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
痔疮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由长期感染等因素引起的。患者直肠黏膜下端与肛门皮下静脉丛扩张, 从而形成静脉团, 其在排便等外力作用下, 会引起出血[1]。一旦治疗不及时, 会导致皮肤湿疹、肛门脱垂等并发症, 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发生, 从而导致患者生活不便[2]。然而, 术后患者普遍存在创伤大、疼痛明显、伤口愈合慢、排尿困难、肛缘水肿等, 导致患者恢复不良。因此, 有必要采取一种疼痛少、症状改善快的手术方法[3]。除了传统痔疮结扎术外,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外科手术的优化, 自动痔疮套扎术是在传统橡皮筋结扎术的基础上, 对患者混合痔治疗的一种手术, 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作者对此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1 月朝阳市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0 例痔疮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4 例, 女16 例;年龄22~35 岁, 平均年龄(26.27±2.92)岁。试验组男15 例, 女15 例;年龄22~36 岁, 平均年龄(26.07±3.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肛肠科常见病诊治指南患者;符合痔疮诊断标准的混合型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肛管镜检、肛门指检和肛门镜检查;>20 岁且肛门没有明显的畸形患者;既往无肛门静脉损伤史;患者知情同意, 自愿参加试验,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肛门功能明显异常患者;存在腹腔或盆腔感染患者;合并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直肠疾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脏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合并肛周脓肿、肛裂、直肠脱垂等疾病, 需要非手术和其他治疗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传统痔疮手术方法,患者入组后, 完成灌肠以确定直肠排空, 取右侧卧位,消毒后采取腔内麻醉, 后平躺, 保证麻醉效果, 待起效后, 行右侧卧位, 常规消毒, 明确痔疮位置, 取痔疮下皮肤及黏膜交界位置, 做“V”形引流切口, 钝性剥离曲张静脉团, 到痔疮根部, 采用3-0 可吸收线, 对痔蒂进行结扎, 切除痔块, 手术期间注意保留皮桥完整。试验组患者采取自动痔疮套扎术法, 连接自动痔疮套扎器负压抽吸, 对患者适度扩肛, 对直肠进行再次消毒,辅助使用喇叭型肛门镜, 充分暴露齿状线, 明确痔位置后, 置入枪管, 通过负压吸将痔核完整吸出, 释放一枚弹性胶圈, 根据患者情况, 完成套扎。手术完成后, 患者均进行止血、消毒, 包扎处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止痛等对症治疗。排便后给予常规换药处置。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皮赘残留、VAS、术后大便情况、术后肛周水肿、肛门坠胀感、尿潴留、术后出血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粪便性状:质软为1 分, 软胶状为2 分, 块条状为3 分, 硬 球样或稀便为4 分;排便频次:1 次/d 为1 分, 2~3 d 1 次 为2 分, 4~5 d 1 次 为3 分, 5 d 以 上1 次为4 分;肛门坠胀感以程度轻重计为1~4 分;排便不尽感以程度轻重计为1~4 分;排便费力感以程度轻重计为1~4 分。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加, 加权平均后,折算为0~10 分, 得分越低表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越好。皮赘残留评分:1 分为肛门外观平整, 可见多个突起,部分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2 分为患者肛门外观大体平整, 可见最多一个明显突起;3 分为患者肛门外观基本平整, 多为水肿残留;4 分为患者肚门外观平整, 无任何残留。VAS 评分参照全国肛肠学术会议相关诊断标准, 再结合临床肛肠科术后患者特点, 分别记录患者术后第1 天的疼痛评分:1 分为患者无疼痛感;2 分为患者伤口轻度疼痛, 能够忍受, 不影响活动;3 分为患者伤口存在中度疼痛, 患者尚可忍受, 影响活动;4 分为患者伤口存在重度疼痛, 活动受限;5 分为患者伤口疼痛极重, 影响正常生活。