活动,推动师资、课程、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要求社区推动少先队员15分钟活动圈建设,统筹发挥各类阵地的作用,协同开放社区周边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社区和青少年宫等相关单位联建共育,建立社会阵地共享使用的开放和匹配机制,健全社会化活动阵地管理体系。
(三)深化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内外一体化实践教育管理体系
少先队是一所育人的学校,应在实践中和为了实践而育人[11]。《意见》要求,共青团和社会各界要强化少先队实践育人作用,加快建立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少先队实践教育体系;少先队实践教育要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思想内涵,突出红色基因传承,构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体系。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要强化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丰富多样、覆盖面广的实践活动,包括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等,以满足少先队员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实施意见》要求县级统筹推动,将少先队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作为“红领巾奖章”争章的重要内容,统一纳入学校“红领巾奖章”激励评价体系[3]。随着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对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跨系统、跨部门、跨单位协同举办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将会常态化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对少先队员的实践教育,着力健全校内外一体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和评价管理体系。
(四)加强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校外辅导员联建管理机制
少先队辅导员是党的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少先队社会化体系建设要求各级团委、少工委加强对校外辅导员的配备,积极聘请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青年志愿者、五四奖章获得者及共青团的各级委员等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一直以来,我国校内辅导员由中小学教师兼任,组织管理体系完备,培训管理体系完善。然而,校外辅导员缺乏专业人才队伍配备、专业化成长培训以及工作的协同管理。中共中央下发的《意见》要求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创新辅导员评价和激励机制,建好用好辅导员网絡集体备课平台。《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对校外辅导员的配备,做好校外辅导员培训管理工作。要求全国、省、市、县四级要把校外辅导员培训纳入共青团、教育部门的少先队辅导员教育培训规划,做好校外辅导员的岗前或任职培训工作,还要求将少先队工作内容纳入校长(德育工作者)、青少年宫负责人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分级建立校外辅导员资源库,同时要求建立“学校、社区、青少年宫”的校外辅导员联建管理机制。
(五)加强实践教育活动协同机制,建立共青团与多方联建共育新机制
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应当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场景,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包容、合作及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新时代少先队要求全面加强党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意见》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与少先队组织建立联建共享机制,为少先队实践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实施意见》要求完善实践教育活动协同机制;要将少先队工作纳入街道(乡镇)、社区(村)、青少年宫的党组织整体工作安排,纳入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文明办宣传工作整体部署,纳入民政、农业农村部门的城乡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统一部署;文旅部门要加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对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的支持。此外,妇联、科协、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各部门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校外少先队开展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科普教育等思想性强、主题鲜明的公益性实践教育活动。各级团委、少工委要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做好日常工作协调。全面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还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建立校内校外协同机制,不断探索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管理新模式。
三、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为了符合新时代少先队员的学习生活新特点,充分发挥少先队实践育人作用,新时代少先队组织需要构建覆盖广泛、动员便捷、校内外有机衔接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组织体系。但目前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管理还面临校外少先队组织覆盖不足、社会化阵地资源难统筹、校外实践活动联建共育及辅导员联建等管理机制未形成、社会化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等各种难题与挑战。
(一)社会化组织建设亟待健全,社会化工作缺少高效协同管理机制
一是校外少先队组织覆盖不足,校外少先队组织运行管理体系亟待健全。我国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涉及面广、数量众多,为确保少先队社会化组织常规化运行,亟须建立健全校外少先队组织行政管理体系。相较于校内少先队组织每个层面都设有少工委,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校外少先队组织管理体系。目前全国各省、市、区(县)的校外少工委有的还处于待建或未建状态,有的很少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全国不少地方的街道(乡镇)、社区(村)、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营地)、科技馆等,还未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少先队社会化组织建设面临极大挑战,任重道远。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省辖90个区县,共有城乡社区24740个,其中社区4338个,村委会20402个,这就意味着今后每个区县平均要管理274个社区(村)级少工委。此外,还有青少年宫和数量众多的各类文化场馆、营地(基地)等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少工委也亟须建设和管理,要实现少先队社会化组织全覆盖和建立强有力的校外少先队组织管理体系并非易事,不仅需要各级党政机构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和配合,还需要对活动开展、阵地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的财政保障。
