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陶瓷类期刊论文被引情况分析与启示
——基于2013—2022年CNKI数据

2023-11-06 03:46:02朱艳红
山东陶瓷 2023年5期
关键词:发文陶瓷论文

朱艳红

(山东理工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zhuyh@sdut.edu.cn)

目前,影响因子应用于期刊评价已深入人心,其统治地位依然无法动摇[1],而“影响因子的实质就是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2]。因此,统计、分析期刊论文的被引情况,可以了解期刊的影响力,揭示期刊的发展现状。

期刊应不断总结办刊成绩,揭示存在的问题,探讨办刊的对策和措施,以供读者、作者和管理者阅读、参考[3]。我国陶瓷类期刊质量参差不齐,学术水平差距较大[4],关于中文陶瓷类期刊论文被引情况的研究较少,相关文献较少,无法反映中文陶瓷类期刊目前的整体发展情况。本文将名称中含有“陶瓷”的中文陶瓷类期刊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中文陶瓷类期刊论文被引情况,尝试揭示各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特点和规律,旨在为中文陶瓷类期刊的选题、组稿、约稿等提供参考,为期刊的影响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为推动我国陶瓷类期刊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CNKI“出版物检索”中检索名称含有“陶瓷”的中文期刊,目前正常出版发行的有11种,分别是(按创刊时间排序):《中国陶瓷》《陶瓷学报》《江苏陶瓷》《陶瓷科学与艺术》《景德镇陶瓷》《陶瓷》《山东陶瓷》《陶瓷研究》《佛山陶瓷》《现代技术陶瓷》《中国陶瓷工业》。在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被引来源”中精确检索11种期刊的论文被引情况,“出版年”限定时间为2013—2022年,查询各刊的被引文献总数、总被引、篇均被引和被引文献的机构分析。因多数论文被引频次较低,参考其他学者的方法[5],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选取各刊前20篇称为“高被引论文”。同时,检索、统计“期刊导航”中各刊“统计与评价”的“年度总文献量”“期刊近十年文献的学科分布”等信息。将这些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查询、统计检索到的11种中文陶瓷类期刊2013—2022年的总发文数、被引文献总数、被引频次、被引机构情况等,计算各刊近十年的被引率、篇均被引情况等。并通过CNKI查询各刊前20篇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作者单位、基金资助情况等。最后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等,结合期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就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讨论。为确保数据可靠,所有基础数据的检索时间均为2023年4月30日,均以CNKI公布的数据为准。查询、统计的数据仅作为相关研究的参考。

2 11种中文陶瓷类期刊的基本情况

从CNKI检索的信息(表1)显示,11种中文陶瓷类期刊中仅有《中国陶瓷》和《陶瓷学报》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且近几次连续入选;没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被CSCD扩展版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收录的期刊只有《中国陶瓷》。从各刊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的附加代码来看,11种期刊均属于工业技术(T)大类。其中,《中国陶瓷》《江苏陶瓷》《景德镇陶瓷》《山东陶瓷》《陶瓷研究》《现代技术陶瓷》6种期刊属于化学工业(TQ)类,《陶瓷科学与艺术》《陶瓷学报》《佛山陶瓷》《中国陶瓷工业》4种期刊属于轻工业、手工业(TS)类,《陶瓷》属于建筑科学(TU)类。主办单位中,科研院所主办5种,高校主办3种,企业主办3种。期刊的出版周期,4种为月刊,7种为双月刊。出版地以江西省最多,有5种期刊,且均在景德镇市;出版地为山东省的有2种,且均在淄博市;江苏省、湖南省、陕西省、广东省各有1种。

表1 11种中文陶瓷类期刊的基本情况

3 11种期刊2013—2022年发文和被引情况

3.1 发文情况

图1是11种中文陶瓷类期刊2013—2022年的发文情况。由图可看出,各刊之间年发文数量相差较大。年发文数量最多的是《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年的发文,共1 573篇;年发文数量最少的是《现代技术陶瓷》2021年的发文,共21篇。由图还可看出,各刊内部近十年的年发文数量有的变化不大,有的变化较大。如:《中国陶瓷》《江苏陶瓷》《陶瓷学报》等,虽然近十年的发文数量有的先减后增,有的先增后减,但总体变化不是太大;《陶瓷科学与艺术》《景德镇陶瓷》《陶瓷》《陶瓷研究》《佛山陶瓷》等,近十年的发文数量变化较大,最多年发文数量均为最少年发文数量的2倍以上,而《景德镇陶瓷》2013年的发文数量是2019年发文量的4倍。

