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伟 蒋海岩 靳文博 刘峰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实践培养体系对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难题对油气能源领域内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对该领域的现有研究生创新实践培养模式亟需改革。该文针对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借鉴国内外各大石油院校的培养方案,提出多视角递进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制定具体实施措施,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实践;多视角;递进式;石油工程专业;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059-04
Abstract: In the era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mass innov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cor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training, and also the lifeline of graduate education. Build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actice training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The new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challenges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the field of oil and gas energy, and the existing postgraduate innovative practice training mode in this field needs to be reformed urgentl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cultivation plans of major petroleum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proposes a multi-perspective progressive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and formulate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o as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with good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e; multi-view; progressive mode; major in petroleum engineering; innovative ability
研究生培養是建设创新型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1];尤其工程类研究生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引领工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工程实践是工程教育的基石,创新能力是培养研究生的根本[2-3]。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实施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工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3]。尽管目前不同领域内研究生实践教学不断探索与完善,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难题对油气能源领域内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现有的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亟需进行培养模式改革[4]。
石油工程领域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开展研究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国外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国内石油院校相关专业针对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多方面探讨与实践[5-10],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在借鉴各大石油院校的培养方案前提下,结合西安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身办学特色,以石油工程专业硕士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视角递进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制定具体实施措施,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 多视角递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
(一) 构建适应当代石油行业需求的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石油工程学科是内涵极其丰富的学科,涉及到高精尖技术和学术前沿,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目前油气领域正向高质量转型,因此,构建适应当代石油行业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满足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构建以“43311(四基础、三手段、三途径、一平台、一目标)”的递进式实践培养模式(图1),促进研究生从课题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科研实践的转变,拓宽研究生科研实践广度,同时提升其实践深度。
(二) 形成以“一导向二核心三结合”为目标的多视角综合科研创新能力实践体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综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11]。依据国家能源发展需求和鄂尔多斯盆地复杂油气资源科学开发的要求,从科研工具的研习到综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构建以“一导向、二核心、三结合”(行业需求为导向,科研创新实践与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基础与综合以及课内与课外等结合)为目标的多视角创新科研实践培养模式(图2),在理论体系改善、技术训练与专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等多个环节协同开展创新活动,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服务行业创新发展。
二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实施路径
我校石油工程专业,覆盖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以及项目管理5个研究方向,依据学校培养石油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定位,引导和帮助研究生参加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加强科研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业基础能力,最终提高研究生分析解决油田矿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以成果发表为突破口,提升科研实践深度,分阶段培养科研实践能力
成果发表能力是独立科研能力的一种表现,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关键能力。学术论文是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达方式,科研的国际化要求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英文写作和表达能力,以便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因此,以成果发表能力为突破口培养科研基础能力。在读研期间,采取分阶段实践能力的训练(图3),逐步促进学生由接受体转为创新体,增强学生的综合科研创新能力;其实践及成果形式为:文献综述能力培养(综述类论文/文章)→融合式(跨专业、跨学科)实践(竞赛类论文/文章+软著)→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发明类论文/文章+专利)→油田实际实践(论证类论文/文章)→研究生毕业论文实践(答辩论文)。
(二) 以交流和竞赛等为手段,拓展科研实践广度,构建递进式科研实践体系
学术交流可以有效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角色彻底转换。以学术交流、学科竞赛、交换访问等作为拓宽专业视野的手段,构建“校内(组内、学院及跨学科)→国内(石油高校及科研机构)→国外(石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递进式实践体系(图4)。