术后大便情况评分:0 分为患者大便顺利排出, 经适当活动调节就得以排出;1 分为患者大便困难, 需口服麻仁丸等药物才能排出;2 分为患者大便困难, 需开塞露注入肛内才能排出;3 分为患者大便困难, 需灌肠方才能排出。术后肛周水肿评分:0 分为患者无水肿, 创面边缘皮肤柔软;1 分为患者水肿仅限1 处, 水肿范围占肛周<1/5;2 分为患者水肿范围占肛周1/5~1/3;3 分为患者水肿范围占肛周>1/3。肛门坠胀感评分:1 分为患者无肛口坠胀;2 分为患者肛内存在胀满感, 便前明显;3 分为患者肛内胀满感明显, 便后不缓解;4 分为患者肛内胀满较重, 便意频频。尿潴留评分:0 分为患者术后顺利排尿;1 分为患者排尿不畅, 经过热敷以及其他各种诱导等可排出;2 分为患者排尿不畅, 经诱导依然不能排出, 需注射药物方能排出;3 分为患者排尿不畅, 肌肉注射药物依旧无效,需导尿。术后出血评分:0 分为患者无便血;1 分为患者便时出血较少, 或粪便上带有少量血;2 分为患者便后出鲜血, 呈点滴状;3 分为患者大便时排出多量的血液;4 分为患者伴有大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皮赘残留、VAS、术后大便情况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2.28±0.96)分、VAS 评分(2.14±0.83)分、术后大便情况评分(1.66±0.36)分低于对照组的(4.67±1.15)、(3.59±0.92)、(2.51±0.39)分, 皮赘残留评分(3.83±0.16)分高于对照组的(2.27±0.2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皮赘残留、VAS、术后大便情况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皮赘残留、VAS、术后大便情况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临床症状评分 皮赘残留评分 VAS 评分 术后大便情况评分试验组 30 2.28±0.96a 3.83±0.16a 2.14±0.83a 1.66±0.36a对照组 30 4.67±1.15 2.27±0.21 3.59±0.92 2.51±0.39 t 8.739 32.364 6.410 8.77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肛周水肿、肛门坠胀感、尿潴留、术后出血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肛周水肿评分(1.60±0.72)分、肛门坠胀感评分(1.82±0.13)分、尿潴留评分(1.22±0.11)分、术后出血评分(1.52±0.21)分低于对照组的(2.21±0.77)、(2.25±0.11)、(2.61±0.12)、(2.81±0.18)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肛周水肿、肛门坠胀感、尿潴留、术后出血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肛周水肿、肛门坠胀感、尿潴留、术后出血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肛周水肿评分 肛门坠胀感评分 尿潴留评分 术后出血评分试验组 30 1.60±0.72a 1.82±0.13a 1.22±0.11a 1.52±0.21a对照组 30 2.21±0.77 2.25±0.11 2.61±0.12 2.81±0.18 t 3.169 13.830 46.768 25.546 P 0.003 0.000 0.000 0.000
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不合理现象增多, 以及生活习惯改变, 如上厕所排便习惯改变, 导致患者排便时间过长, 增加患者肛管的压力, 导致痔疮患者呈直线上升趋势。患者发现痔疮、便血等症状后, 常采取保守治疗, 如采用痔疮膏或栓剂等[3]。对于轻症患者, 可以迅速缓解。此外, 注意生活条件, 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于病情严重者, 上述方法均不能达到治愈标准[4]。临床治疗痔疮, 早期采用传统方法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慢。因此, 逐渐改为外剥内扎术, 其切口小, 只切除痔蒂和1/2 痔核, 其余用缝线固定, 阻断血供, 使其自动收缩, 达到治疗目的, 其仍有一定的术后疼痛, 容易造成患者排便困难、肛周水肿等一系列并发症[5-8]。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自动痔疮套扎器应运而生, 受到高度重视。通过结扎器结扎黏膜, 阻断内痔的血液供应, 使痔萎缩、脱落[9-12]。患者结扎后, 可将向下移动的肛垫抬高, 从而达到向下移动肛垫的目的,可以治疗有不同程度的内痔、混合痔、直肠局灶性病变等, 临床疗效较好。
综上所述, 采取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疮, 其手术时间短, 术后并发症较轻, 恢复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