图1 11种期刊2013—2022年发文情况

由图还可看出,各刊近十年的总发文数量最多的是《陶瓷科学与艺术》,共9 600篇;其次为《陶瓷》《景德镇陶瓷》《江苏陶瓷》,均为4 000余篇;发文数量最少的为《现代技术陶瓷》,为604篇。发文数量最多的是最少的近16倍。

11种中文陶瓷类期刊2013—2022年共发文35 247篇,每年的总发文数量如图2所示。由图可看出,11种陶瓷类期刊近十年总发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为“降—升—降”,2018年总发文数量最少,为2 754篇,2021年达到峰值,为4 381篇,最多年份发文数量是最少年份的1.6倍。

3.2 被引率、篇均被引、被引机构情况

3.2.1 被引率

经统计,近十年11种期刊总被引12 096篇,总被引率为34.32%。11种中文陶瓷类期刊近十年被引篇数(图3)最多的是《中国陶瓷》,被引1 859篇;其次是《陶瓷》,被引1 825篇;再次是《陶瓷科学与艺术》《江苏陶瓷》《佛山陶瓷》《陶瓷学报》,被引篇数均超过了1 000篇;被引篇数最少的是《现代科技陶瓷》,仅有309篇。图3中折线表示的是11种期刊近十年的被引率。被引率排在首位的是《陶瓷学报》,为70.28%;其次是《中国陶瓷》,为66.37%;再次为《中国陶瓷工业》和《现代技术陶瓷》,分别为57.68%、51.16%。这些期刊的被引率均超过了50%。被引率最低的依次为《陶瓷科学与艺术》《景德镇陶瓷》《山东陶瓷》,分别为16.36%、21.49%、22.93%,均未超过30%,即所刊发的论文被引用的不足总发文量的三分之一。《陶瓷研究》《佛山陶瓷》《江苏陶瓷》等被引率也较低,分别为32.65%、37.15%、37.63%。由此可见,11种期刊近十年的被引率亦相差较大,被引率最高的(70.28%)是最低的(16.36%)的4倍多。

图3 11种期刊2013—2022年的被引率

3.2.2 篇均被引

经统计,11种期刊2013—2022年总被引频次为36 804次,篇均被引1.04次。11种中文陶瓷类期刊近十年被引频次(图4)最高的是《中国陶瓷》,为8 010次;其次是《陶瓷学报》,为6 034次。被引频次最低的是《山东陶瓷》,为1 124次;其次是《陶瓷研究》,为1 659次。篇均被引最高的是《陶瓷学报》,为3.67次;其次是《现代技术陶瓷》,为3.62次。篇均被引最低的是《陶瓷科学与技术》,为0.28次;其次是《景德镇陶瓷》,为0.44次。由此可见,11种期刊近十年的篇均被引数亦相差较大,篇均被引最多的是最少的近13倍。

图4 11种期刊2013—2022年的篇均被引情况

3.2.3 被引机构

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中,11种期刊2013—2022年被引文献的机构分析数据,按被引次数降序排列,各刊被引机构前5家情况如表2所示。

据统计,被引机构排名前5的共有39家,其中高校18家、科研院所11家、企业8家、其他(政府机构、博物馆等)2家,占比分别为46%、28%、21%、5%。在11种期刊中,景德镇陶瓷大学覆盖面最广,除了未在《现代技术陶瓷》出现外,均出现在了其他10种期刊中,且在《中国陶瓷》《江苏陶瓷》《陶瓷科学与艺术》《景德镇陶瓷》《陶瓷学报》《陶瓷研究》《佛山陶瓷》《中国陶瓷工业》8种期刊中排第一,在部分期刊中其被引次数远远高于排在第二的机构。其次是华南理工大学,出现在了《中国陶瓷》《佛山陶瓷》《中国陶瓷工业》3种期刊中,且在后两种期刊中均排第二。再次是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学院、清华大学、山东工业陶瓷设计研究院、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5家机构,分别出现在了2种期刊中。

多年来,德国一直推动并实施循环经济理念,法规政策的制定具有超前性,取得了明显效果。首要目标是避免垃圾产生,法律规定各种可能产生生活垃圾的生产者,都有义务防止或降低垃圾产生量,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自己产生的垃圾,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污染行为都将受到巨额罚款;在此基础上,法律规定首先进行物质(包括能源)的回收利用;剩余垃圾的处理,要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在处理过程中处理产物都不能对环境产生污染。法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经历一些困难,但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不能因为配套设施跟不上而采取消极的政策。

