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慧 袁涵颖
在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中,红军班长朱镇中负伤掉队,粟铁匠两次冒险救护朱镇中,两人结下生死相依的深厚亲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镇中三次回龙溪村看望父老乡亲,给粟铁匠扫墓。这份在烽烟中结下的亲情延续了几十年,传承了几十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湘江战役,明确要求做好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因为这些纪念设施印记着党和红军的历史记忆,见证着军民鱼水深情。2019 年赵晓刚、王文胜等主编的《历史的见证——湘江战役遗址遗存与纪念设施概览》一书归纳介绍了湘江战役遗址遗存87处,包括“战场旧址、渡口旧址、指挥部旧址等遗址遗存和烈士墓、纪念碑、纪念园、纪念馆等纪念设施”。笔者认为,散落在民间的红色书信是湘江战役见证物的一部分,值得好好解读。比如,在脚山铺阻击战中,粟铁匠两次冒险救护负伤掉队的红军班长朱镇中,两人结下生死相依的深厚亲情的动人故事,就是在一封标注“油榨坪三爷收”而无明确收件人名字的特殊信件中被揭开。
1930 年至1934 年12 月初,红七军北上、红六军团西征、中央红军长征都经过桂林资源县。红军进入桂北后,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群众疾苦,他们镇压地主恶霸,为民除害,深受群众的支持。黄鸭渡农民刘耀庭生病,红七军卫生员给他治病,把热饭菜送到床前;红军宿营枫木,见农民阎绪隆的儿子大冷天没有衣裤穿,就把没收土豪的衣物分给他;见农民没有肉吃,红军就宰杀没收地主的肥猪分给农民;农民张明坤以前因谣言误导而害怕红军躲进山里,待红军走后见笼里的鸡、钵里的蛋、罐里的油、箱里的东西都原封不动时,激动地说:“这样好的军队真冒(没)见过,不象(像)蒋介石匪兵那样见东西就抢。”(中共资源县党史办:《红军长征过资源》)红军处处关心群众疾苦的作为,正是粟铁匠冒险救护红军的原动力。
1934 年11 月26 日,为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红军机关渡过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的前卫和后卫部队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历时近一周的湘江战役。其中,发生在全州的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血战。时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八军八班班长朱镇中,在阻击战的冲杀中被敌军的子弹击穿左脚踝骨。为跟上部队,朱镇中忍痛强行,12 月5 日天黑时,爬行到越城岭山脚下的油榨坪桥头处,由于失血过多陷入昏迷。
迷糊中朱镇中听到有人呼喊“共产党伢子,小把爷,你怎么啦?”此人正是路过的资源县龙溪村铁匠粟传谅。经过交谈,粟铁匠知道这是一位脚受重伤掉队的红军班长。他摸着朱镇中血糊糊的伤脚说:“红军部队离开这里已经有几天路程了,你脚伤成这个样子不能走远啦。你先把伤养好再去找部队要得么?趁现在没敌人看见,你跟我走吧。”话落粟铁匠便背起朱镇中,一口气走了两三里路,把他藏在粟家菜园子的草堆下。第二天清早,粟铁匠请来当地草医帮朱镇中诊治脚伤,天黑时见风声暂时过去后,把朱镇中背回家,将家人一一作了介绍,并让孩子们叫朱镇中为大哥,朱镇中也跟着亲热地喊“三爷、三娘、奶奶”等长辈,从此成为粟家一员。这是粟铁匠第一次冒险救护朱镇中。
为给朱镇中治好脚伤,粟铁匠一家想尽办法,慷慨相助。听说南瓜瓤、茶叶可以消肿止痛,奶奶用完自己家的瓜瓤、茶叶便向别人家讨要;在饮食方面,三娘总是做些好吃的给朱镇中滋补身体,家里断粮就借地主家的高利贷粮食来煮给他吃;没衣服更换,粟铁匠就卖鸟枪给朱镇中做新衣。在一家人的精心护理下,朱镇中的脚伤慢慢好转。但粟铁匠救护红军的事被广西区公所掌握到,朱镇中再次面临生死险境。
