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
(安徽省肥东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肥东231600)
肥东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1.5833°~32.26667°,东经117.3167°~32.8667°,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常年种植水稻116 万亩,亩均肥料施用量为23.17 kg。近年来,肥东县为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积极探索肥料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水稻作物上开展绿肥还田试验,验证其应用效果,并探索还田后肥料减量多少不会导致水稻减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紫云英别名红花草,为豆科,黄芪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其固氮能力强,利用效率高,在植株腐解时可以大量激发土壤氮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维持氮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大量试验研究证明,紫云英还田对增加水稻产量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明显效果,是一项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用性技术。
试验田位于桥头集镇梅山社区,试验前采集土样并分析土壤理化性状,测得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1 g/kg、全氮含量为1.21 g/kg、速效氮含量为105 mg/kg、速效磷含量为12.83 mg/kg、速效钾含量为97 mg/kg。
种植模式为紫云英与一季中籼稻轮作。紫云英在前茬水稻收割前10 天,利用无人机进行撒播,品种为青弋江籽,播种量2.5 kg/亩,在盛花期采取粉粹深耕翻压还田方式,还田量为1500 kg/亩。中籼稻品种为深两优828。
本次试验设5 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面积为30 m2,小区间设有明显的边界分隔。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处理设置如下,处理1:常规施肥(无紫云英还田);处理2:紫云英还田+常规施肥;处理3:紫云英还田+化肥减量20%;处理4:紫云英还田+化肥减量30%;处理5:紫云英还田+化肥减量40%。常规施肥为基施红四方配方肥料45%(23-10-12)35 kg/亩,分蘖肥为尿素8 kg/亩,拔节肥为尿素7 kg/亩。
在盛花期采集紫云英,分析其养分含量。在水稻成熟期采用单打单收计算每个小区的水稻产量,利用DPS 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方差分析。
水稻育秧采用大棚育秧方式,2021 年5 月3 日播芽谷。5 月15 日,紫云英深翻还田,然后灌水沤制。6 月3 日大田栽插,秧田期30 天,移栽时株行距25 cm×14 cm,株高39.9 cm,叶龄5.5 叶,单株茎蘖数2.2 个,每穴茎蘖苗2.9个,亩基本苗5.5 万株。6 月8 日返青活棵,6 月8 日撒施乙苄除草并追施分蘖肥,6 月28 日追施拔节孕穗肥。7 月22 日用溴氰虫酰胺+肟菌·戊唑醇主治二代二化螟、稻飞虱,兼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预防稻曲病,适时进行田间观测记载。9 月27 日进行理论测产,9 月29 日分小区进行单打单收晒干称重。
通过养分含量分析,紫云英鲜草中N 含量为0.31%,P2O5的含量为0.09%,K2O 的养分含量为0.32%,按矿化率50% 计算,每1500 kg 紫云英鲜草还田可替代N(纯量)1.58 kg、P2O50.68 kg、K2O 2.4 kg,共节约肥料4.66 kg/667 m2。
6 月22 日、7 月15 日分别对各小区的作物进行苗情调查,结果见表1。
经6 月22 日的苗情调查来看,处理3(紫云英还田+常规施肥减量20%)水稻的株高为62.7 cm、绿叶数为9.2片,比处理1、处理2、处理5 的水稻性状表现得更好;其次是处理4(紫云英还田+常规施肥减量30%),其株高为63.2 cm,绿叶数为9.1 片。
至7 月15 日有效分蘖结束后调查,各处理的水稻的株高表现相当。处理2 的茎蘖数为10.0 个,比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 的茎蘖数分别多0.4 个、0.2 个、1.0 个、1.9个。说明紫云英还田后,减少化肥的施用会影响水稻分蘖。但处理3 与处理1 相比,紫云英还田后减少施用20%的肥料,对水稻分蘖反而起促进作用。
经调查各处理水稻的产量构成可知(详见表2),处理3(紫云英还田+常规施肥减量20%)的水稻在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方面表现最佳,与处理2(紫云英还田+常规施肥)相比,结实率降低1.4 个百分点,有效穗增加0.1 万个,穗粒数增加2.3 个,千粒重增加0.4 g;与处理4(紫云英还田+常规施肥减量30%)和处理5(紫云英还田+常规施肥减量40%)相比,结实率分别提高0.2 和1.2个百分点,有效穗分别增加0.1 万个和0.3 万个,穗粒数分别增加6.1 个和10.7 个。
表2 不同处理产量结构及性状表
从单打单收的产量来看,处理3(紫云英还田+常规施肥减量20%)的水稻产量最高,为518.7 kg/667 m2,比处理2(紫云英还田+常规施肥)增加5.1 kg/667 m2,差异不显著,与处理4 和处理5 相比,分别增产31.8 kg/667 m2、57 kg/667 m2,增产明显。与处理1相比,增产25.3 kg/667 m2,差异显著。
处理2 与处理1 相比, 结实率增加7 个百分点,有效穗增加0.4 万个,穗粒数减少4.9 个,千粒重降低0.2 g,单打单收产量增长20.2 kg, 说明紫云英还田能优化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而提高水稻产量。这与郦尧生等[4]人的论证不谋而合。
根据经济效益分析可知(详见表3),处理3(紫云英还田+常规施肥减量20%)的水稻亩纯收益最高,为823.3 元,比处理1 增加 32.2 元,比处理2 增加 45.5 元;其次是处理1,亩纯收益为791.1 元;而处理2 因增加了紫云英的种子和还田的投入成本65 元,导致其亩纯收益比处理1 的减少13.3 元。
表3 不同处理的水稻经济效益分析表
在有效分蘖结束后7 月15 日的苗情调查和后期理论测产的有效穗分析可知,处理2 的分蘖数高于处理3,但有效穗却低于处理3,说明紫云英还田后,如果不适当减少肥料的投入,会导致无效分蘖增多;株体大,导致通风透光性差,无效消耗的肥料多,导致穗粒数减少,进而影响产量。这与前人研究的结果一致[2,3]。
本次试验中,处理3(紫云英还田+常规施肥减量20%)的水稻无论是产量构成因素还是实际产量、纯收益,均优于其他处理,说明紫云英还田后,水稻田可减少肥料投入成本,并且可增加水稻产量,能够实现绿色农业减肥增效的目的,但减少的肥料量要合理,太少或者太多都不利于水稻产量因素的形成。在紫云英亩还田量1500 kg 的情况下,以减少20%左右的肥料量为佳。本结论仅为一年的试验结果,若要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