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颖,刘博宇,黄 勇
(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将课程知识系统、完整和有效地教给学生,教学方法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课堂讨论一词源自于拉丁语Seminarium,意思是知识的发祥地,由此可见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计划及教学学时限制等原因,课堂讨论常常被忽略,导致讨论式教学法在线下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得不是十分广泛和充分。
2019年6月28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召开。会议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标志着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2]。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新农科建设将通过三个方面的改革打造高等农林教育“质量中国”品牌,尤其要以高标准,建设好农林教育“金专”“金课”和“高地”。“植物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如园艺、园林、植物保护、茶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承担着为后续专业课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任务,影响着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多年来,围绕着讨论式教学法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2020年春季学期后的特殊时期,为确保停课不停学,保证教学质量,在“植物学”线下及线上教学过程中,除开展正常的课堂讲授等环节以外,我们还特别加强了线上话题讨论环节的组织、设计和引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开课的第一天,我们投石问路,发起了第一次线上话题讨论,但学生反响平平,并不积极。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反复思考,最终,以通知的方式给学生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昨晚我们在线上讨论专题提交了一个讨论话题,除了获得1个赞以外,其他尚无,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小失落。其实,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作业、实验、考试等教学环节一样举足轻重。用目前很时尚的积极心理学观点来看,话题讨论的最大特点是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在欧美高校的任何一门本科课程考核中,课堂讨论在考核/考试成绩中的占比都非常高。通过讨论,可以梳理基础知识,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3]。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信息的接受,更重要的是还有对信息的处理和反馈,这种历练远比照着书复制答案和考试时背一背强得多。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主动学习,主动进步,人生才不至于很被动!”从线上数据统计发现,这封信发出不久,授课班级的学生很快就点击阅读了,远比第一次的话题讨论参与度高。在2020年春季开课期间发布的18个话题讨论中,每个话题的参与人数超过选课学生人数的70%以上。
讨论式教学通常包括问题设计、资料提供、思路启发、结论得出等基本环节[4]。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就像电影导演一样,需要根据教材给演员(学生)讲戏,抛出塑造角色的性格特征,对演员(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演员(学生)则是在导演(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对角色进行二度创作。演员(学生)的创作(学习)过程始终处于“思考—探索—呈现”的积极状态。课堂讨论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5]。围绕着这一中心任务,我们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农业生产实际,尽力凸显“植物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认真设计课堂讨论话题,如“农历鼠年数数那些跟鼠相关的植物”等。在该话题中,我们精心选择了名叫鼠曲草植物的精美图片,并配上了植物特征和生态环境的文字描述。设计这个话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规范地书写生物的学名,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在短短几天内,89人的班级中有78人参与了讨论,纷纷找出了与“鼠”相关的植物,如鼠尾草、袋鼠花、鼠尾掌、鼠李、鼠牙半枝莲、鼠尾岩须、鼠鞭草、鼠茅、鼠尾粟等,并配上了学名和相关的形态特征描述,有的还说明了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涉及物种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在回复学生讨论时,教师进一步引导:除了用文字描述植物名称和特征以外,如果还有图片就更完美了,毕竟图片才是植物形态学的直观语言。这样一步一步进行引导,学生就会慢慢学会收集素材,以及用文字、图片、数据来说明问题。通过该问题的讨论,学生掌握了规范书写生物学名的方法,了解了“图是植物形态学的语言”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欣赏植物形态之美[6]。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既是讨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相关信息的发出者,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准备材料,搜集论据进行思考,进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才培养及课程思政的必备内容[8]。时事政治是指当前我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环境,是关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刚刚发生的大事,与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社会经济的动向。