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在地域性景观发展中的运用研究

2023-11-05 15:48:40丁岚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竹子园林景观景观

摘 要:竹子作为自然植物中的一种,拥有与众不同的形态与生态特性以及美学特征,在区域景观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竹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十分漫长的发展历史。我国许多古诗词中都有竹的身影,竹也常被古人应用到园林景观建设中,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化符号。此外,竹材料还具有适用性、经济性、生态性以及景观性等特性。借助其独特的外在肌理与形体架构,将其应用到地域性景观当中,可以改善景观的观赏效果,提高景观的轻盈感与灵动性,营造出自然朴素的场景,唤醒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竹;地域性景观;传统文化;材料特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人们生活的环境产生了较多相似的地方,全球各个国家的著名建筑、景观等相继被模仿,导致一些能够彰显区域文化历史特征的景观材料被随意使用[1]。在多样的景观基调当中,深入分析自身的文化本質,不断提高景观语言的创新性,探索能充分展现区域文化的景观发展之路,是新时期每一位景观设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推动地域性景观发展的过程中,景观材料往往与各个区域的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材料自身便是地域文化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开展地域性景观探索工作的重要基础[2]。竹子的生长方式与其他草本植物相似,它们通常生长在地上,具有匍匐茎或地下茎[3],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能够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竹子节结显著,各节生芽,叶子表现为批针状。竹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竹材料的特征十分鲜明,将其融入地域性景观中可以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4]。为此,本文重点探究竹在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希望为推动各地区域景观的创新发展提供帮助。

一、竹的地域文化在地域性景观发展中的运用

我国森林生态学家和竹类专家熊文愈在诗中曾写:“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可见竹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漫长的发展历史,并在此期间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体系[5]。

我国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如浙江、福建等区域。竹子受季节影响较小,能够四季青翠,且姿态挺拔、坚韧、亭亭玉立、多姿多样。正是因为竹子这样的特性与优势,所以从古代开始,我国文人墨客便对竹产生了特殊的喜爱之情,并常借助竹来传达坚贞、刚毅、廉洁、谦逊等品质。在我国,与竹子有关的诗词歌赋繁多,许多古诗文中都有竹的身影。例如:憨山德清在《咏竹五首》中写道,“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杜甫在《咏春笋》中写道,“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宋人张淏创作的古文《艮岳记》中,描述了“艮岳”种植了许许多多的竹子来装饰景观环境;苏舜钦的《沧浪亭记》中写道,“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清人刘凤诰的《个园记》中写道,“主人性爱竹,盖以竹本固……岂独冬青夏彩,玉润碧鲜,著斯州筱荡之美云尔哉!主人爱称曰‘个园’”。诸如此类的古文还有许多,可以看出在我国较早时期,便已将竹文化融入园林景观建设中。不单单文人雅士对竹子有着特别的喜爱之情,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中也广泛应用竹制品,如使用竹子制作炊具、家具等。我国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和历史,一直以来都和竹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竹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了十分紧密的联系,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化符号[6]。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竹一直以清新脱俗的形象出现在中华文明中,它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载体。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探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将竹的价值理念、表现方式等融入地域性景观中,既能推动地域性景观的发展,也有助于实现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竹的材料特性在地域性景观发展中的运用

竹类是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的通称,归于禾本目禾本科,可分为3族,123属左右,总种类超过1 000种[7]。竹是禾本科中唯一具有乔木形态的类群,没有年轮。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竹类都是乔木状与灌木状,也有一些为藤状[8]。

采用竹构建地域性景观时,一方面要注重体现其寓意和文化,另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其本身的物质与精神内涵。竹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种景观材料,良好的特性使其拥有良好的再加工性能和发展前景,能够在推动地域性景观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竹的适用性

研究表明,竹的材料密度处于500—800 kg/m³,拥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且具备良好的抗拉性能以及优异的弹性与韧性。相较于木材料,竹材料的抗拉强度是其2—2.5倍,抗压强度是其1.5—2倍。从物理属性层面来分析,竹材料具有十分出色的天然韧劲和灵活性,因此被叫作“植物钢铁”[9];从防水性能层面来看,竹材料有着较高的密度,外表还有天然的防水层,正因为如此,竹筏才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从防蛀虫层面来看,将竹材料进行高温蒸煮及碳化,可以提高竹材料的防蛀虫性能。另外,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利用竹材料建设的景观表现出了更高的安全性。据报道,在2012年哥斯达黎加的7.6级地震中,位于震中的30座竹房屋保存完好,而周边许多混凝土房屋和旅馆难逃一劫,全部倒塌。可见,竹优异的适用性对推动地域性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竹的生态性