二是社会化工作机制亟待完善,目前缺少高效协同的工作管理流程。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意味着街道、社区、青少年宫以及广大农村地区不仅要建立校外少工委,还要实现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运营管理,涉及活动审批、过程监管、工作评价、过程记录等社会化工作管理体系运行起来以后的一系列工作。当前我国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各项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校外少先队组织的工作运行还普遍缺少规范可行的工作管理制度。目前存在管理社区少先队、管理青少年宫少工委,还有校外活动场所少先队组织的审批建设、运行管理、活动开展等工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基层校外少先队组织运营管理困难重重。有些乡镇缺乏工作运行管理机制,有些社區不知道如何组建大队、中队以及如何组织混龄队员,有些乡村缺少场地师资等教学资源,有些校外场所由于缺少协同难以真正运营少先队实践活动。由于缺少高效协同的在线工作管理平台和线上审批管理工作流程,有些落后地区的农村要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还会面临申报无门的尴尬境地;有些发达地区即使可以通过传统方式申报,也往往面临申报手续繁杂或审批缺标准、缺制度、缺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协同等问题。
(二)社会化阵地建设难统筹,阵地使用缺乏共享匹配联动管理机制
一是社会化阵地建设资源汇集统筹不足。我国现有少先队社会化活动的场馆和阵地比较分散,各类场馆设施分布于工会、妇联和科协等不同群团组织,各种青少年活动营地(基地)更是分属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和不同系统,共青团需要跨系统、跨部门和跨单位对接资源,才能汇集、整合与调度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阵地资源。目前,社会化阵地建设资源汇集不足,尚未形成少先队社会化阵地资源汇集统筹以及阵地活动共享使用的联动管理机制。社会化阵地共享使用缺少供需匹配机制,如果得不到各级地方政府、各种营地(基地)所属单位和所属部门的通力配合,各级团委、少工委很难完成社会化阵地的资源汇集和统筹使用管理工作。
二是社会化阵地使用缺少共享匹配联动管理机制。我国各类公共场馆设施大多直接面向社会开放,各类营地(基地)却很少结合少先队组织的活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少先队活动往往又找不到合适的活动场地,这就产生了社会化阵地共享使用与少先队组织开展活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例如,工会的文化馆有舞台设施,适合才艺表演,而周边的少先队排演活动却苦于找不到好的场地,未来文化馆可在指定时段免费开放以供协同单位共享使用。由于缺乏社会化阵地共享使用的供需匹配机制和在线信息发布渠道,少先队活动往往与社会资源脱节,导致很多少先队活动得不到社会力量的协同推进和社会阵地资源的有效支持。
(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缺协同,活动联建和评价管理缺少协同管理机制
一是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尚未形成多方联建共育协同工作机制。一直以来,我国少先队实践活动以学校举办为主,随着社会化工作的推进,社区、青少年宫、科技馆、文化馆、妇女儿童中心等各类场馆设施与各类营地(基地)均可成为区域内校外少先队组织带领少先队员开展实践活动的“打卡点”。换言之,校外少先队组织可与学校少先队组织协同开展少先队实践活动,也可以自主举办活动。此外,各类主题活动、志愿活动、文旅研学等相关活动的举办方均会涉及不同的单位和部门。在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中,共青团要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各级团委、少工委面临着如何与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门、民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妇联、科协等各部门、各单位协同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公益性实践活动,如何与教育部门协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挑战。目前少先队组织与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缺协同,尚未形成联建共育协同工作机制。
二是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主体多元,尚未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少先队员成长评价管理体系。我国多地学校已落实将少先队活动作为校本活动必修课,要求少先队员参加社区少先队活动、参加第二课堂打卡活动等,但尚未统一制定少先队员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评价体系。随着少先队社会工作的推进,社区、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教育营地(基地)举办的各类小队活动、研学活动等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将会越来越多,各级团委、少工委需要加强对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推动“红领巾奖章”争章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队员积分、推优入团等少先队员评价管理体系。目前,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谁主办谁评价”等问题,活动评价主体不统一,各级团委、少工委亟须与教育部门形成团教协同的校内外一体化的“红领巾奖章”争章评价管理体系。
(四)校外辅导员配备不足,校外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缺少联建管理机制
一是校外辅导员配备不足。目前,省、市、区(县)各级少工委亟须建立起完备的校外辅导员资源库,建设校内与校外一起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联动和支持机制。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聘请社会各界精英人才,各级少工委需要积极聘请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校外辅导员,具备条件的街道(乡镇)、社区(村)、青少年宫少工委均应设少先队总辅导员。目前存在校外辅导员聘任不足和辅导员工作缺协同等问题,亟须建立辅导员供需匹配机制,完善辅导员队伍人才结构配置。此外,各级少工委还有待制定校外辅导员管理办法,建设好考核评价与动态管理机制。
