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丽,权永彬,庹 雷,滕长宇,左高昆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海南分公司,海南 海口 57031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4]
琼东南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重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丰富[1]。目前已在盆地浅水区崖南凹陷发现Y13大型气田[2],在西区乐东-陵水凹陷深水区中央峡谷发现L17,L25 和L18 等大中型气田[3],而东区松南-宝岛凹陷油气勘探仅发现了一批小型气藏[4],且非烃气含量较高[5],一直未获得规模性突破。近年来,通过对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和已钻井资料的再分析,重新认识了松南-宝岛凹陷的结构特征,在宝岛凹陷北坡识别出系列转换断阶带,并在“转换断阶控源、控储、控聚”模式认识的指导下,发现了中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 大气田,实现了宝岛凹陷30 年以来的最大突破[6-7]。研究表明,Y13 气田天然气来自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具有圈闭形成早、储层物性好和盖层压力高的有利成藏条件[2];中央峡谷气田天然气来自崖城组浅海相烃源岩,具有深部超压驱动、中部底辟输导、浅部砂体汇聚的天然气成藏模式[3]。本文通过与Y13 和中央峡谷L17,L25 等气田对比,分析宝岛21-1 气田的油气来源与充注期次,精细刻画了汇聚脊与断裂输导体系几何形态、活动性、活动强度特征,分析其对天然气富集的贡献,阐明油气运聚规律及运移路径,明确天然气富集模式,对琼东南盆地乃至南海北部及中南部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1-8],总体呈NE-SW 向展布,具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图1a),自北向南依次分为北部坳陷、中部隆起、中央坳陷和南部隆起等一级构造单元,以及崖南凹陷、乐东凹陷、陵水凹陷、松南凹陷、宝岛凹陷、长昌凹陷、松南低凸起和陵南低凸起等二级构造单元[9]。盆地经历了断陷、断-拗、拗陷3期构造演化,具有“下断上坳”的双层结构[8]。断陷期沉积了始新统岭头组、渐新统崖城组,始新统发育陆相湖盆充填的生油源岩,渐新统崖城组沉积时期,沉积环境转变为障壁海湾及浅海相,发育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断-拗转换期沉积了陵水组,以滨、浅海相沉积为主,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沉积;中新世以来,盆地进入拗陷阶段,主要表现为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沉积了中新统三亚组、梅山组和黄流组以及上新统莺歌海组、第四系乐东组[10](图1b)。
图1 琼东南盆地构造单元、主要气田分布(a)与地层综合柱状图(b)Fig.1 Distributions of tectonic units and major gas fields(a) in, and composite stratigraphic column (b)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天然气由烃类气和非烃气体组成,其组分特征是母质来源和热演化阶段的宏观反映。L17 气田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含量93.7 %~99.1 %),非烃气氮气含量0.3 %~6.0 %、CO2含量0.1 %~0.9 %;Y13 气田天然气中非烃气氮气含量0.1 %~4.7 %、CO2含量0.2 %~11.5 %,烃类气含量88.1 %~95.2 %;宝岛21-1 气田非烃气CO2含量7.1 %~52.1 %、氮气含量0.2 %~0.9 %,烃类气含量47.5 %~92.0 %。此外,Y13 气田和L17 气田烃类气以甲烷为主,含量分别为83.4 %~90.2 %和85.1 %~93.1 %,重烃含量分别为1.0 %~8.4 %和5.7 %~8.8 %,干燥系数普遍高于0.90,平均值分别为0.95和0.93。宝岛21-1气田烃类气中重烃含量相对较高,介于2.6 %~19.8 %,干燥系数0.83~0.95,平均值仅为0.89,为典型的凝析气,指示天然气具有不同的成因类型和母质来源。
正常热成因天然气中烃类气的碳同位素随碳数的增加而变重[11]。不符合上述规律的天然气则存在同位素倒转,可能为不同成因类型、不同成熟度天然气混合或天然气次生改造作用等的结果[12]。Y13气田绝大部分样品碳同位素值符合δ13C1< δ13C2< δ13C3,仅1 个样品乙烷和丙烷之间存在同位素值倒转(图2a),这可能是因为混合了部分来自莺歌海盆地的天然气所致[13];L17 气田不存在同位素值倒转,但部分样品甲烷碳同位素值显著负漂,乙烷碳同位素值没有异常(图2b),指示可能有少量生物气的贡献;宝岛21-1 气田天然气不存在同位素值倒转,烃类气为热成因气,天然气混合作用或次生改造作用不明显(图2c;表1)。
