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 沈千钰 陶文婕 童晰
摘 要: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混合式教学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两者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在课程建设中实现“两性一度”的目标。因此,该文以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为例,提出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探讨其实施的必要性,阐述“一核两翼、三位三段、四项融合、五维一体”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并总结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果,实现“金课”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金课”目标;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099-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e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mode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mode will be conduciv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golden course" i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Microeconomics which applies the teaching mode blende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s an example to proposes the connotation, the necessity,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the effects of this teaching mode that has "one core two wings, three positions and stages, four parameters combination, and five dimensions integ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blende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elp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enhance the learning effect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golden course".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lended teaching mode; goal of "golden" course; Microeconomics; teaching mode
黨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金课”是建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础上的新时代高校精品课程,其核心与关键是课程思政[1]。而现有研究表明,目前课程思政存在教学方式显性化、形式化与功利化困境,课程结构覆盖不全面,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等问题[2]。因此,面对新环境、新技术、新学生,如何打造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课程思政“金课”成为新时代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由于课程内容包含许多理论性知识及公式的推导,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存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深及对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运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探讨 “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金课”,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 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本质涵义都是强调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政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属于显性思政;而课程思政则是在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发挥深化和拓展作用,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属于隐性思政[3]。
混合式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有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线下教学由教师答疑解惑并个性化的指导。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浅入深地进行沉浸式学习[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课前和课后的学习由学生在课外时间自行完成,提高教学过程的师生交互程度[5]。
面对新时代教与学的迭代升级,建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课程思政之路刻不容缓[6]。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经管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过程中,有学者提出基于BOPPPS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7]。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温度,以实现有效发挥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中立德树人的作用。
二 “金课”目标下应用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课程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经管类专业需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经济学与管理学体系,培养知中国、爱中国的经管拔尖人才[8]。但我国经管类教育与研究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还处于“引进”“消化”“吸收”的阶段[9]。在借鉴西方对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模型推演、数量分析等有效手段基础上,经管类教育和研究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充分地厚实和增强青年学生之中国情怀的浓度[10]。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核心主干课,承担着“知识入门、研究入门、精神入门”的培养任务。通过梳理和挖掘微观经济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使思政元素与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热点问题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教育全覆盖、综合育人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 有利于学生实现高阶学习与创新思考全面发展
线上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线上教学资源支持随时回看,既能弥补课堂教学中不能播放的缺陷,又能解决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分割问题。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课程思政改革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推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
在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中,课题组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相结合来体现高阶性,通过微课、动画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创新来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通过有机融合线上教学和强化参与式互动的课堂教学以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相结合来体现创新性。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课程思政“金课”,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知识应用、分析、评价等高阶學习,以及创新性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 “金课”目标下实施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
以“金课”为目标,课题组构建了“一核两翼、三位三段、四项融合、五维一体”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春风化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政素养,引导广大经管学子以“经世济民”为己任,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一) “一核两翼”的教学理念
课题组以加强思政教育作为经管类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树立了“一核两翼”的创新教学理念。“一核”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两翼”指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联动。在该教学理念下,课题组切实借助于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改变传统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深入挖掘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进而打破微观经济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之间的壁垒,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教育全覆盖、综合育人的协同效应。
(二) “三位三段”的教学过程
在上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课题组以混合式教学为突破口,设计了“三位三段”的教学过程,将相关的思政元素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融入,保障各个教学环节间紧密衔接,确保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保持连贯性,不至于产生“强行思政”的感觉,让学生更快地接收并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三位三段”的教学过程即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课内外联动“三位一体”,注重课前线上准备、课堂线下学习、课后拓展提升的“三段投入”(图1)。
“三位一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为根据学生培养目标、教学活动的特点、思政元素融入和呈现需求等因素,充分挖掘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搜集相关网络教学资源补充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进一步分解细化到每个环节,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政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活动围绕着明确的学生学习成果来组织,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手段的完善、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计划的实施到教学效果的评价都必须围绕着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来组织。课内外联动体现为鼓励师生在课堂外加强学术互动,以“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为抓手,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等学术精神,培养其成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伦理、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等高素质经管类人才。