二是校外辅导员培训管理等联建机制尚未形成。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除聘请社会各界人才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符合少先队教育理念的专业化培养。由于校外辅导员量大面广,很多还是各行各业的先锋模范和优秀人才,人员分散,结构复杂,兼聘担任,因而对他们的培训管理工作面临难组织、难管理等挑战。共青团、各教育部门面临如何对校内和校外的辅导员进行系统化培训,以帮助校外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等问题。此外,学校聘用的校外辅导员(校内辅导员可以兼任)还面临与校内联建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政策背景下,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管理还面临着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社会化阵地资源统筹、社会实践活动联建共育、校外辅导员联建等多方面的难题与挑战。如何建立和管理校外少工委,以及校外少工委如何协同各方开展少先队实践育人活动等问题,均需校外少先队组织在今后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此外,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治理体系有待健全,治理效率有待提高。面对今后全国数量众多的校外少先队组织及其开展的指数级增长的活动,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势必需要采用全新的技术手段。目前,校外少先队组织开展工作还普遍缺乏信息化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支撑,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建立健全校内外一体化的少先队组织管理体系,以数字化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推动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管理体系的整体效能提升。
四、数字化构建高效协同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管理和服务平台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管理和服务平台(简称“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面向全社会的少先队员,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提供社会化资源整合的少先队数字化管理和综合性服务平台。它也是一种为校内外少先队组织开展社会化工作管理提供综合性服務的在线协同工作平台,旨在提高少先队组织的社会化工作效率、促进少先队工作与社会的互动与融合。平台建设可以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少先队工作,推动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全面提升。
新时代少先队要求推进少先队组织上网、工作上网、服务上网[1],更需要探索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手段、数字化技术,对少先队组织架构、体制机制、工作方式、手段流程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12]。根据当前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支持环境现状,针对目前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建设缺乏有效系统支撑等问题,通过建设“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设计开发相关功能模块,构建高效协同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以数字化手段建设校外组织管理体系,创建高效在线审批管理流程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的校外少先队组织管理模块建设内容,主要包含校外少先队组织架构管理、校外少工委的建设管理和校外基层少先队组织建设管理、队干部队伍建设、队员管理和校外组织服务端应用管理等。各地少工委需要根据少先队队章、《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要求规范制定各级校外少先队组织管理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通过建设省、市、区(县)、镇街、村社五级垂直一体化且能分级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校外少先队组织管理模块可支持校外少先队组织的层级审批管理,赋能校外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同时支持校外组织的少先队活动的线上报到管理,对于学校开展的校外少先队活动,也可形成闭环管理。当然,平台在拓展建设校外少先队组织架构的同时,需先完善少先队组织的队务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等功能,以满足校内外少先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需求。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针对校外少先队组织申报缺途径、审批缺标准等问题,通过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的线上申报与审批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实现校外少先队的组织机构建设、大中小队建设等的在线申报、审批管理工作。这样,青少年宫、镇街、村社以及其他机构和校外活动场所均可通过在线提交申请建立基层校外少先队组织。考虑到目前校外少先队组织管理体系正处于优化与完善期,当前探索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管理工作流程,还需各地少工委先理顺校外少先队组织的层级管理体系,明确区县少工委与镇街、村社少工委之间的关系,以及青少年宫少工委作为重要支点与镇街、村社少工委之间和与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场所少先队组织之间的关系。针对上述校外少先队组织开展社会化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盲点和堵点问题,在平台建设实施过程中各地少工委有待采用制定工作细则或通过上级组织授权的形式给予解决。线上审批工作流程在方便各级少工委审批管理的同时,也方便基层校外少先队组织实现少先队活动审批、队员审核等其他各方面在线运行管理工作。
(二)以数字化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阵地共享线上匹配工作机制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面向社会开放。通过汇集社会化阵地、专家资源、少先队学习和活动资源,以及开展活动的少先队组织、举办单位、协同部门、志愿者等等,可将社会上的各级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为少先队员提供更加全面、科学、实用的服务。针对目前少先队社会化阵地的使用普遍存在线下共享协同难的问题,“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通过建立阵地活动实时共享的在线协同工作机制,可以实现阵地管理单位与结对少先队组织的在线协同管理,“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通过对接社会化阵地、场馆资源和其他校外活动基地管理部门,实现少先队实践活动的线上预约和线下打卡管理,支持少先队组织广泛开展校内外一体化的“‘红领巾奖章争章”“红色研学”等活动。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通过整合团属资源,以及汇集社会上各级各类群团组织的场馆、基地、专家、研学路线资源等,建立阵地共享线上匹配工作机制,也可对接智慧社区、青少年宫、群团组织等相关应用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跨系统、跨部门开展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整合青少年活动教育基地和各类少先队社会化活动资源,实现研学路线设计与查询、阵地地图导航、阵地打卡、阵地活动预约等功能,“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可打造少先队活动跨群团组织、跨部门、跨层级的多跨协同应用场景,从而促进形成社会各界联建共育的少先队工作新机制。
