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十大精神引领教育审计高质量发展

2023-11-04 15:33唐文静陆卫江
会计之友 2023年21期

唐文静 陆卫江

【摘 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教育审计履行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治理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专门部署,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自我革命、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关键论述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运用理论引领教育审计的高质量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审计人需要正面回答的政治之问,也是落实好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文章以二十大报告为基础,系统分析与教育审计紧密相关的关键部分,梳理出指导教育审计实践的新理论,逐条分析出对教育审计担负的新使命,找寻教育审计重点工作的落脚点。

【关键词】 二十大精神; 教育审计; 研究型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21-0044-05

党的二十大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状态朝什么目标奋斗的重大历史问题,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清晰地描绘出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长期宏伟蓝图[1]。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要求把思想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力求学深悟透,把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力求脚踏实地。在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和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我们要着重把握“九个深刻领会”,深入理解二十大内涵,精准把握外延。结合教育审计[2]的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战略、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审计的首要政治任务。诠释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自我革命意蕴,揭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教育审计密码,既能深化对二十大报告文本的理解,更能提升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伟大力量的认识,提高做好教育审计的行动自觉。

一、二十大报告指导教育审计新实践

(一)系统理论统领教育审计

党的二十大催人奋进,二十大报告思想深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政治宣言,也是行动纲领[3]。要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这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我们必须站在“新思想及其大逻辑”的角度,全面领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战略、新要求,才能充分理解其总体框架及其内容逻辑[4]。

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递进发展、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不断实践所结出的硕果,是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5],表明了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中国大地实践的无止境性,造就了理论创新的无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于中国大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精神和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同行,相通相融。党的理论的新发展、新深化再次证明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的量化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自我革命是高频词汇[6],落实到教育审计,可归纳体现在教育现代化和运用斗争精神的审计监督上,这是教育审计的根本遵循。

(二)指导教育现代化新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7]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确立,标志着党的现代化思想达到新境界、取得新飞跃,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科学理论基础,是奋力建设两个百年目标伟大实践的思想指南[8]。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到教育上,就是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基本的历程,可从以下重要方针政策上把握。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各地高规格召开各级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家、各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6年,“十三五”规划提出“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其实施方案,描绘了教育发展的远景蓝图,为新时代开启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方向,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并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

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就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坚持教育质量的生命线。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点任务就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完善保障条件,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9]。要优先发展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10],要走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11]。教育审计既要开展教育领域经济监督,更要服务并服从于教育现代化伟大实践,只有高水平的教育审计,才能为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三)指导审计监督的新理论

二十大党建精神的根本要求与“灵魂”所在,就是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实现党的自我革命[12]。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理论来源,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之源,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革命精神”“政治品格”,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党内改革”与自我革新,而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事关党的执政成败与生死存亡。从逻辑上讲从严治党与党的自我革命互为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我们党具有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与政治自觉,新时代才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因为有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才能推进与实现党的自我革命。这既是党的自我要求,也是一种道德自律[13]。在高度概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①把国家审计总结了四个方面,即党中央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细化、实化、制度化,深入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卓有成效;审计独特监督作用更加彰显,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契合性更高、主动性更强;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初步成型,审计成果运用协同贯通更加高效、权威、顺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不斷深化。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审计经历了人民审计、国家审计和新时代审计三个主要阶段[14],其中,国家审计的内容也经历了注重罚没款项的合规性审计,到注重大案要案,争当反腐尖兵的合法性审计,发展到十九大以来研究型审计的重大变化,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以2017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为标志,我国审计事业进入新时代,“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和“发现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是党自我革命在审计中的具体体现。2023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提出的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使得审计正式成为党内监督等八大监督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審计理论有效形成[15]。

