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新营
他在国民党的要害部门工作多年,为中共提供了国民党高层里的许多重要情报,特别是为中共同新桂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就是长期在新桂系“三巨头”之一白崇禧身边工作的中共秘密党员谢和赓。
谢和赓,1912 年12 月出生在广西桂林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的二哥叫谢振武,后来改名为谢铁民,大革命时期在广州求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到桂林后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在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英勇牺牲。谢和赓受二哥的影响,从小就心怀救国的抱负,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中国大学。1932 年底,谢和赓受抗日救国进步思想的影响,奔赴察哈尔抗日前线,在张家口参加冯玉祥等人组建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担任吉鸿昌的秘书。在共产党人宣侠父的影响下,谢和赓于1933 年2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遭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同时夹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告失败,吉鸿昌、宣侠父、谢和赓等被迫转移。
此时,北方局势越来越严峻,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考虑到谢和赓是广西人,家里与国民党新桂系首领白崇禧还有些渊源,就安排他回老家试着打入新桂系。北方党组织的建议上报中共中央后,周恩来对此非常重视,同意派谢和赓回广西工作,并安排他一个重大使命:打入新桂系核心机关,做新桂系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经吉鸿昌介绍,谢和赓先到山东泰山拜见隐居在此的冯玉祥,冯玉祥对谢和赓的学识、能力非常赏识,遂给白崇禧写了一封推荐信,并当场打电话给国民党元老李济深,亦请他向李宗仁、白崇禧推荐谢和赓。1934年初秋,谢和赓回桂林探亲时,赴南宁见白崇禧,呈上冯玉样的推荐信。冯玉祥在信中介绍了谢和赓的情况,称赞谢和赓在北平中国大学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时才思敏捷,智勇双全,是一位很出色的爱国青年。李济深给李宗仁、白崇禧的介绍信,除了有冯玉样信中同样的内容,还提出李宗仁、白崇禧在建设大广西的事业中,要“楚才楚用”“量才使用”。新桂系的崛起曾得到李济深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李宗仁、白崇禧自然对李济深的来信重视有加。
谢和赓见到李宗仁、白崇禧后,在很短时间内,将在大学学习的笔记和课余到图书馆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撰写了《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概况》一书,以与他的同学、白崇禧的内弟马仲孚合著的名义出版。随后,他又接连写了《论美国倾销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谈广西的对外贸易》等几篇文章,分呈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指正,并专门打报告给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申明回桂的目的是为建设新广西贡献自己微薄的知识和力量,希望他们关心祖国深重的民族危机和前途,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的模范省。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分别召见谢和赓两次,先后安排他在广西省工商局、建设厅工作。
谢和赓家学渊博,他本人也有很高的文学天赋。白崇禧和李宗仁夫人郭德洁都喜欢文学,为此他为白崇禧购买了与《大英百科全书》相似的《万有文库》,帮白崇禧和郭德洁管理书房、查找图书。白维义是白崇禧最喜欢的侄子,谢和赓有意接近他。白维义经常在白崇禧身边帮他说好话,渐渐地谢和赓取得了白崇禧的信任,白崇禧还发给谢和赓一个“特别出入证章”,凭这个证件,他可以自由出入白崇禧住处,而通常这是少将以上军官才有的特殊待遇。白崇禧夫人马佩璋也非常欣赏这位青年才俊,极力撮合他和自己的表妹。为了有利于开展工作,谢和赓和马佩璋的表妹结了婚,不过,在这段缺乏感情的婚姻中,二人相处仅一年多时间便分居了。
1935 年初,宣侠父调香港工作,任中共华南工委书记,大力推动两广地方势力抗日反蒋。1936 年“两广事变”后,宣侠父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奔赴南宁,与谢和赓接上头,后被白崇禧委任为广西绥靖公署的上校咨议。谢和赓和宣侠父在南宁一起积极、合法开展统战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蒋介石于9 月2 日电召白崇禧赴南京商量抗日大计。根据蒋介石最擅权诈的教训,李宗仁等新桂系军政要员都认为此系蒋介石调虎离山之计,一致反对白崇禧应召。
谢和赓认为中国已到了最紧急、最危险的时刻,他分析,日本蚕食灭亡中国的政策绝不会改变,抗日将成为国共两党、其他党派及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迫切要求。蒋介石不敢也不能够与抗日形势背道而驰,不敢也不能够违反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强烈要求。谢和赓除了向白崇禧进言上述意见,还分别同马佩璋及广西许多高级军政人员解释,呈函力主白崇禧应该应召飞南京,与蒋介石共赴国难,并说这是顺应全国军民的一致要求,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大事,绝不可迟延。白崇禧完全同意上述分析,决定赴南京。消息传出,争相推荐随白崇禧任秘书的人不少,白崇禧动身南京之时,专门带上谢和赓,让他担任自己的机要秘书。9 月,经白崇禧推荐,谢和赓被任命兼任大本营国防会议从事记录和安排日常事务工作的唯一秘书。