表1 琼东南盆地宝岛21-1气田古近系陵水组三段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数据Table 1 Composition and carbon isotopes of natural gas in the Baodao 21-1 gas field, Qiongdongnan Basin
图2 琼东南盆地已发现气田甲烷、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Fig.2 Variations in carbon isotopes of methane, ethane, and propane across discovered gas fields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在热演化过程中相对稳定,受次生影响较小,常作为天然气成因类型的重要指标。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值通常大于-28 ‰、丙烷碳同位素值大于-26 ‰,而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则与之相反。据统计,Y13 气田和L17 气田天然气碳同位素较重,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别介于-26.80 ‰ ~-24.40 ‰ 和-26.20 ‰ ~-23.50 ‰,丙烷碳同位素值分别介于-27.71 ‰~-22.90 ‰和-24.10 ‰~-21.60 ‰,具有典型煤型气特征;宝岛21-1 气田碳同位素明显较轻,乙烷碳同位素值介于-31.00 ‰~-28.40 ‰,丙烷碳同位素值介于-28.60 ‰~-25.40 ‰,与Y13 气田和L17 气田存在差异(图2),指示其具有腐泥型有机质的贡献。
2.3.1 烃源岩特征
琼东南盆地发育始新统岭头组湖相烃源岩与渐新统崖城组海-陆过渡相、陆源海相烃源岩[4]。始新统岭头组湖相烃源岩以丰富的4-甲基C30甾烷为主要特征,早期由Y9 井原油及B15 井砂岩抽提物间接揭示[14],松西凹陷S32-6井钻遇始新统岭头组黑色泥岩70 m,总有机碳含量(TOC)为1.3 %~7.5 %、氢指数(HI)高达600 mg/g,证实了湖相烃源岩的存在。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丰富的双杜松烷和奥利烷为主要特征,指示大量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主要发育在大型煤系三角洲[15-16],该套烃源岩发育(炭质)泥岩和煤,TOC为0.4 %~98.5 %,HI小于300 mg/g ,Y13 气田主要来自该套烃源岩[13]。崖城组陆源海相烃源岩沉积在海侵环境,双杜松烷和奥利烷的含量相比于海陆过渡相烃源岩降低,C27规则甾烷等藻类来源生物标志化合物增加,表明陆源高等植物和水生藻类均有贡献[17],该类烃源岩TOC普遍小于2.0 %、HI小于300 mg/g,中央峡谷L17气田被证实主要来自该套烃源岩[18]。
宝岛21-1 气田B21-1a 井揭示崖城组烃源岩TOC介于0.32 %~1.16 %,生烃潜量(S1+S2)在1.16~4.46 mg/g ,具有中等-好烃源岩特征(图3a),HI普遍大于200 mg/g,平均值为324 mg/g ,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图3b)。干酪根碳同位素在热演化过程中较为稳定,是区分有机质母质类型的有效指标,Ⅰ型干酪根的母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干酪根碳同位素值一般小于-28 ‰;Ⅲ型干酪根的母质以纤维素和木质素为主,碳同位素值一般高于-25 ‰;Ⅱ型干酪根碳同位素值介于Ⅰ型和Ⅲ型干酪根之间[17]。B21-1a井崖城组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值介于-28.00 ‰~-25.00 ‰,且崖城组一段(崖一段)干酪根碳同位素相对偏重,其值介于-26.53 ‰~-25.54 ‰,崖城组二段(崖二段)和崖城组三段(崖三段)干酪根碳同位素值逐渐减小(图3c),指示其具有更多腐泥型有机质的贡献。
图3 琼东南盆地B21-1a井崖城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与生烃潜量(a)、最高热解峰温与氢指数(b)及干酪根碳同位素值与深度(c)关系Fig.3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C content and hydrocarbon-generating potential (a), between peak pyrolysis temperature and hydrogen index (b), and between kerogen carbon isotopes and depth (c) for source rocks in the Yacheng Formation at well B21-1a, Qiongdongnan Basin
2.3.2 气-源对比