二、二十大报告赋予教育审计新使命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量化分析的高频词[6],选择与教育审计高度相关的五个部分,即第二部分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三部分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第四部分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五部分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和第十五部分的“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些都赋予了新时代教育审计新的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赋予教育审计新使命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二十大报告“战略目标”方面的第一部分,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六个坚持,即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自信自立、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系统观和方法论。分别落实到教育审计上,就是在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力彰显审计担当,在推动解决广大教职员工、学生急难愁盼问题中充分展现审计作为,这是高质量教育审计的根本出发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自信,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这是高质量教育审计的基本立足点;紧扣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履行职责,要对面临新问题新情况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审计效能,提升层次水平,这是高质量教育审计的重要遵循点;揭示反映问题要更加坚决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推动解决问题要更加扎实有效,深化研究型审计,这是高质量教育审计的现实着力点;以全局性谋划统筹审计工作开展,以整体性推进提升审计监督成效,避免就审计说审计,既要敢于发现问题,又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看到审计发现问题背后的成因是个别问题还是普遍现象,并对症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高质量教育审计的关键统筹点;捍卫“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的总体要求,站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站在国家、教育、学校的角度,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并发挥作用,这是高质量教育审计的重要站位点。

(二)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教育审计新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二十大报告“战略目标”方面的第二部分,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大本质要求和五项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九大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重大原则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落实到教育审计上,就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无论从教育体系,还是育人方针都不等同于西方教育,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大众办高质量教育。新时代教育审计事业发展必须无条件服从“五个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教育审计的根本立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教育审计的重要法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教育审计的根本途径,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教育审计的根本动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审计的根本保证。通过审计,协调各部门、各学科共同发展;既要关注审计本身的业务规范,还要关注精神风貌,讲究审计文化并发挥其价值。

(三)高质量发展赋予教育审计新使命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二十大报告“战略部署”方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第一部分。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五个方面进行部署。

落实到教育审计上,就是教育审计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教育审计要跟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要跟上新时代要求创新教育审计思维,改进工作方法,又要协调各利益方,充分发挥审计成果的利用价值。二是教育审计要跟随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以我为主,根据自身审计资源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壮大审计力量,运用双循环驱动教育审计的高质量发展。三是教育审计要体现五个方面的战略部署,在制度运行监督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在为乡村振兴提供的社会服务等专项工作中发挥审计作用,围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中的职能定位开展服务型审计。

(四)科教兴国战略赋予教育审计新使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二十大报告“战略部署”方面具体战略的第一部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地位已经空前提高到基础性和战略性;坚持三个“第一”,即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三个“战略”,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三个强国,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突出四个“新”,即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四个方面进行部署。

落实到教育审计上,就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体现教育审计的新作为。一是教育审计需要新思考。二十大报告把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到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高度,充分发挥国家创新体系的政治引领、经济依托、人才支撑与机制保障功能无疑至关重要[16]。二是教育审计内容与方式需要新变化。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教育重地、科技高地和人才要地,必然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通过实施“双一流”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体现教育的高质量;建立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强调有组织的科学研究,自立自强攻克“卡脖子”难题。

(五)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赋予教育审计新使命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二十大报告“战略部署”方面具体战略的第七部分,概括了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和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以严的基调在各重大领域、重点人群中强化正风肃纪七个坚持。

落实到教育审计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我革命对教育审计的新要求。我国审计制度是由宪法规定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审计制度规范体系;以2020年《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第47号令)为主要成就的部门规章、制度,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和职业后续教育准则构成审计职业标准体系已经形成,增强了教育审计的权威性和执行力;《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直指各高校、各单位“一把手”,坚持审计整改、审计问责,查千遍不如追责一次,及时处理相关人员。二是干部队伍建设对教育审计的新要求。教育审计要增加人才储备,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适应新时代要求、高素质、政治过硬的干部队伍,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是平时看得出、关键时站得出、危险时豁得出的人才,审计报告对选拔干部是有用的,在干部考核中融于审计的内容。三是反腐败对教育审计的新要求。教育系统师生基数大、经费投入多、受社会关注广,一直就是各方监督的重点领域,教育审计要围绕反腐败“打赢、攻坚、持久”的目标,发挥教育审计经济监督的专业优势,树立“没有发现问题就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反映就是渎职”的自我革命意识,在反腐败斗争中发出强有力的教育审计声音,多让审计人员给干部讲解审计法规、资源,多讲案例,努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奋力做好教育审计工作的落脚点