“三段投入”中,在课前线上准备环节,教师基于学情分析制定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录制微课讲授知识点,并设置测试题让学生自我评价查找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可多次尝试学习评价,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文献收集整理任务,促进知识深度学习。在课堂线下学习环节,教师充分应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从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案例入手,通过提炼其中所蕴含的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价值,深入透彻讲解相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经济思维进行辨析的能力,同时将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政治认同等思政要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课后拓展提升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对课堂讨论内容进行深加工,可采用阅读教师布置国内或国外前沿文献、延伸与升华课堂讨论的案例、围绕所研讨的主题撰写小论文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课程思政的良性互动度。
(三) “四项融合”的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课题组根据各个知识点,按照“四项融合”的原则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大纲修订、学时分配、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方面体现出思政元素的融入,确保学生不但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并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行。
“四项融合”分别指德育与智育融合、显性与隐性融合、理论与实际融合和历史与现实融合。其中,德育与智育融合指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教学内容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现对学生的“授业”,同时还需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成分,实现价值观的“传道”,在知识及技能传授的同时,提升其价值导向。显性与隐性融合指批判性吸收微观经济学理论与挖掘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合。微观经济学发展过程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总结和概括,其既具备解释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因素,又具有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价值取向或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在知识讲授环节引导学生比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评述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辨析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这是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显性教育方面。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通过思政教育的因子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于无形之中,“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实现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再进阶到“价值塑造”,提升学生价值选择的能力。理论与实际融合指在思政案例选择时需将微观经济学理论与我国经济特色和实际有机融合。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而且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关,若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点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相结合,学生不仅无法掌握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的思维能力,而且无法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秩序成功经验背后的含义。历史与现实融合指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有机融合。在新文科背景下,传统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可能会受到一定挑战,需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微观经济学的二重性,并逐渐开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研究。
(四) “五维一体”的学习评价
为保障学习质量,课题组建立了“五维一体”的学习过程管理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效。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和考核内容的全面性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考核过程的同步化有助于教师发现不足,反省自身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五维一体”的学习过程管理评价体系由视频观看(15%)、线上知识点测试(15%)、线下课堂讨论(20%)、课后拓展互动(20%)与期末考试(30%)五个维度构成。其中,前四个维度的成果考核过程与课程教学过程同步,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成效,按照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且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此外,由于线上学习主要完成知识目标,而线下学习着重实现能力目标,为体现这一高阶性和挑战度,线下学习的评价权重(40%)略高于线上学习(30%)。“期末考试”考虑知识目标已经在前述课程学习中基本实现,在“课程考核”中尽可能减少客观题和识记性试题,增加主观题和应用题。
四 “金课”目标下实施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一)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实现了课程内容重构
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学时分配、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建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理论+案例”课程内容体系,对于一些陈旧的案例进行改造,结合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使案例讲解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对囚徒困境这个知识点的案例讲解中加入“躺和卷怎么选”等学生热衷参与的话题,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吸收博弈论这一知识点外,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专业知识的讲解有机结合,并掌握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 以混合教学为手段,实现了教学模式优化
立足学生视角,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以知识碎片化、问题化、趣味化的方式录制线上微课,以互动式教学开展线下教学。线上微课保障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并且疑惑之处能够反复观看独立思考,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线下教学则注重答疑解惑,即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进行回答,一问一答不仅能够活跃课堂上的氛围而且能够提升课堂效率,推进学习进度。同时,该教学方式以能力和情感提升推进课后拓展活动,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成果,提高混合式学习成效。
(三) 以“两性一度”为目标,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在高阶性方面,通过学习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工具,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解读和分析经济政策的能力。在创新性方面,提高学习结果的探究性和个性化,部分优秀的学生开始探索经济学研究,研究能力得以提升。在挑战度方面,课程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分析、评价经济学理论,考核方式上增加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该目标下,教师和学生都有所受益。对于教师来说,课件建设中需全盘考虑所有环节,确保课程建设的完整性,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创造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而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明显增强,学习的成效显著提高,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杨祥,王强,高建.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金课、一流课程及课程教材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0(8):4-5.
[2] 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64-68,75.
[3]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 徐丽艳.浅谈微观经济学原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J].大学教育,2021(11):143-145,149.
[5] 金虹,晏家月.“互联网+”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2,8(29):103-106.
[6] 赵洱岽,于彤彤,刘力纬,等.育心明德道术相济——建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课程思政之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8(9):52-55.
[7] 张亚茹.基于BOPPPS的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型构建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36):5-8.
[8] 卓志.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经济学管理学拔尖创新人才[J].经济学家,2022(11):17-19.
[9] 洪永淼.“新文科”和经济学科建设[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1(1):63-81,142.
[10] 高培勇,樊丽明,洪银兴,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J].管理世界,2022,38(6):1-56.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金课’目标下《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XJG-21-2-11);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学术素养导向下Journal Club教学法在《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XYJG-2022-051);江西師范大学第四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国际经济学》”(无编号)
第一作者简介:杨晶(198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