(三)以数字化理念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少先队活动评价管理体系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助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可以扩大少先队组织的动员渠道,支持少先队组织以假日小队、社区小队、研学小队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不同形式的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此外,通过建设“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的在线课堂、在线视频、虚拟展馆等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少先队组织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在学校少先队组织的管理基础上,各级少工委可与教育部门协同制定校内外统一的少先队活动积分激励和奖章评定管理制度,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少先队“红领巾奖章”争章管理体系。同时,通过建立推优入团数据模型来完善推优入团评价体系,实现按比例推优入团,形成少先队组织校内外一体化管理的少先队员成长评价管理体系。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通过增加活动场景模型、丰富活动服务类型、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等方式拓展建设少先队活动服务平台,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红领巾奖章”争章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活动积分体系,从少先队员参加校内外小队主题活动、“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在线学习、奖项获取情况等维度,建设少先队员正向综合的积分评价管理体系和积分使用机制。各级少工委结合各地少先队组织的规范管理制度要求制定积分奖励规则,实现队员通过积分兑换奖章、通过积分推优入团等。各级团组织和少工委在学校及青少年宫等少先队组织管理基础上,可探索建立校内外统一的少先队活动积分激励和奖章评定制度,完善少先队员校内外一体化的活动积分评价管理体系,依托“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可实现“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的校内外统一管理和移动化服务。
(四)以数字化思维建设“校内+校外”辅导员协同工作平台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通过建设“辅导员协同工作平台”功能模块可实现对各级辅导员的任务督办管理。辅导员协同工作平台主要建设任务督办管理中心、评审中心、监控中心和互动中心,通过任务督办管理,各级少工委管理层可自动下达任务到执行层,实现任务指令一键下达、微信短信提醒等功能。从各级少工委任务下发到辅导员上报任务成果,再到实时跟踪进度及监控等,可实现高效闭环执行功能,形成智能办公的业务闭环,从而实现面向全体辅导员的移动端服务。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也是推动各级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所需的少先队组织协同工作平台。一直以来,我国校外辅导员力量薄弱,校外辅导员组织管理缺位。“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可助力少先队实现对校外辅导员进行属地少工委管理。例如,省、市、区(县)各级少工委可实现对各区域校外辅导员的信息管理,包括录入校外辅导员的个人信息、岗位信息等,还可以将校外辅导员信息纳入相应各级少工委的培训管理体系。“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还可通过建设各级辅导员的线上课程体系,助力解决校内外辅导员的一体化岗前、岗中培训,以此化解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培训管理难题。
(五)以数字化平台构建“数字+少先队”工作管理新模式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通过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将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各项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决策依据。平台可通过建设少先队专题数据库以及开发少先队数据管理中心,来打造少先队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建设专题数据库,少先队数据管理平台可为各级少工委提供不同层级的业务报表,实现各层级数据的可视化业务报表展示。少先队数据驾驶舱可提供各层级维度数据分析,实现工作运行数据、运营监控实时查看更新。通过数据驾驶舱和数据展示工作大屏建设,少先队数据管理中心可展示各地少先队组织建设基本情况和少先队员学习、活动、综合评价等情况的决策视图工作大屏,方便各级少先队组织及其上级组织实时查看校内外少先队工作整体情况和活动进展,有利于各级少先队组织形成工作决策。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可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少先队组织服务基层组织、服务校内和校外辅导员、服务广大少先队员及其家长的效率和效能。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使用,将有效推动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有效推动“数字+少先队”的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管理和服务新模式的形成。例如,浙江省聚焦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服务打造“星火链”数字化管理平台,已基本形成少先队数据查询精准化、活动管理可视化、统计分析动态化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数字+少先队”工作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
五、结语
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要坚持以“实践育人”为宗旨,充分发挥少先队为党育人的独特优势。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面对全面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新命题和新要求,新时代的少先队工作必须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和手段,建立健全校内外少先队组织管理体系,创建校外少先队组织在线审批管理高效流程,强化社会化活动阵地的共享使用和统筹管理,促进少先队活动联建共育和辅导员队伍的联建管理,有效推动“数字+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管理和服务新模式的形成。“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的建设对于促进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社会化工作的整体效能提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新时代少先队工作必将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数字赋能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构建,进一步提升少先队组织的履职效率和数字化服务水平。
