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DAC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3-11-06 10:47:30王秋蓉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王涛成本目标

王秋蓉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表示,全球可能会在未来20年内超过危险的升温阈值。但如果迅速采取行动,仍有可能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危害。直接空气捕集技术(DAC)作为负碳技术,是实现碳中和必不可少的技术路径之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在积极推进,中国也在深入研究。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王涛作为我国DAC技术方面的专家,近期针对碳中和背景之下DAC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机遇与挑战等相关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对话:

Q|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CST)

A|王涛

DAC技术在全球呈现“两极”特点

CST:目前DAC技术在全球及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何?

王涛:DAC概念最早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Lackner教授于1999年首次提出,是指利用吸附/吸收剂直接从空气中捕集CO2的技术。近年来,全球对DAC技术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并加快了示范应用。

DAC技术在全球发展主要呈现出“两极”特点。在碳减排激励政策和碳交易市场相对成熟的美国和欧洲地区发展迅速,并孕育了若干初创企业,碳捕集规模也从万吨/年向百万吨/年发展。我国DAC技术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在我国仍主要处于实验室研究与样机开发阶段,尚无DAC工业示范装置。

DAC结合CO2利用或封存技术可实现大气中CO2的移除,被认为是全球实现温控目标的一项技术选择。我们认为,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DAC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未来减排潜力可观,应持续跟踪DAC技术的发展前沿,积极推动DAC技术研发和示范,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战略技术储备。

CST:DAC作为负排放技术在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和价值?

王涛: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直接空气碳捕集2022》报告,全球实现净零排放,到2030年需从空气中捕集超过8500万吨的CO2 ,到2050年需捕集9.8亿吨的CO2 。目前加拿大、美国、欧洲等国家已有20余个DAC基础设施,正在积极筹备百万吨级DAC技术示范工程。

在本世纪末全球温升不超过1.5度目标下,DAC技术将对全球碳减排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碳中和目标下,DAC技术将充分发挥温室气体减排价格调节器的作用,并有望成为难减排温室气体的主要应对技术。

CST: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DAC技术发展将面临哪些机遇?

王涛:目前,DAC仍处于商业化初期,其投资成本、能耗成本、吸收剂/吸附剂材料成本及运营维护成本都非常高。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推进,以及DAC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大规模发展,其技术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我国也在持续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以DAC和CCUS为代表的负碳技术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对于中国而言,DAC技术未来市场潜力大。DAC技术需要与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与封存技术耦合,我国这方面资源与市场丰富。另外,DAC技术目前的高成本主要来自高昂的设备投入与能源消耗,通过技术迭代与产业链整合,成本降低潜力很大。

DAC在中国的发展有赖政策支持和引导

CST:从政策、市场和技术层面,您认为DAC技术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可以从哪些方面应对?

王涛:虽然DAC技术目前面临高成本、高能耗等挑战,但随着技术的攻关与迭代、市场机制的完善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出台等,该技术有望在未来发挥较大的减排潜力,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我认为DAC技术主要还是政策层面的挑战,目前美国通过通胀抑制方案,对DAC的补贴价格可以达到180美元/吨二氧化碳,并从而大幅激励了技术研发与商业模式;在一个很难寻找商业模式的环境下,DAC技术的发展也只能长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同时,我国在DAC技术标准、减排计量和认证方法学以及纳入碳交易市场方面都还是空白,这同时也阻碍了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因此需要系统地去推进DAC的发展。

为了推广DAC应用,重点是降低成本。DAC技术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是模块化装备与技术迭代。一方面通过科技支撑,推动中国DAC技术多途径发展,并通过示范快速迭代;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国DAC企业融入国际碳减排市场,鼓勵其为国际上交通、油气、建筑等难减排行业进行脱碳与碳抵消服务,并实现关键装备国产化。

未来前景广阔,减排潜力巨大

CST: DAC技术的市场应用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您对于我国具有实力的企业在考虑应用DAC技术方面有哪些建议?

王涛:我国行业龙头企业可以从前瞻的角度进行长远布局,不局限于当下的高成本、高能耗,而更要积极地看到其未来广阔的商业前景,科学规划,密切关注,推进应用。一是积极部署工程示范,从百吨级到万吨级的DAC技术示范都是目前技术可行且值得积累的;二是从可再生能源以及二氧化碳转化利用角度,积极探索能汇匹配、源汇匹配等产业链条优化新模式;三是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形成多种商业模式。

CST:有专家把如今发展DAC技术比作当年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您是如何看待DAC未来发展前景的?

王涛:技术带来的巨变是不可低估的。经过近年来的观察和研究,我认为DAC技术在未来有望形成一种不依赖非再生资源、与中心能源解耦的发展模式,并具有装备模块化、产品易叠加的特点,有望形成成本快速下降,这一点与新能源汽车具有极其相似之处。同时,DAC的成本既是诸多脱碳技术的成本“天花板”,又是全社会脱碳资金投入的调节器,随着成本下降,在未来其金融属性将愈来愈显著。同时,DAC将是未来社会碳循环闭合新产业链的龙头,哪里有DAC,哪里就有零碳、负碳新产业,且商业模式多样。再通过AI技术加持,可移动、无人化、自动匹配的DAC有望成为未来社会必不可少的“智慧零碳基础设施”。

猜你喜欢
王涛成本目标
绵师学人
——王涛
Transition to chaos in lid–driven square cavity flow∗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河南电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王涛作品
艺术家(2018年12期)2018-03-18 07:46:04
STABILITY OF VISCOUS SHOCK WAVES FOR THE ONE-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 QUATIONS WITH DENSITY-DEPENDENT VISCOSITY∗
我们的目标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