目前人们更多地认为:时事政治的热点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与专业课程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在2020年,有一些流言蜚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给社会生活带来了负能量,同时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笔者结合“植物学”课程灌木知识点,设计了讨论话题:Bush(灌木)。Can you tell how a bush is different from a tree?A bush is a smaller,lower,and has branches closer to the ground.Also,a bush usually has several or more stems,whereas a tree has just one single trunk.Could you tell me what “Bush telegraph” means?话题讨论发布后,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Bush telegraph”就是小道消息的意思,有的说是布什电报的意思,还有的说是不胫而走的意思,等等。最后教师总结:“谢谢大家积极参加讨论。‘Bush telegraph’的意思是小道消息。准确地说:Bush telegraph is a kind of telegraph;it is an informal way of passing news or rumours from person to person by word of mouth.People sometimes hear news on the bush telegraph sooner than it is officially announced.学植物学时,也要结合当前形势,请大家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这个话题不仅告诉了学生植物学知识点乔木和灌木的区别,而且让大家非常形象地体会到如果让小道消息或谣言像灌木丛一样四处蔓延并不是好事情。不信谣,不传谣,好好学习是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要求。
通过对时事政治进行剖析,可以帮助学生将基础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用真善美引领学生,为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在学习植物组织分泌结构这个知识点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请围观图片,这位工人正在忙什么?其工作的植物学基础是什么?产品又是什么?讨论话题发表后,大家纷纷发言:橡胶工人正在割胶呗。答案当然是对的,是橡胶工人在割胶。从回答可以看出,大家觉得此话题有点简单,反映出有些学生没有细致观察,认真考虑问题。进而笔者进一步引导:胶在哪里呀?割胶工人为什么要像煤矿工人一样戴着有灯的安全帽呢?很多学生接着开始查资料,慢慢了解到,胶液是植物内分泌结构产生的分泌物,保存在植物体内,需要割破植物的体表组织让其分泌出来。有些学生还获得了一些植物生理学知识:这位工人在清晨割橡胶,那时光线较弱,所以戴着有头灯的安全帽,既能照明又能保证安全。为什么是清晨割胶而不是白天呢?实践证明,如果上午7点前割胶,产量为100%,到了上午8点割胶的产量会下降6%。这是因为,清晨是一天中温度最低和湿度最大的时候,橡胶树经过一夜休整,蒸腾作用处于微弱或停止状态,体内水分饱满,细胞的膨压作用是一天中最大的,因此清晨割胶产量最高。到了9点以后,橡胶树的气孔开放,蒸腾作用逐步增强,膨压作用逐渐变小,割胶的产量也就降低了。
学生只要如此仔细认真观察,查阅资料,并自主开始后续课程知识的学习,就能融会贯通,促进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9]。
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两张精美的照片,一张是一双青筋突暴苍老的手,一张是自己拍摄于贝加尔湖畔的开黄花的草本植物,配以话题: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从生物发育的视角如何理解这句话?本话题的设计主要基于对每一个生命过程即个体发育过程的认识,重在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物种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让学生理解“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是不同物种的个体发育过程,且个体发育过程存在差异。而有的学生发表的观点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人也好,花草树木也好,即使是在形态不同、生长机理不同、生产代谢的方式也全然不同的情况下,也都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生命。不论人的‘三观’如何,但我们的‘三观’终究还是建立在宇宙观内的,而我们人的生命、植物的生命,甚至可以说生物体的生命都是建立在这个世界观中,不可避免的结局便是死亡。死亡是每个生命体的最终阶段,只是因为物种不同,生长发育机制不同,导致个体发育从胚胎发育到生长、衰老乃至死亡的节奏不一致。草木的生长轨迹早已刻印在遗传信息DNA中,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间仅仅是短暂的一年而已,而对于人来说,一个完整的个体发育完全所需要的时间却是几十年光阴。”另一位学生写道:“看到老师配的两幅图突然有所感触。那双苍老的手,让我想起时间的年轮。我想起外婆的手被时间雕刻出一道道褶皱。外婆的手更像是一根枯老的古藤,枯燥且有力。想到外婆的手也是从稚嫩到苍老,留下时间的印记。生命是一个从稚嫩到苍老的发育过程。看到贝加尔湖畔的一抹蓝和一朵正在蓬勃生长的小黄花,让我更加身心向往贝加尔湖畔,不仅是因为美丽的风景,而且因为这曾经是我们的疆土,更是因为流传千年的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我依稀记得《汉书》中《苏武传》最后写道:‘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在宇宙中尽管生命渺小,但是我们依然要捍卫生命的尊严。要让生命在平凡和渺小中变得伟大,让我们的种群、我们的民族变得更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命是从一个细胞发展成一个生命个体,再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在这生命的过程中,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在平凡中点燃生命之火。”
这种对生命的尊敬、对尊严的捍卫、对文化的渴求、对时间的珍惜正是我们期盼的通过课程传递的正能量,进而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述实例充分说明课堂讨论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设计并组织好课堂讨论与教师的审美、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组织能力和善于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密切相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是教师每日的修行。课堂讨论不仅要增进知识,体现教育的激励机制,更要实现教育的首要功能和社会功能,即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