随后,广西区公所贴出布告,说要把失散在资源县的红军伤病员统统收容起来,送至桂林,让他们乘坐火车回老家种地,并特别指出“不许任何人收留抚养,如果发现不送者,轻的要罚钱,重的要枪毙,不走的伤病员也要枪毙”(朱镇中:《一位老红军的传奇岁月——朱镇中纪念文集》,下同)。朱镇中知道这是一个阴谋,国民党想把红军斩尽杀绝,不可能送他回江西老家。他第一个念头就是让三爷(粟铁匠)带他进山躲避,但转念一想:粟铁匠一家冒险救自己,如果自己走了肯定会连累他们。朱镇中决定宁可被枪杀也不能连累粟铁匠一家。
经过再三考虑,粟铁匠不建议朱镇中进山躲避,一是朱镇中才能勉强走路,需要接续治疗;二是区公所知道粟家收留红军伤员,这事是瞒不了的,便告诉朱镇中:“区长是我的亲戚,我先领你到区公所去,再通过求区长帮忙,争取把你留下来治伤。你看行不行?”朱镇中同意三爷的建议。经过三爷与区公所乡丁的机智周旋,朱镇中再次化险为夷,顺利留在粟铁匠家继续养伤。朱镇中在粟铁匠的第二次冒险智救中安度疗伤期,直至痊愈。
朱镇中准备回江西寻找红军时,粟铁匠卖掉几担谷子,赠送他4 块银洋和2 套衣服。为防路上遭打劫,三娘把银洋分散缝在朱镇中的衣服、斗笠里。离别那天,粟家准备丰盛酒菜为朱镇中送行,离别时流泪叮嘱的情景令朱镇中永生难忘。
后来,有关部门在调查关于朱镇中1934年负伤掉队问题时,粟铁匠顶住各种压力,始终坚持讲实话全力协助,使得朱镇中能有理有据持续向组织反映,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朱镇中在粟铁匠家疗伤期间,两人结下深厚的父子情。朱镇中在多个场合提及“老铁匠就是自己最亲的人”。
朱镇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立功受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被授予中校、上校军衔,但无论职位再高,朱镇中一直挂念救命恩人粟铁匠。
1955 年,朱镇中写信联系上粟铁匠,第二年接粟铁匠到自己南京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逢年过节,朱镇中都给粟铁匠写信问候、寄钱送物。1984 年12 月,朱镇中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说:“我忘不了救我生命的粟铁匠一家!忘不了生我养我的老区人民!”他写回忆这段难忘“父子情谊”的系列文章《青山绵绵情意长》《难忘的岁月》《鱼水情深——在粟铁匠家养伤的日子》等在全国报刊上发表。
朱镇中曾多次提到“广西资源县龙溪村是我的第二个故乡”。1962 年、1982 年,他曾带子女回龙溪村看望粟铁匠一家及乡亲。
1986 年6 月,朱镇中回到龙溪村为粟铁匠扫墓。从龙溪村到粟铁匠墓地的山路虽然崎岖,但朱镇中却很熟悉,他手持写有“亲人粟传谅恩重如山,原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八连八班班长朱镇中敬挽”挽联的花圈,在粟铁匠墓前哽咽着说:三爷你以前跟我说过,等革命胜利了,有机会来玩……在红军长征胜利50 周年之际,我来了,我来看您了。50年前,您不顾危险救了我的命,我永远也忘不了您的恩情!
2008 年,朱镇中女儿朱宁娣(前排左三)再回龙溪村,拜访慰问父亲的恩人和乡亲(资料图片)
朱镇中的子女牢记父亲教诲:永不忘粟家的恩情。粟传谅去世时,朱镇中的女儿朱宁娣写了一篇悼文追思感恩。粟、朱两家一直保持着联系,2008 年11 月,朱宁娣回龙溪村看望粟传谅儿子粟家珉一家;2020 年清明节,朱镇中的大女儿、儿子及媳妇3 人回龙溪村给粟传谅扫墓,约定“两家永远要像亲戚一样保持往来,让友情世代相传下去”(桂林生活网:《粟铁匠和“红军班长”的三代情缘》)。这不仅是粟、朱两家的情谊传递,更是军民一家亲的延续和传承。
这一段桂北军民鱼水情深的红军长征史,被拍成电视剧《长征·生命的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