随着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新时代的少先队工作也将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契机。少先队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进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建立健全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新时代的社会和政策背景条件下,不断创新少先队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少先队工作能力,主动转变少先队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少先队活动,组织少年儿童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砥砺品格、增长本领,以培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參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EB/OL].2021-01-31.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2/t20210204_512507.html.
[2] 湖北省少工委、坚持改革创新 大力推进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J].中国共青团,2022(16):12.
[3]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EB/OL].(2021-09-28). https://www.gqt.org.cn/xxgk/tngz_gfxwj/gfxwj/202210/t20221015_790143.htm.
[4]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印发《全面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EB/OL].(2022-09-27).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302/t20230223_ 1047068.html.
[5] 吴云清.少先队组织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6.
[6] 共青团中央.团中央书记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EB/OL].(2021-10-1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919664.
[7] 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实施方案[N].厦门日报,2022-11-30.
[8] 浙江省少工委.促融合 谋发展 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新格局[J].少先队活动,2022(S2):27.
[9] 张良驯,赵丹丹.少先队工作社会化的依据与方式[J].少年儿童研究,2022(12):64-72.
[10] 徐明峡.充分认识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重要意义[J].少先队活动,2023(04):4-5.
[11] 赵国强.少先队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1.
[12]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22-01-22). 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798993.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ization Empowered Socialisation of Work System for Chinese Young Pioneers in the New Era
HU Mei-ru1, CHEN Jing2
(1. Youth League School in Zhejiang Province; 2. After-school Education Center for Juvenil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bstract: The work of Chinese Young Pioneers in the new era faces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Young Pioneers.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social work system for Chinese Young Pioneers is in an urgent need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digital management platforms. At present, the relevant work face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special work committees for socialisation of work organization, the difficulty of coordinating social resources, the in-completion of in-school and out-of-school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joi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for social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the difficulty of coordination of after-school mentors. The article then puts forward a new model for management which adopts the concept, method and means of digitization, builds an online approval system for the application of “Young Pioneers”, pools social resources to build an online collaborative working mechanism, establishes a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d Scarf Medal” Competition and an in-school and after-school mentors coordinated work platform, as well as an efficient management model featured “digitization plus young pioneers”, so as to explore the digitization empowered social work system for Chinese young pioneer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pathway for promoting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Keywords: Online Young Pioneers; Digitization; After-school Young Pioneers Organization; Socialisation of Work for Chinese Young Pioneers
(責任编辑:霍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