(一)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②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任何时候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要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培养众多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堪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人才;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这与二十大精神高度契合,进一步阐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落实到教育审计,就是要围绕教育中心工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17]。需要从教育审计的专业角度,从内部审计所在组织的视角,认真体会中央统筹推进的顶层设计,找准教育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找准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与本单位工作的结合点,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特别是教育重大项目实施和大额资金使用情况,保障国家教育重大建设项目规范运行,卓有成效地跟踪审计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在本单位的落实情况,促进教育重点工程如期实施,当好参谋助手,助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担负教育治理现代化重要职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代表了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监督能力全面纳入国家制度体系。审计工作得到中央高度重视的原因在于,审计为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利器。

落实到教育,体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上。进入新时代,教育审计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反腐倡廉;能不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审计工作要围绕“健全机构、推动规范、深化和提高质量”三大主题,加强审计监督,恪守底线,确保教育经济活动规范有序。教育审计要认真落实经济监督的主责主业,在坚持开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广泛开展以责任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资源绩效审计,探索开展教育重大政策落實情况跟踪审计。教育审计在坚持独立性的前提下,职能定位开始从监督走向服务,从控制变成预警,从发现问题变成提供咨询、建议,进而增加和保护组织价值[18]。教育审计是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范常态化的一项制度设计,有利于学校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监督和评价,教育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学校财产、物资的安全和有效配置,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从而实现提高教学科研质量这一更高的治理目标[19]。

(三)同步国家审计和财会监督行动

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审计的要求是:要如雷贯耳,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要如影随形,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要如臂使指,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把党中央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③。国家审计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思路和具体举措就是: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主责主业是看家本领;敢于担当的审计职业精神和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是重要保障;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必由路径;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政治统领[20]。

202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是一项推进“三不腐”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发挥财会监督在维护中央政令畅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规范财经秩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指南。要积极担当作为,依法依规履行财会监督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加大重点领域监督力度,加强协同联动,有效形成监督合力,夯实履职基础,提高财会监督工作效能,加强队伍建设,锻造财会监督“铁军”[21]。

作为教育现代化和党自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审计要跟上国家审计和财会监督的行动,主动作为,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2],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政策落实落地、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承担特殊使命,发挥重要作用。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推动审计质量有效提升;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审计方式方法创新;以高素质人才建设为抓手,推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建设,实现教育审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2.

[2] 黄永林,徐薇.近20年教育内部审计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J].教育财会研究,2020(2):8-16.

[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29-580.

[4] 韩庆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总体内容及其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11):24-33.

[5] 张宏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J].党的文献,2023(4):3-8.

[6] 孟文彬,孙宇.党的二十大主题的多维建构及现实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23(4):26-32.

[7]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J].求是,2023(11):4-7.

[8] 邱海平.深刻认识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重大意义[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1):3-11.

[9] 孙春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M]//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64-73.

[10]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1-69,81-94,

95-106.

[11] 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89-106,107-130.

[12] 刘红凛,刘蓉.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逻辑与时代创举[J].理论与改革,2023(3):1-12.

[13] 曾建平.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伦理意蕴[J].道德与文明,2023(5):5-13.

[14] 审计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1-668.

[15] 章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新篇章[J].审计研究,2022(11):3-7.

[16] 朱晓林.国家创新体系提质增效历史演变、问题检视与制度保障[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3(5):1-15.

[17] 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 奋力建设教育强国[J].求是,2023(10):22-26.

[18]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2017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1-9.

[19] 吕先锫,付一迪.利益相关、高校治理与内部审计研究[M]//欧兵.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

[20] 侯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J].求是,2023(2):29-34.

[21] 中共财政部党组.奋力推动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J].求是,2023(8):57-62.

[22] 鮑国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开创内部审计和协会发展新局面[J].中国内部审计,2023(4):4-13.