1 校内实践
组织导师课题组内研究生针对科研项目定期汇报、组内项目比赛以及遇到科研问题不定期的讨论等活动,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另外,鼓励导师课题组内研究生,参加学科和跨学科的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锻炼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术能力与论文写作水平。实现“校内(组内、学院及跨学科等)”的实践交流。
2 国内实践
以学科竞赛为手段,引导学生提升竞赛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要求组内每位研究生参加校内和国内学术会议,通过与校内和国内石油相关领域专家的交流,了解国内行业发展动态、开阔专业视野。实现“校内(组内、学院及跨学科)→国内(石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实践交流。
3 国际实践
要求导师课题组内研究生撰写英文文章,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有可能并作学术会议报告,增强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和锻炼研究生专业素养,提升国际化视野素质。依托国家级课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加深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满足石油工程行业的国际化发展需求。实现“校内(组内、学院及跨学科)→国外(石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实践交流。
(三) 以专业实践为途径,结合油田矿场实际,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我校石油工程学科在陕甘宁盆地复杂油气藏开发领域的特色与优势,以我国中西部复杂油气藏为主要对象,建立健全研究生三种专业实践形式(研究生培养基地、校企合作、自主实习),培养学生解决油田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與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同时提升撰写油田科研报告能力。
1 研究生培养基地
依托我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和联合培养基地,开发“产学研”融合模式,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拓宽学术视野、获取前沿信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研究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多元化视角。针对专业研究生,在联合培养基地内“学校导师(科研指导)”+“企业导师(实践指导)”培养下,实现了科研指导生产、科研支撑行业发展。
2 校企合作
主要是导师与科研或生产单位的合作项目,合作开发完成工程项目需要双方在人员和技术方面不断加以沟通交流。导师在技术上的指导及合作单位技术人员在业务上的指导,研究生可以将专业和业务结合起来,设计符合业务流程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内容,并通过分工协作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可以较快地掌握油田实际所用的技术方法和流程,毕业就业得到比较全面地锻炼。
3 自主实习
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或者就业意向,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和岗位进行实践实习(图5)。主动实习一般要求6个月左右,并回校后撰写实习心得。这种实践实习模式通常以技术学习为主,了解实践实习单位业务和科研的基本流程,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实践实习效果。
(四) 以创新创业为平台,立足行业发展需求,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已进入加速推进的阶段,其核心是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最终实现从化石能源体系向绿色、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转变。尽管能源转型将对我国石油和天然气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但油气在较长时间内仍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较大比重。因此,要以低碳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加快推进在石油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推动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为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土壤,激发创新创业潜能,推动创新成果与技术转化,借助研究生创新创业平台,鼓励投身创新创业拓展“延伸点”,孵化创新创业项目把握“落脚点”;同时邀请创新创业大咖开展“创咖秀”等活动,帮助学生孵化并落实落地创业项目。
三 结束语
石油工程领域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同时目前油气领域正向高质量转型,因此,本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构建一个多角度、递进式的进培养体系,其核心就是创新实践活动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只有在既考虑跨专业、跨学科的融合实践,又考虑结合油田矿场实际的实践锻炼和研究生本身主体地位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培养体系,方可全方位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仍以发表成果为突破口,否则无法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程度。鼓励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科研实践,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借助研究生创新创业平台,鼓励投身创新创业拓展“延伸点”,孵化创新创业项目把握“落脚点”。
参考文献:
[1] 刘彩红.浅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論坛, 2012(33):2.
[2] 张高勇.创新能力是培养研究生的根本[J].中国研究生,2003(6):57.
[3] 吴小林,曾溅辉,岳大力,等.以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103-109.
[4] 胡景宏,冯宇,李治平,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3):24-27.
[5] 宋先知,李根生,黄中伟,等.油气井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5,26(6):21-23.
[6] 张富晓,韩传军,葛亮.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石油天然气装备领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4):32-33.
[7] 钟会影.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多元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构建[J].大学教育,2019(5):170-173.
[8] 干勤,柏伟.服务特需 职业导向 创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重庆科技学院“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14-18.
[9] 吕晓方,荆澍,柳扬,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以石油与天然气类专业研究生为例[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2):85-86.
[10] 陈军斌,郭虎.关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2):70-43.
[11] 潘泽锴,罗云芳,葛浩坤.分层递进式“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8):68-71.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分阶段多方位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科研实践培养模式构建”(2020MAS273);陕西教师发展研究计划项目“‘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无编号);西安石油大学教改项目“基于OBE教育理念下的油藏数值模拟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无编号);西安石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海洋强国战略下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JGZD202302)
第一作者简介:秦国伟(1978-),男,汉族,山东沂水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石油工程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