3.3 高被引论文情况

3.3.1 高被引论文总体情况

表3是11种期刊2013—2022年前20篇高被引论文第1篇和第20篇被引频次及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情况。由表内数据可看出,各刊之间高被引论文差距明显,《现代技术陶瓷》最高被引频次与《陶瓷研究》的相差138次,第20篇被引频次《中国陶瓷》和《陶瓷学报》与《陶瓷研究》相差18次,前20篇总被引频次《现代技术陶瓷》与《陶瓷研究》相差709次,前20篇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现代陶瓷技术》,为44.10次。

3.3.2 高被引论文特征

从学科分布(以排在第1的学科为准)、作者单位类别(以第1单位为准)、基金资助等几个方面分析11种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基础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11种期刊2013—2022年高被引论文学科分布、作者单位类别及基金资助情况 单位:篇

1)学科分布情况

陶瓷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共同作用的结晶[6],陶瓷期刊必然会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反映陶瓷的相关研究。根据CNKI的学科分类标准,陶瓷研究的相关论文主要集中在无机化工和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两个学科,也有论文属于材料科学、化学等其他科技类学科或考古、中国古代史等其他社科类学科。为便于研究,将11种期刊前20篇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为科技类和社科类两大类,其中科技类共143篇、社科类共77篇,占比分别为65%、35%。可见,有关陶瓷的自然科学方面研究的论文被引更多一些。各期刊科技类、社科类前20篇高被引论文占比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11种期刊2013—2022年前20篇高被引论文学科占比情况

2)作者单位情况

为便于统计,将论文的作者单位按性质分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其他、未注明等5类,政府机构、博物馆、个人工作室等归为“其他”,无作者单位的归为“未注明”。经统计,11种期刊前20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单位以高校为主,共130篇,占比为59%;科研院所、企业、其他、未注明的论文分别为25篇、31篇、8篇、26篇,占比分别为11%、14%、4%、12%。其中,《中国陶瓷》前20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单位均为高校,《陶瓷学报》的作者单位90%为高校,《陶瓷研究》《现代技术陶瓷》《中国陶瓷工业》《山东陶瓷》《景德镇陶瓷》等5种期刊的作者单位为高校的均占比一半以上。各刊前20篇高被引论文作者单位占比详细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11种期刊2013—2022年前20篇高被引论文作者单位类别占比情况

3)基金资助情况

据统计,11种期刊2013—2022年前20篇高被引论文中,76篇有基金项目资助,占比为35%,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资助30篇、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29篇、其他基金项目资助17篇,占比分别为14%、13%、8%;无基金项目资助论文144篇,占比为65%。各刊前20篇高被引论文基金项目资助详细情况如图7所示。

图7 11种期刊2013—2022年前20篇高被引论文基金项目资助情况

4 讨论与启示

4.1 讨论

1)收录较少。整体来看,11种中文陶瓷类期刊仅有2种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没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被CSCD扩展版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收录的期刊只有1种。说明中文陶瓷类期刊高水平论文较少,期刊整体影响力有较大提升空间。其近十年被引率(34.32%)、篇均被引次数(1.04次)、前20篇高被引论文情况等也佐证了这一点。

2)论文产出率较高。从11种期刊近十年的发文情况来看,虽然2022年的发文量比峰值2021年少了230余篇,但也明显高于往年,说明陶瓷方面的研究发展态势良好,论文产出率也较高,对于陶瓷研究的需求并没有下降。但有的期刊年发文量相对稳定,有的期刊却忽高忽低,表明个别期刊的发展目标不合理或不明确。

3)虽然具有一定地域特色,但同质化现象严重。从11种期刊近十年被引机构排名前5的名单可以发现,各刊也显示了其地域特色。如《江苏陶瓷》中出现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陶瓷科学与艺术》(曾用名:《湖南陶瓷》)中出现的湖南工业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陶瓷》中出现的除景德镇陶瓷大学之外的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民俗博物馆、景德镇学院,《山东陶瓷》中出现的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工业陶瓷设计研究院,《佛山陶瓷》中出现的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鹰牌陶瓷集团公司、广东省佛山市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等。

但是,“紫砂”“造型”“设计”“文化”等关键词在多种期刊高频出现,且在4种期刊里排第1。有5种期刊设置的“紫砂创作”或“紫砂专题”或“紫砂艺术”栏目的发文数量排在该期刊所有栏目的前5位,且在3种期刊排第1位,发文数量皆远远高于排在第2位的栏目[6];这几种期刊的被引率、篇均被引次数均较低。可见,部分中文陶瓷类期刊同质现象较严重,影响了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

4)学科分布有差异。从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来看,11种期刊,以科技类论文为主的有7种,以社科类论文为主的有4种。而以社科类论文为主的4种期刊,也是前20篇篇均被引频次排倒数前4的期刊。可见,社科类论文较科技类论文在被引方面存在明显劣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中文陶瓷类期刊刊发的社科类论文学术质量不够高,或者,是因为期刊的学科分类、影响力等影响了社科类论文的被引用。

