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尊严感现状及对护生护理教育的启示

2023-11-06 09:42颜丽霞卿利敏申海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尊严感康复科护士

颜丽霞 卿利敏 申海艳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 长沙 410031;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1)

尊严是被重视、被尊重及公平对待的一种基本人权[1-2]。尊严受损容易导致抑郁、生活质量下降、延长疾病康复进程,甚至丧失生活的意义[1]。失能老人指身体虚弱、残疾和患有疾病等导致生活部分或全部不能自理的年龄≥60 岁的人[3]。失能老人因丧失或者限制了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动能力,需要依附他人;同时,社会角色长期缺如,社会认可度下降,从而导致其尊严尤为脆弱[4]。尊重并维护患者尊严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6]。我国老龄人口失能化日趋严重,在为失能老人提供日常护理的同时,重视失能老人的需求,维护失能老人的尊严,这是民众和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因此,本研究对康复科失能老人尊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维护失能老人尊严的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在护理教育中融入尊严护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 年2 月~5 月在湖南省某市6 家综合医院康复科住院的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半失能(6项基本日常活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中有3—4 项需要他人帮助[3]);意识清楚且表达清晰;同意且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无法配合本研究者;有精神疾病者或有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和主要照顾者。

(2)护理满意度调查。该问卷自行设计,即将出院的失能老人根据自我感受,对以下项目选择是否满意:①护士是否尊重您的意见并保护您的隐私(书面语即尊重患者的权益);②护士对待病友无偏见,经常来巡视为您提供帮助(书面语即及时回应患者需求);③护士态度热情和蔼,善解人意,与她沟通交流愉悦(书面语即有效沟通与情感支持);④住院环境包括整洁、噪音、安全等方面(书面语即住院环境管理);⑤对本次康复护理效果(书面语即护理质量)。

(3)患者尊严量表。由加拿大学者Chochinov 等于2008 年研制[7],由我国学者焦延超引进并汉化[8]。该量表的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 为0.93,重测信度为0.85。量表分为身心痛苦、自我认知、独立性、社会支持、社会角色功能5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每个条目从“无困扰”到“非常严重的困扰”依次计为1—5 分,总分为25—125分。总得分<50分为无尊严受损,≥50分为存在明显尊严受损,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尊严损伤程度越严重,尊严感水平越低[8-9]。

1.2.2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征得已办理康复科出院手续并准备出院的失能老人同意后,使用统一、规范的指导语解释调查目的、内容以及填写方法,最后由失能老人自行匿名填写问卷。若因肢体功能障碍填写有困难,由研究者逐条阅读后,根据失能老人的回答代其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及时检查填写情况,有遗漏当场补齐。共发放问卷207 份,回收有效问卷207 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 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引入和剔除变量水准α 分别为0.05 和0.10。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与尊严感得分情况

207 名失能老人平均年龄(70.24±5.87)岁;男性86 人(41.5%),女性121 人(58.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 人(7.2%),初/高中90 人(43.5%),大学102 人(49.3%);家庭居住地:农村71 人(34.3%),城镇136 人(65.7%);主要照顾者:配偶61 人(29.5%),子女35 人(16.9%),保姆等其他人员111人(53.6%)。

尊严感各维度得分如下:身心痛苦得分(13.35±4.56)、自我认知得分(13.88±5.52)、独立性得分(14.50±3.84)、社会支持得分(12.42±5.08)、社会角色功能得分(14.70±5.16)。尊严感总得分(68.85±23.36),总分<50 分的54 人(26.1%),总分≥50 分的153人(73.9%)。

2.2 不同护理满意度失能老人尊严感得分比较

不同护理满意度失能老人尊严感得分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护理满意度失能老人尊严感得分比较(n=207)

2.3 影响失能老人尊严感的护理相关因素分析

以失能老人尊严感总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表1)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2=0.858,F=242.551,P<0.001,最后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尊重患者的权益(满意=1,不满意=0)、及时回应患者需求(满意=1,不满意=0)、有效沟通与情感支持(满意=1,不满意=0)、护理质量(满意=1,不满意=0),见表2。

表2 失能老人尊严感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n=207)

3 讨论

3.1 失能老人尊严感现状

维护失能老人的尊严感,可减轻其心身困扰,在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意义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0]。国内外研究表明,在为失能老人提供支持服务中,存在诸多有损或有失尊严的情况,失能老人尊严感现状不容乐观[5,11-12]。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康复科失能老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尊严受损。失能老人是尊严实现的弱势群体,分析原因可能是:①康复科失能老人绝大部分是由脑卒中等疾病导致身体功能障碍,身体受到伤害,这直接损害了失能老人的尊严;②由于失能,加上年岁渐老,身体机能老化,失能老人控制自己身体能力和自主活动能力受限,损害了其自主权,间接导致其尊严受损;③由于疾病康复需要时间较长,有时候也会力不从心,有些老人觉得自己的病没有救,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威胁到其尊严;④住院期间,社会角色缺如,亲友交往减少,价值感降低,增加了失能老人尊严受损的可能性;⑤与医务人员的语言行为密切相关,如沟通不畅、治疗护理中隐私暴露、信息不对称等让失能老人感觉不被尊重,也会出现尊严受损。导致康复科失能老人尊严受损的因素是多维度的,如何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来维护失能老人尊严感,是护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失能老人尊严感现状对护理教育的启示

3.2.1 理论与技能并重,以高质量护理保障失能老人尊严

我国实证研究显示,身体健康状况(症状困扰和身体独立自主程度)与患者尊严感显著相关[10,13-14]。患者症状困扰越重、身体独立自主程度越差,则尊严受损越严重。护士提高其护理技能水平,保障护理质量,积极改善患者症状和身体控制能力,是患者获得尊严感的重要保障[3]。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康复科失能老人对护理效果满意,尊严受损得分较低,尊严感较高。这可能与有效的护理、能够使患者症状改善、身心舒适、身体残存功能得以利用、外貌与自我形象得以维护、促使尊严感提升有关。这也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相吻合,人在低层次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有较高层次的尊重的需要。因而培养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的护理队伍是护理教育的首要任务。

