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初云 付 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11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的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 在教学中要坚持立德树人,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员全程全方位, 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进行, 形成协同效应[1]。 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两个观点: 一是高校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理论课, 还需要在每一门专业课程中开展; 二是教师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军, 担负着塑造价值, 传播知识和技能的时代重任。 为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专业课、 思政课“两张皮”, 不能形成较好的育人合力等现象, 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进一步明确在高校所有课程中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
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主要从事城轨车辆驾驶、 车辆维护及检修等工作, 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水平、 人文素养、 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 科学的思维方法、 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要求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有思想政治素养。 因此, 在本专业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担负起爱国报国的使命。 目前, 城轨车辆专业课程思政在实施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教师是学校育人的主体, 教师的专业技能、思想认识和教学能力等决定了育人效果。 但城轨专业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疑惑,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任务, 课程思政是搞形式走过场的事, 自己只要将城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即可等思想。 这些错误认识, 把价值观教育同知识教育相剥离, 未能将专业的知识传授、 专业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紧密结合。城轨车辆驾驶、 车辆检修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尤其需要在专业课程中灌输思想政治素养知识。 因此只有提高了城轨专业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理论水平, 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价值观的引领, 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入学生内心, 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领悟主流价值观, 才能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相互映衬和整合的效果[1]。
课程思政融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但部分城轨专业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方式较为生硬, 存在思政融入生搬硬套、 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脱节等现象。 为适应学生的特点, 适应城轨相关岗位的要求, 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关注国内外新动向, 了解城轨专业新技术新发展, 挖掘适合城轨专业的思政元素, 构建完善的思政资源库。 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思政元素以新时代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普遍缺少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评价指标比较单一, 量化指标较为片面, 主观性较大, 课程思政的有效性没有完备的评价机制进行评估、 反馈、 修正、 完善, 思政育人效果得不到保障。 尤其是城轨专业课程对岗位责任心、 安全意识、 规范意识、 劳动精神的考核不够完善, 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的评价手段, 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从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三个维度出发, 以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组成的第一课堂为支撑, 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政目标细化分解, 分层次、 分阶段、 递进式的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以兴趣小组、 社团活动、 技能竞赛、 导师项目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 拓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时空与途径, 通过第一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以产教融合、“三双三互” (双师互补、 双赛互助、 双证互通)的校企合作为依托, 以专业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为保障, 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构建全面覆盖、 类型丰富、 层次递进、 相互支撑的三维一体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城轨车辆专业三维一体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是重塑教学的基本前提。 新时代需要技术技能与价值素养融合的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领会, 更要强化精神人格的完整塑造, 实现显性技能教育与隐性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 根据人才培养三维目标, 城轨车辆专业参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行业发展新业态, 结合企业对城轨车辆检修工和列车驾驶员岗位提出的新要求, 根据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研究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思政目标为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 规范的质量意识、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远大的职业理想、 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 依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政目标细化分解, 分层次、 分阶段、 递进式的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
在实施过程中, 以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为依托, 通过座谈、 电话、 邮件交流等形式对地铁公司、中车集团等城市轨道运营、 生产企业进行调研, 分析城轨车辆检修工和列车驾驶员岗位职业能力新要求, 获取地铁智能维保、 均衡修制度优化及全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规范对岗位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在不同阶段、 不同课程, 思政目标应有所侧重, 依据学生在校时间与成长阶段, 对应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的课程思政目标, 做好德育合理分工与衔接, 有序构建递进式的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将不同课程、 不同学期的课程思政主题目标进行递进式设计。 例如, 在大一设置的 《轨道交通车辆构造》 主要思政目标为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大二设置的《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控制》 主要思政目标为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 规范的质量意识, 大三设置的《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检修》 思政目标主要升华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远大的职业理想、 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
通过前期调研, 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为电动列车检查检修和故障维护与保养能力、 电动列车操作和故障处理能力。 在这两大核心职业能力基础上, 确定了专业核心课程。 电动列车检查检修和故障维护与保养能力的核心课程为: 轨道交通车辆构造、 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控制、 列车牵引与制动系统、 轨道车辆机械检修、 轨道车辆电气检修[3]; 电动列车操作和故障处理能力的核心课程为: 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轨道车辆驾驶技术。 对每门核心课程进行知识要点、 能力要点的梳理, 把课程思政目标细化到每一门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课程中。 具体如下表1 所示。
表1 核心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表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 实施的主力军也是教师, 这就要求锤炼教师队伍, 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 推进的意识和能力。 一是提高课程思政重要性认识, 加强思政理论学习。 利用党支部建在专业上的优势, 支部党员教师带领专业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研讨, 支部活动和教研活动协同开展, 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 有效提升专业教师育德能力。 二是引导教师主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设计专业课程中的育人要素。 立足本专业城轨交通新时代交通强国部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社会热点、 岗位标准、 大国工匠、 城轨交通行业事故案例等方面, 通过精心设计专业课程内容, 在故事中传授理论、 用故事来明晰道理、 以道理赢得认同, 从而引发学生的广泛共鸣,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隐形教育的目的。
一是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的特点,紧跟城轨行业发展新业态, 挖掘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 提炼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建设由企业真实案例、 思政讨论专题、 实训标准等构成的专业思政资源库, 包含专业通用思政资源、 专业课程特有思政资源及教师自建思政资源, 定期进行更新。
二是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手段。 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上, 不断探索, 推陈出新, 树立典型, 形成示范。 以《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控制》 课程为例, 实践“三入四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思政教学方法, 利用线上拓展学习空间, 利用线下零距离课堂教学, 从课前导入、 课中融入、 课后润入三个维度, 采用系列主题式、 专题讨论式、 习惯养成式、 画龙点睛式四种润入方式, 厚植科技报国、 工匠精神、 使命担当等课程思政内容[4]。
三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资源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学生参加社团、 导师制项目、 兴趣小组、技能竞赛、 创新创业大赛、 社会实践、 志愿者服务等丰富的活动, 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 在项目和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的能力, 坚韧乐观的品质, 热爱劳动的精神, 从而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借助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邀请企业导师、 能工巧匠、 劳动模范进校园、 进专业、 进课堂, 通过讲解企业岗位具体规范要求、生产案例、 个人励志经历等内容, 将企业一线的标准、 要求、 规范等要素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规范作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5]。
建立以学生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三维目标达成度为中心的评价机制。 有机结合教师、 企业、 资源等要素, 跟踪学生入校 (高考成绩)、 学习 (在校期间课程成绩、 比赛获奖等)、毕业 (毕业生跟踪调查、 用人单位跟踪调查等)全过程状态采集与反馈, 进行评价。 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效果的考核, 健全课程教学评价。 在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中尤其要加强思政评价, 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化学生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在动力。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 设计集云评 (教学平台评)、 师评(教师点评)、 生评 (生生互评)、机评 (实训系统评)、 企评 (企业导师评) 为一体的全过程五维评价模型, 如企评侧重标准意识、 爱岗敬业及安全意识的融入等, 并建设 “四结合” 评价机制, 结果与过程、 主观与客观等相结合, 实现思政评价与能力评价同步。
本文基于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三个维度, 调研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细化思政目标, 并将之递进式融入专业课程中; 利用第二课堂拓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时空与途径, 构建三维一体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以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为依托, 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意识和能力; 结合专业挖掘思政元素, 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采用 “三入四式” 等方式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手段, 设计集 “云评、 师评、 生平、 机评和企评” 的五维度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型, 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通于全面覆盖、 类型丰富、 层次递进、 相互支撑的三维一体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第一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 塑造新时代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