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骞颐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以骨髓中浆细胞无限增生为主要特征, 且多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分泌, 若控制不理想, 则会对器官、组织等造成严重损伤[1,2]。多发性骨髓瘤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 严重降低了老年人健康水平[3]。本次研究以74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组进行干预, 探究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的应用价值, 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9 月本院收治的74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即符合①、②诊断标准:①骨髓中浆细胞>15%, 有原浆或幼浆细胞, 或活检为浆细胞瘤;②血清单克隆IgG>35 g/L、IgA>20 g/L、IgM>15 g/L、IgD>2 g/L、IgE>2 g/L, 年龄≥54 岁;③广泛骨质疏松,年龄≥48 岁, 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沟通障碍患者[5];资料不全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7 例。对照组:男20 例, 女17 例;年龄54~78 岁, 平均年龄(67.45±4.49)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4.28±1.10)年。研究组:男19 例, 女18 例;年龄55~80 岁, 平均年龄(67.49±4.21)岁;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31±1.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男女对照组 37 20 17 67.45±4.49 4.28±1.10研究组 37 19 18 67.49±4.21 4.31±1.11 χ2/t 0.054 0.040 0.111 P 0.816 0.969 0.907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长春新碱(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857)+阿霉素(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4359)+地塞米松(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2022889)治疗, 具体如下:于第1~4 天静脉滴注长春新碱0.5 mg/d+阿 霉 素10 mg/d, 于 第1~4 天、第9~12 天、第7~20 天,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 mg/d。持续治疗28 d为1 个疗程。研究组患者应用硼替佐米(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50042)+沙利度胺(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6130)+地塞米松治疗,具体如下:于第1、4、8、11 天, 予以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1.3 mg/m2, 第1~4 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 mg;口服沙利度胺片, 初始剂量100 mg/d, 睡前服用, 逐渐增加用药剂量, 最大剂量为200 mg/d。持续治疗21 d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乏力、便秘)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M 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①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患者贫血、骨痛、发热等临床症状改善显著, 血清M 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改善显著, 接近正常范围;有效:患者贫血、骨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及血清M 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无效:与上述标准不符。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 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 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血清M 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血清M 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 蛋白、β2 微球蛋白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 蛋白、β2 微球蛋白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血清M 蛋白(g/L) β2 微球蛋白(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7 46.57±3.12 30.76±8.76 18.76±2.62 6.25±1.54研究组 37 46.62±3.08 26.87±5.44a 18.81±2.58 4.54±1.24a t 0.069 2.295 0.083 5.261 P 0.945 0.025 0.934 0.000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疾病, 目前, 该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 可能与电离辐射、免疫疾病、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7]。目前, 化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用治疗方法, 但治疗效果欠理想, 患者耐受性差。因此,选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主要问题。
硼替佐米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 具有可逆性及分子靶向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26S 亚单位蛋白酶体活性, 对细胞周期干扰、抑制细胞增殖, 从而达到诱导细胞凋亡的目的[8]。沙利度胺为谷氨酸衍生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可杀伤骨髓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相关研究指出, 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9]。金其川等[10]对50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开展不同方案治疗, 结果显示,硼替佐米结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不良反应更少, 疗效突出, 安全可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血清M 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方案的应用, 疗效确切。本次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时间短, 样本数量少, 未对长期疗效、生存质量等方面予以深入研究, 在今后研究中, 可适当增加观察样本量, 延长观察时间等, 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情况予以更全面的探索[11,12]。
综上所述, 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方案的应用, 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少, 可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