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飞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在东北地区增速第一。我省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亮眼,展现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壮阔图景,实现了我省经济发展从“开门红”到“半年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开好局起好步。
2023 年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
我省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稳”的基础不断加固,“进”的动能加速集聚,勾勒出一幅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下经济奋勇向前的壮阔图景,凝聚起推动我省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的信心与力量。
从主要经济指标上看,上半年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在31 个省(区、市)中居第4 位。三次产业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0.9 个、1.5 个 和2.8 个 百 分点;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第6 位,第二产业增速排在全国第13位,第三产业增速居全国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 个、7.4 个和15.2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全国第1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国第2位。
从消费投资方面看,消费市场进一步复苏,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投资实现止跌回升,转稳基础进一步夯实,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9%;大项目投资额快速增长,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6%。
从经济结构方面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0.6%,比上年同期提高1.8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3.1%,比上年同期提高0.3 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7.2%,比上年同期提高1.3 个百分点。全省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9.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从发展新动能方面来看,发展势头强劲,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52.9%,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0.1%,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8.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6%,均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倍,动车组产量增长3.1倍,风力发电机组增长82.3%,碳纤维增长41.3%,集成电路增长75.8%。长光卫星实现“一箭四十一星”,创造了中国航天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纪录。
翻开我省经济“成绩单”,一组组数据直观呈现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不仅在增速上有新突破,在规模上也有所突破,而且成色更亮、质量更高、步伐更为稳健。承压前行,稳中见韧。经历新冠疫情冲击,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省经济跃动人心的数据背后,是“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是“六新产业”“四新设施”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的吉林实践,是无数产业的涓涓细流向新而聚,激荡、碰撞出新动能、新业态、新气象,才能为我省立足新开局,掌舵新航程。
奋进开局之年,我省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得益于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这是新时代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和重要遵循。要深刻认识到,“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我省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具有协同共生的关系。“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促进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个共同且紧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有助于增强供给体系质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实质特征也随着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而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形成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新征程上,只要我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利用好我省各项经济、资源优势,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经济循环体系,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突破、迈上更高台阶,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路上迈出更坚实步伐。
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国内经济面临新问题新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从国际看,俄乌冲突和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战,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从国内看,一些地产和政府债等潜在风险释放和投资增速放缓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外部环境变化给我省经济运行带来一些新问题,但只要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就可以化压力为动力。
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良好成绩,是在外部需求走弱、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不利影响加大,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一些领域风险隐患逐步显现的情况下实现的,虽符合预期,但也来之不易。但总的看,我省经济筑底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在运行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如“四新”经济发展步伐仍需加快;制造业支撑作用趋弱;投资增速放缓等。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我省仍须保持较高的战略定力,稳住实体经济,稳住工业基本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释放内需潜力。
光伏发电设备
进一步充实重点项目库,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政府投资。尽快谋划和启动一批有利于稳增长、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推动项目前期工作提速,抓好项目落地。在PPP 项目中给民间资本留下“敞口”,引导和撬动民间资本投向地下管网、民用机场等以前进入难度较大的领域,带动民企信用增厚。全面推进与浙江省对口合作,加强与我省卫星遥感、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对标工作。在招商引资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吉商回乡拓展新兴产业、“互联网+”等新的投资领域,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以国家制造业强国战略为契机,推动我省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方向,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八大领域取得重点突破,着力形成我省经济新的增长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等绿色制造业;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发展航空旅游、展会展销、航空培训、金融文化等航空航天服务业及配套产业;发挥卫星研发技术优势,大力推进卫星零部件制造和应用产业,加大对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投入,完善卫星制造产业链,加快建设成为我国卫星零部件的主要生产基地。构建国际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打造上下游衔接配套的产业集群。推进光华微电子精密减速器、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快速发展。
积极顺应服务业迅猛发展势头,着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基于“四新”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四新”企业等载体,有效集成企业和产业投资、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社会组织等力量,探索形成“四新”经济创新集聚区域。发挥政府引导资金的带动作用和放大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支持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基于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的各类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我省资源、技术等比较优势,加快我省富硒农产品、石墨烯等新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破除限制“四新”经济发展的准入壁垒,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科技成果转化等普适性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适应新经济知识智力密集特征的制度生态。积极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建立制度保障,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气象万千。吉林大地生机勃发、欣欣向荣,发展图景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在上半年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推动我省经济在全年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劈波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