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丽
“通过在两侧河堤和河坡种植柳树、红叶李、大叶女贞等树木,曾经杂草丛生的大狼沟变成了绿树成荫的网红打卡地。”说起国土绿化带来的变化,扶沟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俊彩高兴地说。
近年来,扶沟县自然资源局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围绕“绿”字做文章,狠下功夫,巧织细绣,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和谐美丽、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全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城镇见绿
为美化靓化县城,提高绿化指数,该局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栽树木、植花草,重点实施道路补绿、空地植绿、屋顶绿化工程,使“半城绿、半城花”成为常态,着力提高县城居民幸福指数。
该局按照“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原则,在城市零零星星的闲、小地块上见缝插针,栽树种草。该局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持续拓展植绿空间。同时,该局根据城市规划,拆除违规建筑,腾出空间,科学设置绿地、公园,并在小区、街道等地合理腾让部分公共空间,因地制宜地种植绿化树木和花草,为县城增添更多绿意。
该局还利用闲置的边角地、“巴掌地”、“袖珍地”等“补丁”空闲地,建设一批小、精、特袖珍公园,真正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目前,该局充分利用闲置荒芜的边角地,在县城内建立57个面积达560亩的集休闲与娱乐為一体的游园绿地。
原野现绿
“为统筹处理好国土绿化和耕地保护的关系,我们对全县的土地进行排查摸底,抓住星星点点的原野土地、边边角角的废地见空插绿、见缝播绿,确保完成年度国土绿化目标。”李俊彩说。
为推进国土绿化、搞好植树造林,该局练就“见缝种绿、见隙点绿”的绣花功夫,在道路、沟渠与河流两旁做起“绿”文章,因地制宜地栽植杨树、楸树、复叶槭、大叶女贞、红叶李等树木,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良田,还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该局还综合运用国土三调与“林地一张图”融合成果,优化造林空间,在国有林地上种植间距合理、密度合适的成排、成行、成规模的无絮杨、无絮柳,用来阻挡风沙,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安全。截至目前,国有林场在林地上栽植树木30800株、面积560亩。
与此同时,该局利用乡村道路两旁的路沟、坡地,合理栽植树冠不大、长势不高的树木,避免影响道路两旁作物生长;在河流、沟渠的河堤和河坡上栽植间距合理的树木,既稳固了河堤,又美化了河道。
村庄显绿
结合扶沟县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建设标准,该局积极开展“万树进村、果树进院、绿秧爬墙”行动。
该局坚持“实事求是、因土而宜、因俗而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当地适宜的乡土树种,实现“一村一树一景”。同时,充分利用乡村的排水沟、零星地、边角地等种植树木,形成一幅美丽的绿色村景图。
“县自然资源局帮我们村绿化了道路、美化了街道、栽植了围村林、种上了果树……现在村内的绿地变多了,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提升了。”扶沟县韭园镇二十里店村支部书记高兴地说。
该局积极引导群众在庭院内种植石榴、柿子、枣、梨、葡萄等果木,既美化了庭院,又增加了收入。扶沟县包屯镇高岗村79岁的村民郭聚财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他在自己院内种植了6棵柿子树、2棵核桃树和1棵石榴树,一年下来,增加收入2000多元。该局还通过开展村庄绿化、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绿化、庭院绿化等增绿行动,让农村环境更加美丽,吸引更多的能人投身农村,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推动实现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和农民富起来。
近年来,扶沟县国土绿化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等多项荣誉。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森林扶沟为契机,积极探索科学绿化新路子,持续抓好绿化造林工作,全面实现国土绿化提质增效,为续写高质量富美扶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贡献力量。”李俊彩如是说。(作者单位:扶沟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