1937 年10 月,谢和赓为了执行共产党交给他的“秘密地、不露形迹地进行有利于发动全国人民抗日的宣传鼓动工作和抗日文化运动”的任务,撰写了约1.2 万字的《全民军事总动员纲领与展开全国游击战争之方案》(后称“万言书”),以蒋介石大本营秘书兼白崇禧副参谋总长机要秘书的名义,经白崇禧请何应钦总长核阅后联名转呈蒋介石。“万言书”呈蒋介石审阅不到一个月,蒋介石表示部分接纳这个方案。该方案第七节第二项的“训练方法”提出在湖南省衡山设游击战讲习所,1939 年2 月,国民党政府在衡山举办“国军游击干部训练班”。谢和赓呈上“万言书”后不久,白崇禧便指示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有关部门升任谢和赓为上校。李宗仁也经常在白崇禧面前夸奖他。
抗战期间,谢和赓多次为白崇禧起草非常重要的讲话稿,有些讲话稿还经周恩来修改。1938 年3月,白崇禧让谢和赓撰写一份军队政治工作与群众政治工作之关系的讲演稿,在武汉的李克农向谢和赓提供了大量的材料。谢和赓苦熬几个昼夜终于成稿,由李克农转交周恩来审阅。周恩来认真推敲文句,删除了指责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中存在种种问题等内容。白崇禧完全采用了由谢和赓起草、经周恩来修改的讲演稿,向国民党师以上干部和师级政工人员进行训话,收到良好效果。
当时,有不少国民党党员是挂名的。这些挂名党员不过是例行公事,个人填个表,行个宣誓仪式(也有没进行宣誓仪式的),就算是国民党党员。不少人为了混口饭吃,不得不去做个挂名党员。1938 年2 月,桂系人士韦永成、程思远等向白崇禧转达蒋介石侍从室提出的意见,认为白崇禧身边的机要秘书谢和赓应该加入国民党。谢和赓立即将此事报告周恩来。周恩来指示:可以按照他们的意见办理,这是打入敌人内部工作时所需要的。当时,谢和赓有一点“幼稚”和“纯洁性”的想法,以为在形式上加入国民党与仇恨国民党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他耍了一点小聪明,在办理自己的入国民党手续时,却不填、不寄自己的表格。谢和赓就这样蒙混过关,做了一个未填表格又未履行入党仪式的假国民党党员。
青年时期的谢和赓
1937 年底,李克农在武汉接收了谢和赓的组织关系。谢和赓因受职务的影响和限制,出来活动很不方便,不能经常和李克农联系,李克农就选中新桂系的友人、中共的朋友刘仲容作为谢和赓的助手。刘仲容担负起谢和赓和李克农之间的秘密联络工作。任职期间,刘仲容取得了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极大信任,跟随白崇禧一起到重庆、南京等地,一直到1949 年南京解放前夕,不断获得重要情报。
1938 年10 月,武汉沦陷后,周恩来与白崇禧在同车南行撤到长沙途中,特别谈到在衡山南岳举办“国军游击干部训练班”一事。不久,根据周恩来与白崇禧在南行车上的协议,中共中央派叶剑英为代表团团长,八路军驻衡阳办事处的李涛、边章五、吴奚如等同志为南岳游击干训班的教官。
周恩来与白崇禧深入交谈了抗战的战略战术理论和双方的希望。周恩来在武汉通过谢和赓了解到白崇禧的抗战军事思想与中共有许多共同之处,针对白崇禧的思想和心态,周恩来特地问他是否看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白崇禧说:他在汉口时,曾仔细研读过毛先生的这本著作,十分欣赏毛先生的分析和他的高见。周恩来对白崇禧说:你能欣赏毛泽东的这一军事著作,我一定把你对他这本著作的评价告诉他。
周恩来与白崇禧这次同车南行谈话,奠定了中共与新桂系合作的政治基础,这与谢和赓的积极工作是分不开的。白崇禧当时兼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他委派谢和赓从南岳返回桂林,向广西省省长黄旭初转达白崇禧与周恩来同车途中所谈在桂林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等事宜,促使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得以设立。这样,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心,从武汉转移到桂林。后来桂林汇集了上千的文化名人,形成声势浩大的抗日文化运动,使桂林成为中外闻名的抗战文化城。
此后,周恩来又三次到桂林,利用各种机会做白崇禧的工作。1939 年2 月,周恩来到桂林,这时距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央全会通过《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的反共纲领不久,不少地方发生暗杀共产党人的事件,反共逆流甚是泛溢,周恩来仍然应白崇禧的邀请,出席在桂林举行的庆祝军训部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并做了题为《目前抗战形势》的报告。报告指出,侵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战术已经彻底破产,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的弱点已越来越暴露出来,国际形势逐渐对我有利,我们坚持长期抗战,坚持同仇敌忾,团结战斗,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1000 余名听众受到极大鼓舞,全场掌声雷动。
由于周恩来、白崇禧之间有一定的共识,1939 年3 月,白崇禧应邀出席胡愈之、范长江主持的桂林文化界在中山路桂林大戏院举行的大型座谈会,做了题为《团结抗战》的讲话。谢和赓针对白崇禧这个讲话,提出应强调团结的意义才能有利于抗战,得到白崇禧的采纳。白崇禧在座谈会上不谈国共间的分歧,认为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除了汉奸卖国贼,都应当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团结才会带来胜利。白崇禧讲完后,全场齐声高唱抗战歌曲,气势激昂,震撼场内外。