首先,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注意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活学活用。这有利于护生进入临床工作,更好地判断评估患者的病情,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健康教育。如Orem 自理理论包括自理理论、自理缺陷理论及护理系统理论三个方面,能够根据患者病情提供协助性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各种自理需求[15-16]。护士通过对失能老人的身体进行评估,分析其病情、身体残存功能和自身需求,对其生活护理采取对应的支持系统。把握好护理程度,支持失能老人发挥其残存功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维护自主权,就是对其的肯定、鼓励和尊重。不论老年人身体状况如何,包揽其全部生活护理,被当作孩子或高人一等来对待,则有伤老年人的尊严。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夯实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护生胜任护理专业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技能实践课程尽量根据临床案例进行教学,在仿真实训室进行,强化操作目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注意满足个性化需要和操作细节[17]。失能老人大多病情稳定,从其他科室转入康复科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因而康复护理是失能老人现阶段重要的护理需求。高水平的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逐渐恢复对身体的控制能力,生活也将逐步自理。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其症状困扰,尊严感自然得到提升。护士还需根据失能老人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操作标准化,但也可以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老人的习惯和要求进行生活护理,如饮食护理中的进餐姿势选择、饮食种类选择,这使失能老人有一定自主性,有利于维护其尊严。同时,护理操作中注意操作细节,如做完皮肤清洁后,整理失能老人的仪容,维护其良好的个人形象也是对其尊严的一种保护。最后,护士在校学习的理论和操作最终都是服务于临床,满足患者的需求。因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均须依据护理工作岗位实际需求来制定,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及严格临床实习带教教师的筛选,产教融合共同培育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18],患者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护理,其尊严才能得到保障。

3.2.2 注重伦理认知与工作技巧培育,让“有温度的护理”维护失能老人尊严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是否尊重患者、患者尊严是否被维护,是社会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11]。本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尊重患者的权益、及时回应患者需求、有效沟通与情感支持是失能老人尊严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有,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可能存在尊严意识和认识不足,忽略了患者权益。如护理操作中暴露隐私部位,未取得本人同意、未加防护或异性护士操作无第三方在场,失能老人会产生羞辱感,直接伤害到其尊严[6]。②护士除掌握职业技能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工作技巧,如沟通交流技巧、共情能力、心理护理技巧。护患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失能老人意愿表达,为其提供认可与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其找到生命意义和尊严[19]。③护士工作中的态度会带给失能老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对其尊严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护士耐心做健康指导,花时间倾听患者的需求,恭敬失能老人,会给患者带来被尊重的体验,有利于维护其尊严;护士积极主动为失能老人提供无差别护理服务和帮助,让失能老人感觉未因为个人身体原因受歧视和区别对待。反之,不公平对待、应付式交流、被动服务或草率地对待均会损伤失能老人的尊严[20]。为失能老人提供“有温度的护理”是维护失能老人尊严感的有效措施。

《中国护士伦理准则》明确指出护士对护理对象要“尊重、关爱、公正、和谐共赢”[21]。维护患者尊严是护理伦理基本价值,也是护理关怀的核心[21]。维护患者尊严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尊严,强化尊严护理意识。因而护理伦理课程与专业课程同等重要,护理教育者应将护理伦理教育贯穿护理教育全程。除护理伦理学课程外,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应融入护理伦理和思政内容、临床实习根据临床具体病例予以延伸护理伦理知识与实践、通过课后社团活动补充护理伦理实践[22]。其次,需要开设“护士职业人际沟通”“心理学”等人文课程,提升护生共情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工作技巧,懂得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换位思考,尊重患者尊严,提升患者满意度[10]。另外,改革护理技能实训考核评价方式。技能考核将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护理伦理等融入考核标准中,强化学生的尊严服务意识和能力。

3.2.3 培养护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多途径提升失能老人尊严感

随着社会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于失能老人护理。护士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失能老人康复护理最新进展,结合临床工作进行循证护理,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其次,护士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康复设备的使用,促进失能老人机体康复。另外,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给予老人图文或视频等多种途径的健康指导,使老人获取更多疾病相关知识。这都有利于失能老人身体状况的改善,间接提升其尊严感。

利用失能老人残存功能,或使失能老人掌握一种新技能、新工具,生活部分或全部可以自理。这可以提高失能老人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生活自主权,是提升其尊严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培养护生创新能力,从解决问题中找灵感,发明或改良护理用具用品。如自动体位转移器具,让失能老人根据自身需求变换体位;改良吸水杯,方便长期卧床失能老人使用等。创新能力需要教师课堂中给予引导与鼓励。

现代医学背景下,在校培养护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教育者可通过建立系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采用创客教育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信息知识和创新思维融入课堂,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平台,提高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尊严感,促进护理学科发展[23]。

4 小结

综上所述,护理教育者应结合失能老人尊严感现状分析,通过院校产教融合,重视护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教育,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护理队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维护和提高其尊严感。本研究仅选取综合医院康复科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样本的代表性较为局限。另外,本研究仅从护理角度展开调查,尚有较多未被纳入的影响因素。因此,建议后续研究开展多中心、大样本、扩大影响因素的调查,对尊严护理教育进行类实验研究,以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和患者的尊严感。

猜你喜欢
尊严感康复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康复科和护理部的区别
优质护理应用于康复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给学生一份信任,回报你一片精彩
给学生一份信任,回报你一片精彩
护理评估单在康复科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