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禽类育雏存活率的方法

2023-11-05 03:08:44唐文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禽类饮水供应

聂 鹏,唐文汉,池 洋

(石家庄市动物园,河北 石家庄 050200)

雏禽的存活率是影响禽类养殖效益的重压因素,雏禽的器官及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很容易发生各类疾病而导致存活率降低,阻碍养禽业发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本园区管理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提高禽类育雏成活率的方法,供参考。

1 追溯园区雏禽高死亡率的原因

1.1 温度不宜 在禽类育雏过程中,温度的骤然变化是导致雏禽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育雏期的禽类各项生理指标较弱,体温调节系统或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不能应对外界骤变的温度,若室内的温度较高,如酷暑时节,雏鸡食欲减退,生长发育受限,或因体温枢纽的迟钝,难以及时做出散热表现,部分饲养园区鉴于高温时节,采取室内通风的举措,穿堂风或直接吹至雏禽的风会加重了其发病的风险,严冬时节,雏禽会面临的是骤冷骤热的温度变化,过低的温度迫使雏禽之间相互拥挤以求取暖,过分拥挤的环境可能导致雏禽出现呼吸困难的局面,可能会出现群体性死亡现象。

1.2 营养供应不当 园区圈养禽类的栖息地空间狭小,成年禽类只能在限定条件下繁育后代,加之饲养人员对该物种的生活习性特征不甚了解,对雏禽的基本需求不甚了解,由于雏禽的月龄小,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能按成年禽类的标准补给食物,雏禽很难获得应有的营养供应。园区禽类品种较多,在长期的饲养工作中或许能够总结出雏禽的采食喜好,按图索骥给予雏禽的饮食配比,即使这样,雏禽仍然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雏禽在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微量元素等亦有相应的需求,营养比例不调会导致雏鸡发育迟缓,甚至危害生命。若饲料过于单一,缺乏蛋白质或氨基酸等,则雏禽会表现为关节肿大、体质虚弱等。若饲料中的钙磷含量较低,雏禽则会出现骨骼畸形、关节肿大、活动不利、腿软变形、无法正常站立等现象。若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则可能出现佝偻病、软骨病或是白肌病等。

1.3 水分供应不足 部分园区的饮水设施较少,没有与禽类物种数量相匹配的饮水器具,当雏禽严重脱水时会出现抽搐、爪甲干枯等症状,甚至会死亡。而雏禽在正式破壳后一日便应该开始补充水分,即使雏禽并没有特别的口渴感,也应当早期及时提供足够的水分,水分能够帮助促进雏禽的新陈代谢,雏禽不会因为后期的口渴而暴饮过多的水分。部分园区鉴于景观在视觉上的美观,会在园区设立一定的水池以美化环境,水池内的水混合着雨水泥沙以及禽类的各种排泄物,当水分供应不足而雏禽又需水分补给时,就会转而向水池觅水,污染的水资源会侵害雏禽的机体,打破雏禽的健康稳态。

1.4 疾病暴发 雏禽一般为群体饲养,一旦出现急性传染病会在短时间波入全群,甚至出现跨园区传播,受危害最大的当属雏禽,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极容易成为病菌侵袭的目标,加之病菌感染力强、治愈率低,容易造成雏禽的群体性死亡。园区的饲养空间有限,雏禽对环境的清洁要求较高,而园区不具备野外环境的生态调节功能,园区内的各种排泄物及剩余的饲料食物不能及时清除,容易诱发致病菌的滋生,雏禽在接触病菌后有患病危险。沙门氏菌感染是导致众多雏禽死亡的主要感染因素之一,也是部分成年禽类携带的常见病菌,因个体差异没有任何表现,却能够通过粪便感染雏禽。

园区内的粪便等分泌物不能及时清除,在外界温度等条件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化学变质,产生如CO、H2S 或NH3等有毒气体,雏禽呼吸后有中毒风险。为了预防某些疾病的暴发,园区的工作人员通常会投放相应的预防性药物,力求使雏禽获得及时的免疫力。有饲养人员却无法掌控药物的剂量,若过量投喂容易发生药物中毒。

2 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2.1 做好早期育雏措施 部分亚热带或热带地区的禽类,对坐落于偏北地带的动物园环境不太适应,大多数禽类会选择在温度适宜的季节繁殖,而园区内禽类的繁殖多有人工介入,参照不同禽类的发情期和妊娠时长,为雏禽提供适宜环境,通过人工推演,尽量使雏禽的生产合乎周围环境,避免严寒的侵扰。此外,在雏禽即将生产时,应当反复评估室内环境,调控室内的温湿度及光照情况,配备一定的物质供应,迎接雏禽的孵出。

2.2 保障环境的清洁 雏禽的生存环境要保障一定的清洁度,每日都必须有专人进行园区的清洁,及时清理禽类的排泄物或污水,以避免高温条件下粪便发生变质而产生NH3等有毒气体,毒害雏禽,保障饲料槽内没有长期残留的饲料,以防霉菌衍生的可能。清洁度包括环境的干燥情况,尽量保证园区内适度的干燥,以防潮湿环境下病菌滋生。禽类在圈养过程中或会出现群体聚拢的现象,尤其在严冬时节,此时也必须保障室内的空气流通,室内环境的优质与否则以流通的空气质量为标准。