气-源对比分析表明,宝岛21-1 气田相比于来自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Y13 气田和来自崖城组陆源海相烃源岩的L17气田,干燥系数更低,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值更低,指示该地区崖城组烃源岩可能具有更多腐泥型有机质的贡献,这与崖二段和崖三段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氢指数(图3b)和干酪根碳同位素值负漂(图3c)所揭示的地质意义相吻合。
一般认为,轻烃中甲基环己烷主要来自高等植物、木质素等腐殖型母质,二甲基环戊烷主要来自水生生物,而正庚烷可能来自细菌和藻类,也可能来自陆源高等植物链状类脂体,是富氢腐泥型母质的主要组成[19];较高的奥利烷通常指示丰富的被子植物贡献,双杜松烷的前体的达玛树脂,主要来自被子植物树脂。宝岛21-1 气田陵水组三段(陵三段)凝析油轻烃分析,甲基环己烷含量在45 %~65 %,二甲基环戊烷介于15 %~40 %,正庚烷含量仅为10 %~25 %,指示其主要来自腐殖型有机质,腐泥型有机质亦有一定贡献。结合凝析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比(图4),Y13 气田具有高奥利烷/藿烷比值(Ol/C30H)、高姥鲛烷/植烷比值(Pr/Ph)和高双杜松烷(T)含量[T/(T+C30H)],指示具有丰富的被子植物和树脂类的贡献,是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产物;乐东-陵水凹陷中央峡谷L25气田和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宝岛21-1气田具有高Ol/C30H 比值、中等双杜松烷(T)含量和低Pr/Ph比值特征,表明主要来自崖城组陆源海相烃源岩,相比宝岛21-1气田具有更低的Ol/C30H和Pr/Ph比值及双杜松烷(T)含量,表明陆源高等植物贡献相对减小,具有更多海相藻类的贡献,推测可能是松南-宝岛凹陷海侵时间较早,导致具有更多海相藻类的贡献。
图4 琼东南盆地宝岛21-1气田与已发现气田凝析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Fig.4 Comparison of the biomarkers of condensates between the Baodao 21-1 gas field and other gas fields discovered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宝岛凹陷北部自西向东发育系列NE 向断裂组合[20],分别控制形成宝岛19、宝岛21 和宝岛29 转换断阶带[6-7]。宝岛21-1 气田位于F12断裂和F12-1断裂夹持形成的宝岛21 断阶带,紧邻宝岛凹陷生烃洼陷,具有宝岛27、宝岛25 和宝岛21 三洼供烃、多期充注特点,发育源内大型构造-断面脊汇聚,及主控F12断裂、F12-1断裂与陵三段大型三角洲砂岩形成的高效输导体系,烃源-运聚条件优越[5-6]。
宝岛21-1 构造紧邻宝岛27、宝岛25 和宝岛21 洼生烃洼陷,3 个洼陷现今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其中宝岛27 洼成熟度最高,现今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o)在1.2 %~3.6 %,宝岛21 洼成熟度相对较低,现今成熟度在1.2 %~1.6 %,宝岛25 洼居中(图5a)。储层包裹体观察显示,宝岛21-1 气田储层发育有黄色、蓝绿色和蓝白色包裹体,记录了多期油气充注的特点。其中,陵三段储层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60~110,120~150(主峰)和150~170 ℃(图5b),崖城组储层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80~90 ℃和140~170 ℃(主峰)(图5c),分别记录了早期低成熟烃类充注,充注时间在22.0~7.8 Ma;中期成熟烃类充注,充注时间在11.0 Ma 至今,为研究区主成藏期;晚期高成熟烃类含CO2的充注,充注时间约5.0 Ma 至今,发育3 期油气充注[5],证实了研究区多洼供烃、构造脊+断裂+砂体有效汇聚-输导体系,同时也显示中-晚期断裂活动性及活动强度具有关键作用。
图5 琼东南盆地宝岛21-1构造古近系崖城组顶面现今成熟度与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Fig.5 Present-day maturity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Yacheng Formation and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inclusi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in the Baodao 21-1 structure, Qiongdongnan Basin