一个是共产党要人周恩来在国民党桂林行营的大会上做报告,一个是国民党西南各省最高军事长官白崇禧在共产党领导文化界进步人士的大型座谈会上讲话,这是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统战工作深入国民党高层的反映。
就进一步做好新桂系的统战工作,周恩来对谢和赓提出八条意见,这些意见经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人和李克农商谈之后,由李克农转告谢和赓:鼓励李宗仁、白崇禧当抗日民族英雄,这是桂系唯一正确发展的道路,必须团结全国军民,坚持长期抗战;李宗仁、白崇禧对蒋介石要有清楚的认识,蒋介石的法西斯独裁政治是违背全世界的进步趋势和潮流的,李宗仁、白崇禧要做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实行“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等。
谢和赓自1938 年10 月随同白崇禧撤到桂林,直至1940 年6 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撤销,在桂林停留了一年零八个月。他作为白崇禧的机要秘书兼负责联络桂林文化人,在周恩来、李克农的直接领导下,为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身处国民党要害部门期间,谢和赓在国共既合作又斗争的复杂环境中,无论在南宁、南京、武汉,还是桂林、重庆,每次都能及时准确地将各方面的重要情报发给中共组织。特别是皖南事变后,在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面前,他机智灵活地完成了共产党交给的许多艰巨任务。
1937 年9 月,谢和赓与著名女演员、中共秘密党员王莹在南京邂逅,二人在武汉、桂林多次见面。随着桂林沦陷,谢和赓与王莹又先后到重庆,因为工作的关系,二人频繁接触,坠入爱河。这段恋情当时并不被人看好,周恩来知道实情后,劝大家相信王莹。
1942 年春,重庆掀起一股出国留学热。此时,李宗仁、白崇禧也产生了资送谢和赓出国深造,以利其将来更好地为新桂系效力的想法。在谢和赓和白崇禧的另一位秘书办理留学手续时,白崇禧先后向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和财政部次长俞鸿钧打招呼,请他们给予方便。谢和赓的护照上还加上了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见习外交官的头衔。王莹也得到中共党组织的支持出国留学,并以国民党中央海外部视察员的身份赴美,其级别相当于国民党司局级的高级官员。白崇禧十分赏识谢和赓对新桂系事业的忠诚,对他出国深造寄予厚望,除了特许谢和赓以白崇禧的“上校秘书”这个官衔对外交往,还特意写了亲笔信,介绍谢和赓到美国后去见宋子文、胡适、魏道明、林语堂等名人,请他们给予接待和关照。
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希望谢和赓、王莹出国后将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和广大抗日根据地的事迹向美国人民宣传,加强中美人民的友谊,担负起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周恩来多次在郭沫若家和红岩村接见谢和赓和王莹,叮嘱他俩:你俩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要多做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工作,要广泛地交朋友,除了和一些进步人士交往,更要和美国文化界一切同情中国人民抗战的人士多联系;你们要把党的各项抗战方针、政策,向美国各界朋友巧妙地进行宣传。周恩来的谈话,成为谢和赓与王莹在美国留学时期的工作纲领。
到美国后,谢和赓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费城州立大学研究院学习。王莹则先后在贝满学院、耶鲁大学学习。谢和赓在《亚洲杂志》《纽约新报》经常发表关于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评论,宣传中共的抗日政策,争取了大批华侨和美国人民的支持。王莹则用谢和赓为她撰写的演讲稿,向美国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战情况。她还组成中国剧团,在美国各地巡回演出,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及其夫人的高度评价。在美国的日子,谢和赓与王莹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远,日本投降的喜讯使他们如醉如痴;解放战争胜利的凯歌更使他们欢欣鼓舞,产生早日回到新中国的期望。1949 年,周恩来通过传口信,希望他们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1950 年,谢和赓与王莹在美国正式结婚。他们夫妇一直寻求回国的机会,由于美方的阻扰,未能成行。谢和赓离开《纽约新报》后,与王莹很快在《华侨日报》找到立脚点,几乎是义务地为报社撰写各种评论,揭发和批驳美帝国主义的种种反华反共言论,宣传新中国各方面的成就,配合抗美援朝,为保卫新中国而顽强地斗争。
1954 年秋,谢和赓夫妇二人身份暴露,被投入监狱,美国当局威逼二人加入美国国籍,他们义正言辞地拒绝:“我们是中国人,绝不加入美国国籍。”
1954 年12 月底,在周恩来的关怀下,谢和赓夫妇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们受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的接见。谢和赓被安排到外交部《世界知识》编辑部工作,王莹被安排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回到新中国的谢和赓和王莹
2005 年11 月1 日,谢和赓到马鞍山参加首届中国诗歌节,突然身体不适,不幸溘然仙逝,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