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玲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62)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临床上治疗此病的常用方法,该疗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特点[1-2]。有研究指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身体功能较差,在接受PTCA术后易出现并发症,随之而来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广泛的重视[3-4]。常规护理仅是针对患者围术期安全进行的必要性护理措施,对PTCA患者心理状态、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等均未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和减少手术风险[5-6]。精细化护理模式干预是一种具有合作性、全面性与协调性的护理模式,是在具体的临床护理措施中优化护理路径,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护理方案,使护理措施具体化,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和医患沟通,提高护理满意度[7]。但目前关于精细化护理模式干预对老年冠心病PTCA治疗患者的影响仍缺乏循证数据,对此本研究观察了精细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实施PTCA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纳入标准 ①符合《心血管病诊疗标准》[8]中关于冠心病的判定标准;②年龄61~85岁;③符合PTCA适应证:用药物治疗后仍存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近期(3个月内)出现完全闭塞的血管,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症状复发者;④知悉试验内容并签署协议书。
1.2排除标准 ①有精神病史者;②智力障碍,不能配合检查及问卷填写者;③肝肾功能障碍者;④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者;⑤有PTCA禁忌证者:如无保护的左冠状动脉主干或相当于左主干病变者,凝血机制障碍患者,严重弥漫性狭窄病变、尤其累及多支冠脉者,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时间超过3个月者。
1.3一般资料 选择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均行PTCA术治疗,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实验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1~83(69.2±5.8)岁;体质指数21.35~27.52(24.25±2.32)kg/m2;伴发疾病包括高血压24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症11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1~84(69.5±5.7)岁;体质指数21.16~27.26(24.31±2.30)kg/m2;伴发疾病包括高血压22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症13例。2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LW202034)。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 予以常规手术护理,术前及时探访患者,全面评估患者状况,讲述手术相关流程,准备手术所需物品与药品,术中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护理工作,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完善护理交接等工作。
1.4.2实验组 予以精细化护理模式干预。
1.4.2.1术前护理 大多数老年冠心病患者对PTCA较为陌生,在行手术前往往表现出恐慌不安、担忧预后等负面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均会对术前准备、术后康复造成一定影响。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存在情况,在术前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详细为患者介绍PTCA的手术方法、治疗原理、预后与术后康复注意事项等内容,让患者对手术治疗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信任度,减轻因缺乏认知引起的恐惧、担忧等负面心理,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护理人员还向患者主动介绍PTCA的相关手术成功病例,有条件可进行病患之间的交流,让患者争取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治疗,从而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提高手术质量。
1.4.2.2术中配合 术中的护理配合重点在于对患者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监控和查漏补缺。从患者进入心导管室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心电变化。对血压不平稳的患者应立即停止导管操作,对出现较明显胸痛症状患者及时给予镇痛对症处理,并寻找产生胸痛的原因。对心电图表现较差的患者及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和药品,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
1.4.2.3术后精细化护理 患者推出手术室开始,即对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发现搏动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及肢体功能状态,定时为患者测量血压,对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则应缩短测量血压时间。根据患者术后康复状态,做好对应的口腔护理、二便护理及饮食生活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身心要求。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和进少量流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可加服蜂蜜水,可预防便秘及血压增高;尽量采用留置针头方式进行静脉给液,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预防静脉炎、出血等并发症。
1.5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9]评价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4 d后的抑郁情绪,SDS含有20个项目,包括精神运动性障碍、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抑郁性心理障碍等维度,评分越低,代表其抑郁情绪越轻。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0]评价2组患者焦虑状态,SAS含有20个项目,单项评分0~4分,评分越低,代表其焦虑状态越轻。②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护理前后分别抽取2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肾上腺素水平。③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皮下淤血、拔管综合征与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④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量表评估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为总满意。
2.1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后2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老年冠心病行PTCA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
2.2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后2组患者血清肾上腺素与CRP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血清肾上腺素与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老年冠心病行PTCA患者护理前后血清肾上腺素与CRP水平比较
2.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皮下淤血、拔管综合征与排便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老年冠心病行PTCA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1例,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7.22%(35/36);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8例,满意12例,不满意6例,总护理满意度为83.33%(30/36)。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冠心病逐渐成为危害老年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常见老年性疾病之一。PTCA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可扩张动脉血管,通畅冠脉血流,保障冠脉血液供应,但该术式也有一定的风险[11-12]。常规手术护理所运用的护理方法比较单一,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考虑欠周,不能最大化发挥围术期护理作用[13-14]。而在围术期,根据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15-16]。
精细化护理模式采取“以人为本”的护理策略,重点在于将被护理患者的“人性需求”落到护理实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围术期可能遇到的护理问题进行细节化处理,以保证护理方法的最优化、合理化,根据患者围术期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小,并最大化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因大多数患者对PTCA缺乏一定认知,在术前可能存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情绪,使其树立手术治疗信心,提高护患配合度,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老年冠心病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因此在手术治疗期间也应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护理,除做好患者的基础体征监测外,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同时还应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发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弱,且因手术操作影响,可能会造成术后各项生命指征的波动,做好生命指征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术后风险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术后患者提供相应的精细化生活护理措施,如根据患者需要提供不同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等,为患者准备多样化护理方案,既能满足不同患者需求,又能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本研究发现,护理后2组SAS评分、SDS评分及血清肾上腺素水平与CRP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上述指标远低于对照组。提示精细化护理模式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因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这可能由于精细化护理模式干预采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需求护理模式,使患者的身心最大限度得到满足,从而缓解机体因手术不良刺激带来的应激反应。从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等多个维度对患者进行细致护理,有助于确保其在各方面均可获得优质护理服务,进而降低应激反应,改善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皮下淤血、拔管综合征与排便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精细化护理模式干预能够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缺陷率,改善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在老年冠心病PTCA围术期实施常规手术护理,仅仅依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服务,未能全面顾及护理综合性;开展精细化护理模式干预,可对护理内容进行精细化处理以及优化,护理中心是患者,确保患者获得人性化、全面化、个性化护理服务,对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PTCA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并促进护理满意度提高,可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