宝岛21-1 构造发育主控F12断裂和F12-1断裂夹持形成的大型构造脊,向西倾没于宝岛25 洼,南侧面向宝岛27 洼,北侧为宝岛21 洼,主控F12断裂和F12-1断裂中部发育断面脊特征,源内成熟的天然气可通过大型构造脊和断面脊高效汇聚(图6a),后沿沟源断裂运移聚集。具有主控F12断裂和F12-1断裂与凹陷内部密集的张性断裂等多组沟源断裂运移,F12断裂和F12-1断裂为主运移断裂(图6b)。F12断裂倾向呈SSE 或S 向,中段表现为凸面,东西两侧为凹面,剖面上呈铲式特征,向下深切至基底,延伸于莫霍面附近,向上终止于界面(陵水组顶面)以上沉积层,局部向上延伸较浅;F12-1断裂与F12断裂近平行分布,倾向为SSE 或S,中段整体为凸面,两侧整体为凹面,剖面上呈铲式,向下深切至基底并逐渐向F12断层接近,离莫霍面较远,向上整体终止于界面(梅山组顶面)附近;凹陷内部相对较为密集的张性断层,多数与F12/F12-1断裂倾向相同,向下终止于沉积盖层内部,向上整体终止于界面以下(图6b)。
图6 琼东南盆地宝岛21-1构造关键生排烃时刻古近系崖城组顶面构造与典型地震剖面图Fig.6 Structural map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Yacheng Formation durin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and a typical seismic profile showing the Baodao 21-1 structure, Qiongdongnan Basin
断裂活动性分析表明,F12断裂在黄流组底界面和莺歌海组底界面断层落差呈中部高、两端低的特点,中部最高处分别接近140 m 和超过180 m,向两侧逐渐减小,最低处为0 m(图7a),在面最西端出现小高峰,峰值接近120 m,在面东、西两侧各出现一个小高峰,峰值分别约为105 m 和25 m;F12-1断裂在界面断层落差也呈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中部最高处接近70 m,向两侧逐渐减小,最低处约为0 m,在界面基本为0 m(图7b)。综上分析,F12断裂在黄流组和莺歌海组沉积期至今中段活动最强、向两端减弱;F12-1断裂活动整体弱于F12断裂,黄流组沉积期活动强度呈中段最强、两端减弱的特点,在莺歌海组沉积期至今基本停止活动。
图7 琼东南盆地宝岛21构造主控断裂在和界面断层落差Fig.7 Throws of dominant faults at boundaries and of the Baodao 21 structure, Qiongdongnan Basin
沿F12断裂输导上来的天然气一部分向宝岛21 构造西块北侧运移,另一部分向东北侧凸起区运移,由于该断裂在莺歌海组沉积期还有活动,与晚期CO2充注时间相当,其影响区域CO2含量总体较高,在凸起区的B15 井揭示CO2含量高达97.0 %,宝岛21 构造西块北侧的B21-1c 井揭示CO2含量50.5 %;沿F12-1断裂输导上来的天然气一部分向宝岛21 西块主体构造运移,另一部分向宝岛21 构造东部运移,由于该断裂在莺歌海组沉积期基本不活动,受其影响的区域总体CO2含量相对较低,B21-1a 井和B21-1e 井揭示天然气中CO2含量小于30.0 %。
宝岛21-1 构造紧邻宝岛凹陷生烃主洼,具有宝岛27 洼、宝岛25 洼和宝岛21 洼三洼供烃,烃源岩成熟度高、生气强度大。由于宝岛凹陷海侵时间早于乐东-陵水凹陷,崖城组烃源岩海相藻类贡献更多,导致宝岛21-1 气田天然气碳同位素偏轻、干燥系数偏低。宝岛21-1 构造发育大型构造脊+断面脊汇聚,主控F12断裂和F12-1断裂晚期差异活动,与陵三段三角洲砂岩构成高效输导体系;上覆新近系和第四系海相泥岩厚度大、分布稳定,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宝岛21-1 构造具有“紧邻生烃主洼,大型构造脊+断面脊汇聚,大型沟源断裂长期活动+三角洲砂岩配置输导”的天然气富集模式,为有利汇聚区,宝岛21-1大型气田的发现,证实了汇聚条件(图8)。向东的宝岛构造具有紧邻宝岛生烃洼陷,发育沟源断裂与砂体配置高效输导体系,具有相似天然气成藏富集模式,也是天然气有利聚集区域,是下步天然气勘探重点领域。
图8 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天然气富集成藏模式(剖面位置见图1a)Fig.8 Natural gas enrichment mode diagram in the fault terrace zone of the northern Baodao Sag, Qiongdongnan Basin
1) 宝岛21-1 气田重烃含量高,干燥系数0.83~0.95,具有凝析气的特点。乙烷碳同位素值小于-28 ‰、丙烷碳同位素值基本小于-26 ‰,指示了崖城组陆源高等植物和腐泥型有机质的双源贡献,且相对于Y13 气田与中央峡谷气田,具有更多海相藻类的贡献。
2) 宝岛21-1 构造具有紧邻生烃主洼、多期油气充注特点,发育断裂-砂体配置输导,主控F12断裂和F12-1断裂为近平行铲式特征,呈中间凸、两侧凹特点,F12断裂晚期持续活动,F12-1断裂早期活动、晚期停止,对油气具有良好的汇聚-输导作用,也是其以烃类气为主、CO2含量总体低于北侧凸起区的重要原因。
3) 宝岛21-1 构造具有“紧邻生烃主洼,大型构造脊+断面脊汇聚,大型沟源断裂长期活动+三角洲砂岩配置的高效输导”天然气富集模式,是有利汇聚区,宝岛21-1 深水深层大型气田的发现,证实了烃源-运聚条件,东向的宝岛构造也是有利聚集区,是下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