雏禽的生存环境必须保证一定的安静,避免不同程度的惊扰行为,过度的惊扰会引起雏禽的恐慌,禽类因为对外界未知环境的惊恐而出现聚集的本能反应,在雏禽相互拥挤的过程中或可导致呼吸困难等死亡因素,故而雏禽的生存环境在保证安静的同时,又要预防猫狗或鼠类的闯入,打破安宁的环境。

平时还应做好雏禽的日照管理,通过规律性的日光照射促进雏禽机体新陈代谢。通过大数据证明,充足的日照能够加强机体VD3的转换,促进机体的钙磷代谢过程,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实验表明,光照的匹配对雏禽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例如光照的时长与强弱,光照色谱以及波长等,包括光照与黑暗之间的交替间歇,对雏禽的生长发育、采食作息都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2.3 规范化饲养 园区圈养虽然无法为各禽类物种提供广阔的空间,无法令各禽类自行寻找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但通过长期的实地考察以及专科研究的探讨,总结出了不同物种的禽类在育雏期对营养供应的不同需求,基于此,饲养人员便能够模拟野外生存条件向雏禽提供物质保障。而针对禽类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原则是以先喂水而后喂饲料为主,当雏禽破壳超过24 h 便能够开始饮水,而饲养人员需要及时供应足够的水分,雏禽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破壳后的雏禽由于卵黄尚未吸收充分,需要通过适量的饮水以加速机体的代谢功能。且雏禽不宜饮用凉水,容易引发腹泻等疾病,以凉开水为首选,可在饮水中加入一定剂量的维生素、蔗糖等,以促进饮水或增强雏禽的体质,补充些许能量。园区内的饮水器具应当在数量上与禽类的种群数量相匹配,避免出现雏禽数量显著大于饮水的供应量,发生雏禽争抢水源,或是部分雏禽争抢不及而出现脱水的情况。每日的饮水要供应充足,且需要储蓄不断的供应饮水,避免出现饮水不足而雏禽口渴爆饮的可能。

当雏禽破壳并开始饮水,当雏禽将体内的胎粪几乎排尽时,就能够开始进行饲料等食物的供应,此时的雏禽饥饿感较强,投放饲料的时机最佳。园区应当针对不同种群的个体特异性分配食物的占比,需要严格筛查饲料的精当程度,避免供应发霉的饲料,可选用小米、碎玉米等容易消化的食材,与饮水的供应大不相同,饲料等食物的供应不宜过多,每日借由规定的时间进行规律性的投放,总体上不宜过多,尽量做到少量多餐的原则。

2.4 科学调控湿温度 温度对雏禽的存活率影响重大,为了避免由于温度的骤变而引发雏禽的暴发性死亡,必须在人工的辅佐之下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控,刚破壳的雏禽需将室内温度控制在35 ℃左右,而后随着日龄的增加,对室内的温度进行逐日调控,每日下降约2 ℃的波动范围,直至与正常的外界温度相当,在雏禽的生长环境中应当设置一定规格的温度表,时刻跟踪室内的温度变化,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温度的调控具有较大的主观意义,不同的禽类由于个体或种群的差异性,或是所处地理而产生的较大偏差,可以通过雏禽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获取信息,掌握雏禽在目前室温下的基本情况,正常情况下,适宜的温度,雏禽表现活跃,行动灵敏,能够正常的饮食,当雏禽出现群体的聚集现象,或是向热源靠近,则表明雏禽所处的温度过低,若雏禽食欲下降、情绪较低、甚至羽毛湿漉、频繁饮水等现象,则表明室内温度过高。

园区的饲养人员还应该关注外界环境的变更情况,根据外界环境的情况对室内的温度加以调整,例如昼夜的温度与湿度存在差异,一年四季也存在较大的温差,温度的调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借助空调暖气等机械手法,湿度最简单的方法则可以在地面上摆放一盆水,借助蒸腾作用提升室内的湿度,避免室内过于干燥,为避免雏禽不慎溺水,还可以在室内设置湿度机或是悬挂水袋以保持湿度。

2.5 做好疫病防控 雏禽的免疫力低下,对成年禽类或许无关紧要的病菌,对雏禽却足以危及生命,因此在常规的育雏过程中,为了提高雏禽的成活率,会采取一系列的免疫措施,做简便的手法就是通过药物发挥防御作用,以灭活疫苗的接种对雏禽进行规范的免疫操作,预防常见的致病菌群感染。在日常进食中可以添加提升免疫力的微量元素,或以醋水喂食破壳后的雏禽,防止瘟病的暴发。在对雏禽的日常管理做到严谨细致,及时发现疾病,积极处理。当疾病发生时,所选用的药物需经过合理的检测,选取非毒性的药物,在剂量方面要根据雏禽的基本情况拟定,避免药物的过量食用而造成疾病的复发。

3 小 结

育雏期的禽类死亡率较高,一直受到业内研究者的关注,与自然界中野生的禽类不同,动物园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限制了禽类顺应自身生理需求的可能,因此在圈养下的禽类理应建立在自然生长的原则之下,对雏禽进行规范化养殖,可有效提高育雏期禽类的生存率。

猜你喜欢
禽类饮水供应
简易饮水鸟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44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03-19 08:37:52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家禽科学(2020年2期)2020-04-14 04:57:59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兽医导刊(2017年16期)2017-04-05 11:36:42
防丢干伞饮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