5)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景德镇陶瓷大学主体地位明显。从各刊的发文机构来看,景德镇陶瓷大学不仅出现在10种期刊近十年被引机构排名前5的名单里,且其在11种期刊上均有论文发表。据统计,近十年景德镇陶瓷大学共在11种期刊上发表论文1 716篇,占总发文数的近5%,远远高于其他机构。从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单位情况来看,高校占比近60%,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主力军的地位得到充分显现,科研院所、企业及各级博物馆等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

4.2 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中文陶瓷类期刊作为开展陶瓷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传播陶瓷文化的重要阵地,对促进陶瓷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期刊还存在整体影响力不高、同质化严重、高质量稿源少等问题。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期刊的建设。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破除论文“SCI至上”,摒弃“以刊评文”[7];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强调学术期刊要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引导学术研究立足中国实际,回应现实关切,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8]。在此形势下,中文陶瓷类期刊应抓住机遇,在做好刊发最新陶瓷科技类成果的同时,注重社科类成果的挖掘,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加强选题策划,加快提升期刊内容质量和传播力影响力。

1)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进行选题策划。期刊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选题策划,既能保障选题具有可操作性和延续性,也能对文化传播和文化积累起到应有的作用,还能让期刊永葆生命力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我国国家文化战略的集中表达,形成了对以往文化改革发展经验和未来发展目标的集成性概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以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为目标。”[9]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10]。在此大背景下,中文陶瓷类期刊应密切关注国际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以中国陶瓷的发展为最终目标,深入挖掘陶瓷文化的人文底蕴,加强陶瓷文化理论研究,梳理陶瓷文化典籍文献,探讨中国陶瓷文化特点和中外陶瓷文化异同等,为学术创新提供助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切实发挥学术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依托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资源富集、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的优势,从战略高度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11]黄河流域是中国陶器的重要起源地,从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到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等都有精美的陶器[12],后面历朝历代也均有著名的陶瓷窑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陶瓷文化。中文陶瓷类期刊,特别是身处黄河流域的陕西省的《陶瓷》、山东省的《山东陶瓷》《现代技术陶瓷》等,应积极服务和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相关选题策划,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任务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

2)立足当地,围绕陶瓷行业热点和重大事件进行选题策划。11种中文陶瓷类期刊的出版地均为我国主要的产瓷区,且办刊历史均有一定积累。期刊的地域特色决定了各期刊要立足于当地的陶瓷研究,围绕陶瓷行业的热点和重大事件进行选题策划,以专业立场塑造地域特色。期刊要深挖当地陶瓷文化,研究真问题,提升其创新发展,更好地传播当地陶瓷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当地陶瓷的话语权和学术地位[13]。同时,期刊要跳出传统思路,充分认识陶瓷行业的发展与期刊发展的关系,努力把陶瓷行业的学术产出和自己期刊的发展结合起来,主动“走出去”,找寻新的作者群体,如此才能“走上去”。

3)引导跨学科研究,与其他相关学科相融合进行选题策划。中文陶瓷类期刊作为专业期刊,具有专业性强、小众化、针对性强等特点,且核心期刊少,学术影响力较低,高质量稿源少,期刊质量提升较缓慢。但是,陶瓷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不仅蕴含着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的内容,而且凝聚着审美意识、绘画艺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较大贡献[14]。陶瓷的特殊性决定了陶瓷研究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如自然科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学、美学、教育学、民族学等。中文陶瓷类期刊应充分利用陶瓷的这种特性,注重策划学科间相融合的选题,发挥学科交叉、方法交叉等的学术协同创新作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激发相关学科学者的思考。

4)充分利用媒体融合时代的便利,不断提升传播力及影响力。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单纯地做好纸质载体的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读者、作者的需求,多数中文陶瓷类期刊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纷纷建设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采用知网的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等。经查询,11种期刊有10种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只有5种采用了采编系统。而且,大部分微信公众号信息更新较慢,只推送期刊目录和少许重点文章,阅读量较低。媒体融合仍在不断加深,作为专业性强、小众化的中文陶瓷类期刊,工作人员只有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时代变化,充分利用媒体融合时代的便利,不断拓展期刊发展的空间,多渠道、多方式地提升稿件编校质量、推介期刊内容,才能更好地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变“等米下灶”为“筑巢引凤”。

猜你喜欢
发文陶瓷论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16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4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陶瓷艺术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 17:23:31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陶瓷艺术欣赏
景德镇陶瓷(2014年1期)2014-04-29 11: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