竹是生长在大自然中的一种天然植物,可以和人类友好相处。竹材料不仅拥有无污染、可降解等优异特性,同时具备良好的防水土流失、净化水资源以及净化空气等功能。另外,研究发现,在相同时间内,竹子的释氧能力是普通植物的2—3倍。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生态景观设计中,人们高度重视竹材料,开始深入分析与应用竹材料。

我国拥有非常大的竹材料储存量。竹材料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相关研究表明,毛竹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每天可以生长数厘米甚至数十厘米,而且可以连续生长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10]。一些生长快速的竹子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能够成材,如小叶龙竹。得益于竹子较快的生长速度,人们常将竹林称为“第二森林”。竹子良好的生态性与极快的生长速度,为其在地域性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现代地域性景观发展中。

(三)竹的经济性

随着当下森林资源消耗越来越严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较大的森林资源危机。基于此,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严禁过度砍伐树木,导致市场上木材供应量变少,木材价格不断上升。相较于乔木,竹拥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和良好的材料特性,能够适用于较多使用场景,所以人们开始注重使用竹子这一传统材料。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而安吉县素有“中国第一竹乡”的美称,其竹产业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竹的景观性

竹子不仅拥有十分特别、质朴以及原始的肌理,還具有十分显著的自然与乡土气息,同时具有轻盈的体形,所以将竹子融入地域性景观中,能够为推动其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1.竹的肌理表现

竹材料与众不同的肌理与其特殊的构造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原始竹子外表为竹青,即纤维素,其外侧还包覆了一层蜡质物,这也是竹子外表面十分光滑、平整以及细腻的原因所在;竹材料内部竹黄的肌理和竹材十分相近,通常为薄壁细胞,表现出较强的疏松感,并伴有一定的暖意;竹节是竹子在众多植物类型中最与众不同的部分,竹子各个竹节之间的长度几乎一样,但是局部位置又有各自的特色,从而使得竹子呈现别样的韵律。将竹材应用于景观建筑的外立面、景墙以及隔断等设计中,可以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更好地提升地域性景观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图1)。

2.竹的形体架构

竹子作为众多自然植物中的一种,既有与其他植物较为相似的共性,也存在与众不同的个性。竹子壁厚较小且中空,因此相同直径的竹材比木材质量更小,轻盈性更强。竹子还拥有非常好的弯曲性能,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将竹材料使用到茶室、书屋以及康养等景观建筑之中,可以表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给景观带来良好的轻盈感与灵动性,如图2所示。

3.竹的自然和朴素气息

在地域性景观建设与发展中,竹子是一种表现类型多样、性能良好的生物材料,可以原汁原味地保留自身特有的自然和朴素气息。将竹材料使用到室外人居环境建设中,比如公园、休闲景区、广场以及住宅区等,可以借助竹材料特有的形体架构、外在肌理以及颜色等,契合现代人向往自然的心理诉求,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唤醒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审美情趣,如图3所示。

三、结语

竹类植物拥有与众不同的形体架构、肌理、色彩以及文化精神,在我国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是古典和现代园林景观开发中十分关键的一种自然植物,能有效彰显我国特有的园林景观特征。竹因其本身拥有良好的地域文化与材料特性,成为现代景观建设中的首选植物。设计人员将竹运用到地域性景观设计中时,需要全面把握不同竹类植物的特性,将其科学使用到地域性景观中,丰富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祎翀,金鑫,倪琪.竹景观空间及其意境营造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4(2):133-136.

[2]王超.竹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究与实践:以沐川中华竹博园为例[J].装饰,2021(8):134-135.

[3]郑露,李光跃.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以成都市竹艺村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19(4):61-63.

[4]刘永安,刘庭风.风景园林景观营造中竹文化的融合与应用研究[J].竹子学报,2021(2):65-68.

[5]李雅西,陈振声,陈达权,等.植入地域竹文化的“郑州园博会”贵阳园赏析[J].上海建设科技,2020(6):74-76.

[6]黄岗岗.城市生态公园竹景观营造研究:以福建永安万竹山公园设计为例[J].福建建材,2016(4):69-71.

[7]屠艳婕,吴倩倩,丁晴,等.山地乡村中“竹”景观设计研究:以余杭区百丈镇石竹园村为例[J].现代园艺,2019(23):112-114.

[8]马帅,乌日娜,熊文鹏,等.观赏竹种选择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竹子学报,2023(1):56-60.

[9]李秋,贾玲利.基于传统景观模式的道明竹艺村景观空间格局研究[J].城市建筑,2022(17):180-184,194.

[10]耿玉文,张新宇.浅析“竹文化”在新中式景观的运用:以苏州景瑞无双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6):138-139.

作者简介:

丁岚,硕士,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猜你喜欢
竹子园林景观景观
景观别墅
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 05:27:54
火山塑造景观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33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34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2
和竹子在一起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