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划引领 强化浅山区保护利用

2023-11-04 06:50:18刘晓军
资源导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山区生态文化

刘晓军

焦作市北部浅山区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地,是山城融合发展的联系纽带,也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加强浅山区保护和利用研究是现阶段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在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打破以往发展思路束缚,突破旧时保守的政策制度,缓和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从山城融合互助角度进行思考,用宝贵的生态资源支撑浅山区优质发展,加强政策导向和决策部署,是浅山区构建宜居宜业空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目标的重要策略。

北部浅山区的空间特征

根据焦作市国土空间规划,北部浅山区范围南至北环路,北至紧临S230的缓坡地带,西至晋新高速公路,东至山门河,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这里不仅具有地势平缓、水系充足、物种多样等特点,而且拥有丰富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乡土景观资源,是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居住的良好地段。过去,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北部浅山区存在人为破坏严重、生态景观破碎、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近年来,经过系列恢复治理,不仅改善了北部浅山区自然生态,而且在空间上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自然要素丰富,生态基底良好。北部浅山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以落叶栎类树为主,年均气温、降雨量等自然指标适中,适宜作物生长和人类栖居。区内地形地貌起伏多变,自然景观要素丰富,有缝山针公园、南太行花海公园、黎明脚步公园、普济公园、闫河公园、龙翔矿山公园、黄龙山登山步道、老丁沟国家登山步道等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

文化遗存较多,历史底蕴深厚。北部浅山区蕴含丰富的人文历史,既有号称“焦作西柏坡”的革命老区十二会、激发爱国情怀的太行八英紀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又有承载中国文人墨客君子情怀的当阳峪绞胎瓷窑址,还有中国唯一的以佛教圆融思想命名的千年古刹——圆融寺,有2000多年建村史的中国传统古村落——长岭村,这些文化遗存展现了北部浅山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产业基础稳定,发展动力充足。依托北部浅山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山前片区打造一批集健康颐养、特色民俗体验、魅力风情度假于一体的文旅康养产业。如,高端民宿——云上的院子,建筑材料取自太行山脉,最大程度地保持老建筑原有面貌,为游客提供田园种植、文创艺术等多功能历史风貌体验场所;周窑十八坊将废弃多年的窑洞改造成集餐饮、住宿、游乐、教育于一体的世外桃源;卢亮沟将黄土裸露、尘土飞扬的采石场建设成改善生态环境的传统民居,是生态建设和旅游转型结合的典范。

北部浅山区的发展现状

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偶发。北部浅山区用地类型复杂多样,除建设用地外,还有少量呈散状布局的林地、耕地、园地和工矿用地。频繁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得浅山区的自然系统更加脆弱敏感,生态修复压力较大。大规模的矿产开采活动,也为北部浅山区带来地面沉降、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

山水特色平凡,文化魅力薄弱。北部浅山区太行山水文化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但风景名胜区存在旅游人次高、旅游链条短、经营模式单一的短板。浅山区人文底蕴深厚,历史遗存较多,文化资源集聚度和活化利用度不高。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绞胎瓷,被称作“瓷中君子”,瓷器花纹内外相通,一胎一面,每个瓷器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但绞胎瓷文化却鲜为人知,城市文化魅力未能全面展现。

城乡发展失衡,绿色转型受阻。受交通、区位、经济等条件影响,北部浅山区村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失衡导致村庄人口向外流失。原有乡村土地越来越破碎化,散落分布在不规整的农业生产空间,土地集约节约程度低。焦作市中晶水泥厂、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内部分有污染风险的产业仍未搬迁,成为浅山区绿色转型发展的阻碍。

基础设施缺失,内生动力不足。受地形影响,北部浅山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无节制的污水排放给生态水源涵养带来严重破坏;村庄布局分散、交通运输不畅、垃圾清运不及时成为制约村庄发展的难题,对乡村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供电、燃气、通讯、给水等市政管线布置存在建设短板,基础设施滞后成为制约村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企业入驻困难、农村土地价值偏低、乡村居住环境落后、本地就业困难等问题滋生是导致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关键所在。

北部浅山区保护利用的对策

北部浅山区是城区的毗连区域,一切建设活动应以最大程度保持区域自然景观风貌为前提,留住绿水青山,引导浅山区科学利用城市空间。

保护为主,稳守生态安全。一是刚性管控约束线。严格按照《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划定的保护区开展各项建设活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各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从规划层面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红线作为刚性管控约束条件,红线范围内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行为。二是历史文化保护线。浅山区范围内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若干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集中布局在沿太行山水文化带,是构建历史文化空间保护格局的关键节点。在严格保护文化资源基础上,明确浅山区文保单位、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历史遗存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一步提升现存遗址的历史、文

化和科学价值。三是防洪排涝控制线。焦作市自北向南有山门河、瓮涧河、群英河、普济河、田涧沟、白马门河6条河流穿越浅山区,形成多条水系脉络。基于现状用地分析将区域范围内的河流纳入洪涝风险控制线,提前谋划安全路径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防洪排涝系统完整性及通达性。严格管控擅自填埋、占用洪涝风险控制范围,从事与防洪排涝要求不符的行为活动。

山城融合,彰显城市特色。未来城市与乡村、生态、景区、文旅融合是浅山区发展的最大特色。浅山区与老城区在规划结构上相互衔接,应依托老城区构建山水城相依、城景文交融的蓝绿空间格局。南北向的景观廊道应沿主要道路、自然河流、沟谷构建,从而强化山城关系。从业态选择、空间布局、景观塑造等方面区别于中心城区,挖掘生态优势,强化生态功能,融入山水格局,以太行美城全方位改造原有的矿业城市形象,将浅山区塑造成山水城市的新典范。

传承文化,发挥本地优势。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保护和传承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特色,构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体系。依托浅山区自然生态资源、影视城文化艺术资源、焦煤中央医院的医疗资源打造康养、特色民俗体验、美丽度假特色小镇。在提升品质基础上,结合太极文化、当阳峪瓷窑遗址、八英纪念馆、十二会红色教育基地等,将浅山区自然生态和文化脉络向中心城区内部延伸,构建融全域、文旅、功夫、生态、产业为一体的绿色魅力空间。

错位发展,产业适度聚集。依托浅山区生态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拓展原有产业链,实现文旅产业打基础、康养产业聚人脉、科创产业大提升的发展目标。如,云台山在全国知名度高,客源好,可与修武文化资源集聚片区进行联动发展,充分挖掘绞胎瓷、石瓷、天目瓷、黑陶等陶瓷文化,建设集游客集散、陶瓷文化展示、陶瓷文化主题驿站、陶瓷博物馆、陶瓷文化孵化园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业文化创意园。三利达弓箭文化旅游区可适当拓展业务范围,结合武术射击俱乐部、弓箭射击世界锦标赛等大型活动打造汉文化武将小镇,实现与主城区的错位发展;将太极文化与康养产业结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太极文化养生体验地;在科技与创新产业方面,可沿山前影视路打造新型产业发展基地,塑造城市地标走廊。

城村更新,提升乡村活力。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从村庄区位、自然条件、经济现状、村庄规模、配套设施、历史人文等维度对浅山区村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调整村庄布局模式,有效推进村庄更新改造规划。健全乡村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保障措施,充分利用“乡村规划师”制度,打造“一村一品”的美丽乡村。(作者单位: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猜你喜欢
山区生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山区修梯田》
艺术品鉴(2019年12期)2020-01-18 08:46:52
谁远谁近?
山区
小太阳画报(2018年7期)2018-05-14 17:19:28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